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韓國神劇《魷魚遊戲》終於在3年後推出續集,第二季去年底於Netflix開播,相信成為全球劇迷跨年追看之選,點播率高企,不過似乎叫座不叫好。導演及演員被罵得體無完膚,有人批評劇本不濟、狗尾續貂,亦有人嫌「遊戲」內容雷聲大雨點小,不及前作獵奇瘋狂。劇情鋪排緩慢不及第一季緊湊血腥,以網劇來說的確是致命傷,但第二季的處理並不是沒聰明之處,尤其幕後班底明白,再精彩的遊戲,再玩、再來一次都會玩厭,因此,第二季沒有將重點放在「遊戲」如何揭露人的恐懼、劣根性,而是圍繞遊戲「制度」背後的建制者與反抗者。
偷換概念的革命英雄
如果批評第二季不及第一季精彩,最主要問題必定關乎李政宰飾演的男主角成奇勳角色描寫不佳。前作最懦弱無能的倖存者、卻贏走了400幾億韓圜的成奇勳,角色本身有其反諷意味,然而,在另闢新章的第二季,這個舊角色被安排發生了許多心理變化,但這些變化彼此很不協調。故事一開始講述成奇勳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就像《基度山恩仇記》一樣,化身韓國黑社會的幕後金主,用了兩三年時間追查創造這個「魷魚遊戲」的營運團隊,原因是什麼呢?一、昔日同伴慘死,要找始作俑者報仇。二、自己獨吞無異於用別人性命換來的巨款,難以安寢,是夢魘驅使他獻身推翻制度,尋找自我解脫。本身這樣的描寫合乎情理,也很動人,但再次進入「魷魚遊戲」之後,他突然有了革命抱負,覺得自己是過來人,為免出現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受害者,他需要以曾經勝出遊戲的身分成為羔羊們的領袖,拯救被制度玩弄的參賽者。
但正如他知道那些死亡遊戲的下場,觀眾也知道他內心偷換概念的真面目,報仇、贖罪這些說法都太個人了,要說服群眾,無能者開始擺出成為大台、救世者的姿態。當然,如果故事把成奇勳真真正正描寫得那麼負面、偽善,沒有政治領袖魅力而不自覺,這個續集可能相當精彩,畢竟貪心怕死是人性,見利忘義是人性,一個背後擁有巨大財富,卻沉迷在扮演革命家、救世主角色的巨嬰,也是人性,但《魷魚遊戲 2》只是打着對抗遊戲制度,本身卻不是一部那麼顛覆電視劇套路的作品。編劇不能把主角寫成壞人,唯有隱藏他齷齪卑鄙的人性一面,讓他淪為扁平的樣板英雄角色:正義感召,然後帶領一批過於輕率地忘記自己是負債賭命的忘命之徒,突然拋棄私慾,突然願意捨命相隨,與制度為敵。結果,成奇勳是一個本性壞不了,但被寫壞了的角色。當然,要明白「遊戲」背後——《魷魚遊戲》背後,必然包括了很多投資者、監製的意見。顧全大局,終究使其失去了自身的完整,主角如是,《魷魚遊戲》亦如是。
被制度豢養的走狗
成奇勳這位「基度山伯爵」的後續發展成為了敗筆,相對而言,寫得最好卻是一開始跟他玩俄羅斯輪盤、由孔劉飾演的西裝男。網上不少觀眾批評劇情拖沓,第二季只有7集篇幅,卻到第3集才正式開始「遊戲」,但我認為開首兩集的「賽前鋪墊」內容才是最精彩的,後面再來一次的所有遊戲都很多餘。
開首兩集講述成奇勳找了幾年,終於找到當初將「遊戲」邀請函交給自己的西裝男。西裝男的日常工作是替「遊戲」招募願意賭命的參賽者,而他的公餘活動很有趣,就是買一堆麵包和彩票,讓公園的露宿者二擇其一。絕大部分都會選彩票,情願賭一把,好過飽一頓。事實上,《魷魚遊戲 2》第一集的故事標題就是「麵包與彩票」。
西裝男當眾踩爛沒人要的麵包,或是嘲笑這群露宿者是無藥可救的垃圾;卻被成奇勳這個大富豪反過來嘲笑自己是「制度」豢養的走狗,一樣是垃圾。眾所周知,「遊戲」本身就是發達資本社會的寫照,有錢可以玩弄人命,負債的人只能賣命為奴。西裝男卻是主奴辯證之中的變態,他喜歡賭命,而且完全不為錢財,純粹為了滿足自己的樂趣,覺得過癮。在麵包和彩票之間,他同樣堅定選擇彩票,甚至贏了都沒有獎勵,他只是享受刮卡那一刻的快感。從某個角度看,其實他比成奇勳更有反抗制度的自覺。「制度」安排他工作,安排他旁觀,卻不能參與其中。他一直營營役役,直到被成奇勳挑釁,終於激起他去辯證自己不是工作奴隸,他可以不服從「制度」,因為他不想返工,他想做玩家。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那才是玩家。
怎樣才叫真正推翻一個制度呢?成奇勳引領其他參賽者浴血搶槍、武裝起義可能是一種,無名、無號碼的西裝男卻示範了另外一種。這個變態的角色,以及他反抗制度的方式,實在比起整個乏善可陳的樣板革命故事有趣得多。
荷槍實彈的皮套演員
在「遊戲」世界裏,與玩家相對的角色往往就是NPC(Non-Player Character)。不過NPC這個稱呼並不準確,因為在《魷魚遊戲 2》的「賽前鋪墊」最後一幕,觀眾才被告之,原來這場「遊戲」裏不但有人被派卡片招募參賽,成為玩家,同時亦有人被招募成為NPC。那些荷槍實彈、戴着面具按照符號劃分階級的「工具人」,跟主題公園的皮套演員一樣,其實都是打份工。
再來一次的「遊戲」過程,坦白說並不有趣,但執行「遊戲」的部分卻挺有意思。有點像史丹福監獄實驗的變奏,這些NPC表面上扮演屠殺玩家的劊子手,但其實他們都是擁有自我意識的另一種玩家,譬如有人會偷運屍體、販賣活體器官賺錢,有人不願同流合污,被其他 NPC排擠,總之有人假裝執行命令,有人故意手下留情,各自都在這個「制度」裏各懷鬼胎。
在NPC的「遊戲」裏,朴圭瑛飾演的女主角姜霞跟上季女主角一樣是脫北者,無論在現實還是「遊戲」世界,都受到同樣的種族、階級甚至性別壓迫。一個深深帶着仇恨的NPC角色,可能才是撕爛「制度」的缺口。可惜姜霞戲分不多,都被插科打諢的T.O.P搶了風頭。
最重要的宣傳工具
片商大概都知道第二季反應慘淡,遠不及上季熱烈,於是劇集宣傳上一直都以Big Bang前成員T.O.P(崔勝鉉)復出為噱頭,製造大量話題。作為全劇卡司最大、片酬最高的VIP配角,T.O.P在故事裏飾演吸毒成癮、炒虛擬幣破產的過氣饒舌歌手,呼應了現實中T.O.P自己的吸毒醜聞。適逢Big Bang近期再度合體,T.O.P的本色演出是否恰當、角色描寫如何都無關痛癢,畢竟他本身的任務就是擔當流量密碼,作為拯救《魷魚遊戲 2》的宣傳工具。這個專搞破壞的庸碌反派,可能是整季最重要、也最出色的選角。
導演才是頭號玩家
李炳憲飾演的遊戲「負責人」,上季只是客串演出,今季卻因為被成奇勳下戰書,自己都蠢蠢欲動,落場扮演001號玩家。但在我心目中,真正的頭號玩家並不是他,而是《魷魚遊戲》的導演及編劇黃東赫。導演在宣傳訪問中講明,第二季純粹為了賺錢而開拍。雖然說第一季叫好叫座,但本身沒預計過會全球爆紅,不難想像,導演最終獲得的片酬分成不多。正如今季「負責人」提出的新賽規,賺夠想抽身退出的人,可以打交叉投票離場,但未賺夠、尚有欠債的人,唯有打圓圈,爛命一條永劫回歸繼續玩下去。導演就是圓圈黨了,拯救世界的抱負是騙你的,也不是要推翻什麼制度,最現實的原因,也跟最普通的參賽者一樣,要錢。明知高風險,很大機會愈拍愈爛,自己砸掉《魷魚遊戲》的招牌,但都要拍下去。全世界都臭罵《魷魚遊戲 2》劇情零碎,純粹鋪路給製作團隊再拍《魷魚遊戲 3》,就跟故事裏貪錢的債仔一樣,不管死活,賺多一個回合,非要搾乾IP賺到盡。
麵包與彩票,導演都已經夫子自道了,一次成功,他得到的只是麵包,所以他選了彩票,安排男主角再來一次,讓自己賺回應得的錢。現實中又何嘗不是一場赤裸裸的「魷魚遊戲」?
文˙ 紅眼
{ 圖 } 網上圖片
{ 美術 } 朱勁培
{ 編輯 } 周淑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