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鏡檢查進入新時代 膠囊內視鏡讓上消化道檢查更輕鬆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8月23日02: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
腸胃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礎,不能被忽視。無論是經常性的胃部不適,還是偶爾的消化問題,都應該重視。他建議患者一旦發現腸胃不適,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和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腸胃問題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擾。當醫生建議進行腸胃鏡檢查時,許多人會感到緊張不安,除了擔心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更煩惱會發現健康問題。雖然腸胃鏡檢查聽起來讓不少人感到畏懼,但它是診斷和治療消化道疾病的關鍵工具。透過檢查,醫生可以清晰觀察消化系統內部的狀況,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適當的治療。針對腸胃健康,知名診所黃柏榮醫師分享了胃鏡檢查的最新進展,以及患者在檢查前後需要了解的重要資訊。

科技進步提升檢查舒適度 膠囊胃鏡輕鬆記錄消化道影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醫師表示,目前常見的腸胃鏡檢查可分為上下消化道檢查,分別為胃鏡和大腸鏡。傳統上,胃鏡檢查主要針對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腸,而大腸鏡則針對下消化道,主要檢查大腸和直腸。他解釋道,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的硬式胃鏡已逐漸被軟式胃鏡所取代,檢查過程變得更加舒適,且精確度也大幅提升。

黃醫師進一步指出,近年來膠囊型胃鏡的技術逐漸普及。優勢在於患者只需吞下一顆小膠囊,無需經歷傳統胃鏡的侵入性操作,便能在不麻醉的情況下完成檢查,大大減少了過程中的不適感。膠囊內的微型攝影機會記錄消化道內部的影像,隨著消化道的自然蠕動,從上消化道一路經過胃、十二指腸,最終到達大腸,並隨著糞便排出體外。

高齡患者福音 縮短檢查時間、減少不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目前,最新的膠囊型胃鏡技術更進一步,配有光纖導線和磁控裝置,讓醫生可以透過磁控技術精準控制膠囊在消化道中的移動,並調整角度觀察各個區域。黃醫師提到,磁控膠囊胃鏡技術讓醫生可以更靈活地檢視消化道病灶,並在檢查過程中與患者即時互動,解釋檢查結果,且過程僅需10分鐘左右、無需麻醉,檢查後患者即可恢復正常活動,不僅提高了檢查的安全性,同時也大幅縮短了檢查時間。

黃醫師也強調,這種技術對於年長患者或對傳統胃鏡感到恐懼的患者特別有幫助,因為它可以避免麻醉的風險,同時減少了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在檢查過程中,雖然大多數患者能順利完成膠囊吞嚥並進行檢查,但有時可能會遇到幽門開啟緩慢的情況,會導致檢查時間稍微延長。不過,醫生可以透過磁控技術和現場監測,適時調整膠囊位置,以確保檢查順利進行。

談到膠囊胃鏡技術的未來發展,黃醫師表示,未來膠囊胃鏡技術希望具備切片功能,讓檢查及治療能在同一過程中完成,提升醫療效率。他提到,未來技術甚至可能包括藥物的治療,可以在檢查過程中直接進行治療操作,例如切除瘜肉或進行局部治療,對於不願接受傳統胃鏡檢查的患者來說,將是一個重要的福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消化系統警訊 食慾不振、胃脹氣等症狀應及早檢查

除了胃鏡,黃醫師談到,大腸鏡檢查對於檢查腸道內部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排除腫瘤和潰瘍風險,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雖然大腸鏡檢查的準備過程較為繁瑣,患者需在檢查前進行清腸,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對於長期有消化不良、腹脹或腹痛症狀的患者尤其重要。黃醫師強調,無論是胃鏡還是大腸鏡檢查,準備工作都必不可少,胃鏡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大腸鏡檢查則需要更為詳細的清腸準備,雖然麻煩,但這些步驟對於確保檢查的精確度和有效性來說相當重要。

腸胃鏡檢查不僅是針對腫瘤或潰瘍的檢測,黃醫師特別提到,許多日常的消化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脹氣、胸悶、甚至是偶爾的腹痛,都可能是潛在腸胃問題的警訊。他強調,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和飲食習慣,讓胃食道逆流等問題變得越來越普遍,如有發現問題應及早處理,才能避免進一步的健康風險。

黃柏榮醫師最後強調,腸胃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礎,不能被忽視。無論是經常性的胃部不適,還是偶爾的消化問題,都應該重視。他建議患者一旦發現腸胃不適,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和檢查,透過檢查,了解自己的腸胃狀況,不僅能提高生活品質,也能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想吃頓健康又暖心的聖誕大餐嗎?米其林主廚教你3道聖誕料理,在家就能輕鬆做!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茶】喝茶可以抗氧化、增加免疫力 但是過量飲用小心需換腎保命
高燒 Gofever
當心懶惰對你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別再當沙發馬鈴薯,拒絕懶得動請做微運動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營養師教你3招無痛吃鍋!如何選火鍋料、怎麼挑肉無負擔?最後一招最容易忽略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益生菌越多越好?150億足夠每日所需!解答益生菌3大迷思 一招搶救鼻敏、濕敏危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睫毛】植睫毛時可否佩戴隱形眼鏡?網傳植膠水會令隱形眼鏡變形!一文打破迷思
高燒 Gofever
RSV又要升溫了!醫示警「嬰幼兒、長者」風險最高 新生兒死亡率「高流感5倍」
中天新聞網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多種藥物無效!40歲男靠「1方法」穩定血糖、達成減重
Heho 健康(台灣)
女大生臉爆痘痘竟是「枕頭套」惹禍!研究:一週沒洗細菌比馬桶多1.7萬倍
中天新聞網
一起床就喝咖啡?小心血糖飆高,最好搭這食物
康健雜誌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每 10 個新生兒就有 1 個早產兒!醫籲:從這件事做起守護巴掌天使
Heho 健康(台灣)
「益生菌」是什麼?醫生解說「益生菌功效」、怎麼挑、什麼時候吃最有效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全球有4100萬人因「慢性疾病」死亡!專家曝「肌少症」成共病關鍵要素
中天新聞網
甲狀腺癌女性好發率排行第4!醫:「甲狀腺亢進」患者免擔心 可放心備孕
中天新聞網
居家暗藏燒燙傷風險!國健署直指4大場域 民眾要留意
NOW健康(TW)
野生菇類別亂摘!食藥署示警「這2種毒菇」常被誤食 傷害遍及全身
台灣健康醫療網
EPA 魚油指南:盤點 EPA 魚油 7 大功效及挑選 6 原則
Heho 健康(台灣)
從習慣到內化! 如何讓例行事項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RSV入侵!嬰幼兒、老人受威脅 專家籲及早打疫苗預防
NOW健康(TW)
流感重症、死亡數創10年同期新高!98%重症者少做一件事
康健雜誌
切勿抱著孩子烹飪!「廚房、餐桌、客廳、浴室」是燒燙傷高風險場域
中天新聞網
用「新鮮的油」炸油條竟是白色!隔夜飯、加工肉、油條、西式速食...少吃為妙
中天新聞網
【尿床】尿床是孩子和老人的問題?成年人都尿床!了解成因及早正視問題
高燒 Gofever
全球塑膠公約INC5登場! 環境部5大減塑策略接軌國際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