踏入3月,驚蟄將至,天氣回暖,春濕來襲,尤其香港在海邊,濕氣更重,以致大家成日昏沉沉提不起精神。據中醫說法,濕熱是港人百病之源,想為身體「抽濕」驅病痛,以下介紹5大祛濕食物俾你認識!
1. 赤小豆比紅豆更祛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外型與紅豆相似,但較為細長,去濕效果較紅豆佳,性味甘偏涼,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適合:肥胖型水腫、腸脹腹瀉人士。
食用方式:赤小豆的皮較硬,煮的過程需時較久,因為赤小豆偏涼,為避免寒涼,可加入桂圓、紅棗、薑片去寒,以煲出的赤小豆水代水飲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 生薑加紅茶祛濕氣
生薑(嫩薑)較老薑溫和,吃了不會熱氣,利濕效果也比老薑好。薑可以驅趕寒氣,透過發汗祛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適合:寒涼底的女生,或是長期喝凍飲,體內寒濕的人。
食用方法:生薑紅茶,將生薑切2至3片,連皮一起利水效果更好,加入紅茶茶包,有效禦寒去濕氣。
3. 栗米鬚利水
栗米粒濕熱,不過栗米鬚、栗米皮和粟米心卻有利尿清熱、消暑、祛濕的作用。栗米鬚屬於性味甘平,可健脾開胃、利水通淋。
適合:痛風、糖尿病患者、小便偏黃者。
食用方式:栗米鬚或心煲湯飲。
4. 薏米水久服輕身益氣
生薏米可消腫、清熱排膿,《神農本草經》記載久服可輕身益氣。體質虛寒的人一周1至2次即可,便秘者及孕婦也應該避免。
適合:脾虛泄瀉、水腫、風濕人士。
食用方式:煲薏米水急救去水腫,亦可加入茯苓、白术、淮山等煲清補涼湯。
5. 黑豆對付浮腫
黑豆性味甘平,補腎益陰、健脾去濕。
適用:身面浮腫人士。
食用方法:黑豆2両煲湯或煲水代茶。坊間湯水有用黑豆煲豬心,可輔助食療老人腳氣病所導致的腳部浮腫噁心頭痛。
撰文:K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