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風潮近年在世界各地流行,除了到健身室鍛鍊,請1位健身教練 從旁協助、規劃訓練內容亦是常見的現象。但是,健身教練 亦有不同的類別,收費亦不同,怎樣才能知道聘請的 健身教練 適不適合自己?有見及此,健身YouTuber黃士倫在今回將教大家分析市場上常見的4種 健身教練,並教大家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教練。
撰文:Alphonse|圖片來源:@ler87874、YouTube頻道Iron士倫影片截圖
4種常見的健身教練
雖然YouTube這種平台的誕生令很多健身教練都可以在其上分享不同的訓練內容,但是健身YouTuber黃士倫認為人類本質上「個體化的差異」令每人學習能力都不同,所以需要個別上的指導才可以學懂。除此以外,單純透過影片的解說,沒有即時實踐的機會,會存在着較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利用教練的幫助、過往經驗、學識可以替學員更快捷掌握當中的內容,省去不少摸索的時間,令整體更有效。黃士倫自身除了是1位健身愛好者,同時亦是1位教導跳高的教練,他認為現場教學的優點比影片來得更直接,有存在的必要。
1. 體適能教練
普遍教導最基本的內容,例如如何安全使用器械或教授正確的姿勢。規劃上,這類型的教練通常會使用一些較保守的組數、重量安排訓練。對一般的初學者而言,已經十分足夠,價錢上較低。
2. 專業技能型教練
這種教練所教導的內容並非一般、廣泛使用的知識,而是非常針對性的指導。田徑、健力、籃球、欖球等等的運動所需要的肌肉、發力、技巧都不同,而專業技能型教練正正就是協助不同運動類型的選手,希望透過專項的教學,可以為運動員在比賽上有更好的表現,不是一般的健身教練可做到,所以價錢亦較高。
3. 幫手、捕手型教練
對健身有一定經驗的人會較常請到這類型的教練,主要的功用為幫助學員在快要力竭時補一下、輔助一下。不但可以挑戰較大的重量,而且可以讓學員更安全完成動作和心理上的壓力,亦令整體效益更大。
4. 陪伴型教練
功能方面,這類型的教練未必可以幫你練得很健碩,但其實他們更多的是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在健身的過程中,陪學員聊聊天、談一下心事,以陪伴為主要的目的。
黃士倫給新手的建議
黃士倫認為新手在初期不適合找一些太貴的教練,因為初期所學的東西大致一樣,難度較低令學不好的機會相對地小,所以沒有必要花太多的金錢。聘請教練方面,由於「個體化的差異」,應找1個有經驗處理自己所屬的身體類型的導師,而且其專項要跟自己所想學習的範籌相約。另外,若然請教練的話,亦不建議單堂付費,因為單價高,而且無有壓力、動力繼續下去,繼而令效果不佳。適合的堂數則介乎12至24堂為佳,因為教練光了解你個人的肌力狀態、生活習慣等等已需要一段時間,再讓你身體各部位的訓練均有數次的練習機會,才能有效看見當中的成效以及與教練的契合度。
進步指標
體態和數字上的改變正正可以看見教練對自己的作用有多大,透過自己有沒有體態上的轉變,如:線條更突出、肚腩不見了。或者,可以是體脂、訓練重量上數字的改變,如原本只能舉30磅的啞鈴,進步到可以舉起50磅。透過以上的指標,可以反映出自己的不足之餘,又可以看看教練的模式是否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