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的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平均大約每十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抑鬱症症狀。
抑鬱症的診斷需經過臨床認證,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V)的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一個人必須在連續兩週內經歷以下五種或以上症狀,而當中至少一種症狀應是
1) 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 或 2)對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失去興趣,例如以往的嗜好。
3)體重明顯下降或上升;食慾不振或突然暴食
4)失眠或嗜睡
5)思維和行動遲緩或比平時激動
6)感到疲累乏力或沒精打采
7)感到自己毫無價值,或過度的內疚
8)專注力下降或難以作決策
9)反覆出現死亡、自殺念頭
🫂 抑鬱症有甚麼種類?
😣重度抑鬱症:最常見的抑鬱症類別,嚴重的抑鬱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達兩週以上。
😞持續性抑鬱障礙 :患者的情緒低落狀況等慢性症狀持續至少兩年以上的,又稱為輕鬱症。
🍂季節性情感障礙:患者通常在秋季後期或冬季早期受影響,此時白天越來越短,陽光越來越少。它通常在春季和夏季消失。
🤰圍產期抑鬱:在懷孕期間或產後的女性有機會經歷。
🫨精神病性抑鬱症:患者有重度抑鬱症狀合併其他精神疾病症狀,例如幻覺、妄想等等。
🫂 甚麼因素會提高你患抑鬱症的風險?
🧬遺傳因素:如果你有直系親屬 (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 曾經患上抑鬱症,你患抑鬱症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出二至三倍。
🧠生理因素:抑鬱症與大腦中負責調節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的活動化學失衡有關;若你在應對嚴重的身體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或慢性疼痛(chronic pain),你患抑鬱症的風險就會更大;而藥物或酒精濫用史亦會提高風險。
💔心理因素:包括個人性格特徵以及對自我評價的態度,例如性格容易緊張、有完美主義、自卑或對自己要求過高,都會較容易患上抑鬱症。
📈環境因素:若你於童年早期遭受創傷或面對長期壓力,例如家庭、工作、學業、人際關係或感情上的問題,而長期的精神壓力未被有效處理,便可能會誘發抑鬱症。社會經濟環境、文化背景和社會支持網絡(social support network)也可能影響抑鬱症的形成。
🫂 那假如我懷疑自己患有抑鬱症,應該怎麼做?尋求專業抑鬱症治療的兩大方向: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心理治療,是最常見且有效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它著重於幫助患者認識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以改善情緒和心理健康。
🧑⚕️藥物治療:香港最常用的抗抑鬱藥是血清素再回收阻截劑 (簡稱SSRI)。抑鬱症患者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例如血清素)可能出現不平衡,進而影響情緒調節。SSRI能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從而改善患者的情緒。請按照醫生的處方使用藥物。
🫂 四個自我紓緩抑鬱的方法
🏃生活習慣:定時運動,讓身體會釋放多種激素,包括多巴胺和血清素;有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注意飲食均衡,可攝取含維生素B雜的食物,有助改善抑鬱和焦慮症狀;避免飲酒或濫用藥物,這些物質會使抑鬱症狀惡化。
🧘靜觀(mindfulness):指不加批判地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丶思想或情緒,可以幫助你以更開放和接納的態度面對負面、雜亂的思緒,作出更有效的反應方式,不易被它們牽引,使你的心平靜下來。
👨👩👧👦與家人或朋友保持聯繫:他們能為你提供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減少孤獨感。
👨⚕️尋找專業協助:無論您選擇公立、私人或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心理健康支援,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您需求的幫助。不同的機構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和費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進行選擇。
🫂 若你的朋友患有抑鬱症,你可以如何幫助和支持他們?
👂🏻傾聽和理解:對於你的朋友來說,得到傾聽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與他們交談時,耐心聆聽他們的感受和情緒,讓他們知道你在這裡,願意支持他們。
🛒主動幫忙完成日常雜務:患有抑鬱症時,日常生活的瑣碎雜務可能會讓人感到難以應付,例如家務、購買生活雜貨或支付賬單之類的事情可能會開始堆積起來,讓人很難知道從哪裡開始。你可以主動過去幫忙或一起完成,因為只要有人陪伴就可以讓工作看起來不那麼令人疲累。
⭕️不批判或評價:避免批判或評價你的朋友的感受和行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而不是他們的錯。
🛌尊重他們的空間:即使你想幫助朋友,也請尊重他們可能需要的獨處時間。有時候,抑鬱症患者需要平靜或冥想的時刻來處理情緒。
📞鼓勵尋求專業幫助:鼓勵你的朋友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支援,例如嘗試心理輔導服務或見醫生,專業的治療和諮詢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抑鬱症。你也能為你的朋友提供有關心理健康的資源,例如心理健康熱線、心理健康機構等,讓他們知道在需要時可以尋求幫助。
🫂 記住,尋求幫助是重要的第一步
💡抑鬱症是可以治療和管理的,不要猶豫或害怕尋求支援。你不是孤單的,有許多專業機構和人員願意協助你走出困境。
❤️🩹而作為朋友的你,你的支持和陪伴對於抑鬱症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請記得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Follow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Website: https://treehole.hk/blo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treehol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holehk.psychology/?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