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自來水煮沸才安全?專家破解飲水迷思,3招簡易判斷水質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21日03:29 • 發布於 03月21日03:29 •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文 / 梅緣緣 圖 / Pexels
自來水煮沸才安全?專家破解飲水迷思,3招簡易判斷水質

平時在家煮飯或喝水,有人是水龍頭裝水煮沸,或裝淨水器直接使用,也有人煮飯喝水都是用瓶裝水。究竟家中自來水是否須煮沸?若想購買淨水器,又須注意什麼?

近期社群平台上掀起「家中水龍頭的水,是否可以直接拿來喝或煮食物」的討論,引發許多用戶留言回覆。有人從小到大都是自來水煮沸後飲用,也有人認為要拿來煮或喝的水,一定得經過淨水器過濾,看法不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能直接喝?飲用前「煮沸」最安心

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台水)問答資料,台水供應的自來水須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規範,但考量一般用水從淨水場經過蓄水池、蓄水塔後,透過管線自水龍頭流出,無法百分之百確保水質純淨無污染。為避免家中自來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建議仍應「煮沸」後再飲用,勿生飲。

推動「直飲」的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北水)網站則指出,北水除24小時監測取水、淨水及輸配水管網路水質,也會定期對水源、淨水場及供水區管網執行採樣檢驗,確保供水不含病菌、農藥、重金屬、三鹵甲烷、環境荷爾蒙及塑化劑等有害物質,供水水質100%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而一般用戶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者高達99.95%。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因管線等不確定因素,確實並非全台的水質都符合直飲標準。台北科技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陳孝行表示,如果對水質不放心,較容易的改善方法同樣建議煮沸。

若想確認家中水質是否符合直飲標準,除了請私人檢驗公司協助確認,民眾也可將水龍頭打開幾秒後,以600毫升乾淨寶特瓶裝水,蓋上瓶蓋後將水樣送至北水免費檢驗,涵蓋酸鹼度(pH值)、餘氯量、濁度、總溶解固體量及氨氮等項目。檢驗完成後,會以電話或書面通知結果。

台水教你3方法自行判斷水質,有問題2專線可通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雖然全台水質符合法律規範,但有時還是讓人不太放心。對此台水指出,可透過以下3方法判斷水質:

1. 外觀(如顏色、濁度等)

2. 氣味(聞起來是否有異味)

3. 味道(喝起來是否有異味)

因自來水處理過程中會添加氯進行消毒,且為了輸送過程的安全,水中仍會有約0.4~0.6ppm的餘氯量。因此,飲用時若有淡淡的氯味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水流出顏色混濁而非無色,聞或喝起來有刺鼻異味,可撥打「台水客服專線1910」尋求協助;居住在台北市的民眾,則可撥打北水客服專線02-8733-5678,或市民熱線1999通報。

4大常見淨水器作用大不同,哪個濾得最乾淨?

為了追求喝的水更純淨,也更安全,不少人家中會安裝淨水器。根據環境部資料,市售淨水器主要分為「軟水器」、「活性碳濾水器」、「蒸餾水製造機」、「逆滲透(RO)淨水器」4種:

1. 軟水器

· 材料:離子交換樹脂。

· 作用:交換水中造成硬度的陽離子如鈣、鎂離子,達到「硬水軟化」及「去除重金屬」的目的。不過,若為使用鈉離子交換樹脂,可能會導致水中鈉離子增加。

· 適合對象:水質硬度較高地區用戶。

2. 活性碳濾水器

· 材料:活性碳。

· 作用:活性碳多孔性可吸附污染物,例如:農藥、三鹵甲烷、降低氯味等,但對於硝酸鹽等水中陰離子型態污染物,則沒有明顯去除效果。

· 適用對象:氯味重、有機物含量高的地區用戶。

3. 蒸餾水製造機

· 材料:石英管加熱器、冷凝管等(無濾材)。

· 作用:透過將水加熱煮沸後蒸發凝結,達到去除水中雜質的目的。特別是它可去除水中沸點比水高的污染物,例如:重金屬、農藥、溶解性固體,以及讓水變硬的金屬離子,同時加熱的過程亦可殺菌。不過,對於三鹵甲烷等沸點比水低的揮發性有機物,則無法有效過濾。此外,蒸餾水製造機產水速度較慢,有噪音且較為耗電。

· 適合對象:對水質有要求、須沖泡奶粉給嬰幼兒的用戶。

4. 逆滲透(RO)淨水器

· 材料:前置過濾器、活性碳濾心、逆滲透膜等。

· 作用:透過多段濾芯過濾水中泥沙雜質、有機物及臭味分子,逆滲透膜經施加壓力讓原水留到清水端,確保水質純淨。不過,逆滲透淨水器排放廢水多、每段濾芯須替換的時間也不一,售價較昂貴。

· 適合對象:須非常乾淨飲用水的用戶。

陳孝行指出,市售淨水器及濾芯種類多,民眾應先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是想將硬水變得沒那麼硬?把水變好喝?還是水一定要很乾淨?再挑選合適的濾芯及淨水器設備。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消委會護老服務|護老服務良莠不齊,安老院月費1.7萬竟忘餵藥、平安手機用半年無零件更換!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偏紅偏黑或患疾病 舌頭顏色反映健康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生命鬥士|前港姐吳文忻抗癌路崎嶇再入院,兩愛女剃髮伴母同行,與癌共存堅信好快康復盼第二春。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香港空氣懸浮粒子數目暴升 恐增患心血管及肺癌風險
新城八大家
股災斷頭苦主「40~69歲」占7成!整天盯盤釀5種疼痛問題…醫示警:壓力升級恐「每天都發作」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川普「沒有脂肪肝、血糖也正常」 醫驚呼:難用常理解釋
中天新聞網
靜脈曲張拖太久恐潰瘍壞死! 醫建議「這樣做」避免手術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穩定性高、溝通力佳,高齡重返職場為何仍遇阻礙?心理師:3方法甩年齡歧視
康健雜誌
脖子痛到轉不了頭 檢查卻沒大問題?醫師帶你了解「小面關節症候群」!
台灣健康醫療網
PM10沙塵暴空汙來襲!多地空氣轉橘 毒物醫師楊振昌:戴口罩防八成
Heho 健康(台灣)
腦瘤風波|美國醫院婦產科5護士離奇同患腦瘤,院方竟稱「無環境風險」!真相撲朔迷離,工會:誓要追查到底!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消委會沐浴球|內藏小玩具或致幼童窒息!逾半樣本含致敏物,可引發皮膚炎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美關稅影響醫界憂民眾「買不到藥」?西藥代理商、健保署提對策
Heho 健康(台灣)
從日本沖繩到地中海,原來藍區人瑞都這樣吃!醫揭長壽飲食關鍵:「這種肉」要少吃
良醫健康網
太用力拉小孩手恐脫臼!醫:1部位未發育完全 家長日常「4動作」增風險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生吃效果更好!每天「2瓣大蒜」護心血管、增腸道好菌
中天新聞網
大腦越用越靈光! 研究:學習雙語有助於延緩認知退化
NOW健康(TW)
年輕人屁股拍拍就沒事,阿嬤一跌倒就骨折!脊椎骨折5年死亡率飆4成,彎腰、打噴嚏也要當心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瓷塊補牙】補牙迷思:牙醫帶你一覽瓷塊補牙流程、好處!
高燒 Gofever
穩定免疫相關皮膚病情 風濕科醫師「這樣幫助病友」重拾正常生活
台灣健康醫療網
47 歲女腹痛 2 週!照大腸鏡「直腸癌 4 期」 早期警訊一次看:常誤認是痔瘡
Heho 健康(台灣)
我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原來有6個D,代表認知功能減退!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瘦瘦針」身世揭祕:3科學巨擘接力半世紀,改寫全球糖尿病、肥胖治療史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