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腹膜透析成洗腎首選?創新手術助患者在家快速「上肚」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3月25日07:03 • 發布於 03月25日07:03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鄧桂芬 圖/photoAC
腹膜透析成洗腎首選?創新手術助患者在家快速「上肚」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國鼓勵洗腎病人選擇腹膜透析,但台灣僅8%採用,患者為何卻步?台北榮總創新腹膜透析植管手術,能否改善緊急透析的缺點,讓腹膜透析成為洗腎首選?

戴上口罩、清洗雙手,46歲的洗腎病友林欣儀熟練地拆開透析液袋,再將管線接到肚子上的導管。被醫師宣告洗腎後,4年來,無論是夜間機器自動洗,或白天手動操作,她都能毫不費力地進行腹膜透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像林欣儀這樣由病人自行完成的腹膜透析,是發展多年的成熟治療方式。台灣的末期腎臟病發生率與洗腎盛行率長年居全球之冠,洗腎人口約9萬人,選用腹膜透析的病人比率卻僅佔8%。

然而,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後,相較於需要到醫療院所進行的血液透析,患者在家就能完成的腹膜透析,能降低住院率和感染死亡率,使得美國和亞洲各國紛紛積極推動。

如今台灣也從政策面和技術面著手,試圖翻轉趨勢。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日前宣布,2025年編列4億元預算,鼓勵醫療院所多讓病人了解腹膜透析的優勢,並讓使用血液透析未滿2年的病友,有機會改採腹膜透析。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健保署同時提供60萬點的補助,推動基層診所設立腹膜透析中心、補充專業護理師人力,幫助更多病人順利使用腹膜透析。台北榮總則改良腹膜透析植管手術,讓末期腎病患者有機會在洗腎之初,即選擇腹膜透析

避免久等!創新手術助腹膜透析快速「上肚」

由於過去許多人在確定洗腎之前,不願面對現實,往往拖到出現嚴重的尿毒症狀才緊急就醫,而血液透析能透過雙腔靜脈導管迅速置入,即可開始使用,因此緊急透析治療多以血液透析為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相比之下,腹膜透析需要先進行外科的腹腔鏡導管植入手術,術後等約14天讓肚子傷口癒合,並確認沒有滲液,才能開始洗腎。若手術未能提前完成,腎友在緊急就醫時只能先接受血液透析,等傷口癒合後再轉回腹膜透析,導致不少人可能就此放棄腹膜透析的選擇。

為解決腎友經歷「雙洗」又久等的不便,台北榮總腎臟科主治醫師黎思源2年前改良腹膜透析植管手術,將原本需要3支腹腔鏡套組的手術,簡化為1支,使傷口更小、復原更快。

該項研究成果已於2023年發表在《美國腎臟學會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截至2025年3月初,台北榮總已有200名腎友採用這項新手術。

由於創新植管手術能讓腹膜透析快速「上肚」,腎友可在隔天,甚至當天就開始腹膜透析,而且手術併發症少、早期感染與滲漏發生率也低,幫助腎友更方便地選擇腹膜透析,有助提升普及率。

不過,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被稱為「洗腎王國」的台灣,腹膜透析普及率卻不到1成?

腹膜透析vs血液透析治療方式大不同

兩者都是腎臟罷工後、在無法立即換腎下的治療選擇。血液透析是透過機器代替腎臟,進行血液過濾,排除體內的尿毒素,而腹膜透析則是利用人體肚子內的腹膜,在透析導管和透析液的幫助下,進行尿毒物質與水分交換,所以也叫「洗肚子」。

這2種方式清除率不相上下,都能幫助病人維持正常生活,但血液透析大多在醫療院所進行,每週至少要洗腎3次;腹膜透析可在家手動執行,1天分散透析3~4次,也可在晚上睡覺時,透過機器幫忙,邊睡邊洗腎。

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任林志慶表示,雖然現在也有「居家血液透析」的選擇,但因學習門檻高,極少數人才能在家執行,不如腹膜透析來得簡易,而且腹膜透析有「手洗」和「機器洗」2種選擇可互相搭配,比起血液透析來得更有彈性。

2種透析方法,整理比較如表1:

表1:腹膜透析 vs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操作地點

居家

醫院

居家

操作方式

手動(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

機器(全自動腹膜透析)

機器

護理師協助

洗腎頻率

3~5次/天

1次/天

3次/週

3次/週

靈活性

最高,外出、旅遊時方便攜帶

高,白天自由,睡前接上機器

最低

台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楊智宇建議,有洗腎需求的病人可優先考慮腹膜透析,它具備自主和自由2大特性,也因「FIRST」特點,成為近年國際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表2)

表2:腹膜透析具有「FIRST」特點

「FIRST」特點原文

說明

F

Flexibility & Free of needles

治療時間及飲食彈性較高、免扎針

I

Incremental & Infection rate

漸進式透析治療,感染多為局部性

R

RRF & Risk

保留殘餘腎功能、心血管風險較低

S

Survival & Social function

存活率較高、保有社會功能(在學及在職)

T

Treatment at home & Travel

居家治療首選、旅遊行程較不受限

醫師破解腹膜透析常見2大迷思

儘管腹膜透析已成為疫後洗腎的新趨勢,但相比香港約6成的採用率,同為華人社會的台灣,比例明顯偏低。究竟原因何在?楊智宇直言:「認識不足。」

他指出,民眾對腹膜透析存在2大迷思。首先,腹膜透析雖可自行操作、快速上手,每月僅須回診1次。然而,多數腎友年紀較大,擔心無法勝任,寧可前往醫療院所接受血液透析,交由醫護人員處理,這也是為何選擇腹膜透析的病友以年輕人居多

「其實,腹膜透析操作簡單,幾乎沒有門檻,」楊智宇表示,若長輩不敢自行更換透析液,只要有家人或看護協助,仍可選擇腹膜透析。

其次是許多人擔心腹膜炎風險,在最後關頭卻步。然而,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血液透析病友平均每2~3年發生1次全身性「菌血症」,腹膜透析病友平均每5年才發生1次腹膜炎,且發炎範圍局限於腹膜,發生率低且屬於局部感染,較不具危險性。

「更何況也有人使用腹膜透析10多年,從未發生腹膜炎,」楊智宇說,醫院內病菌交叉感染風險高,減少就醫次數,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也有助減少碳足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運動】出一身汗就會好 生病時應否做運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膠原蛋白可以修復軟骨?原來唔係隻隻都有效 即睇邊款真正抵達關節痛點?!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飯】全球暖化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最新研究:氣候變遷影響吃飯也會致癌!
高燒 Gofever
乾眼一天點8次淚液!中醫針灸+食療助她「補水」,禁忌3食物曝光
康健雜誌
自閉兒失控打爆電視機 專家教4招拆解情緒炸彈
新城八大家
母親節送保健食品怎麼挑?藥師曝更年期婦女最缺這 4 種營養素
Heho 健康(台灣)
手套、酒精不是萬靈丹! 醫籲:防疫靠「這1動作」才有效
台灣健康醫療網
聽到咀嚼聲、按筆聲就火大?有這5大特質「恐音症」最易找上門
康健雜誌
香燈腳注意!徒步進香易起水泡 醫列「保健4重點」
中天新聞網
【拔苗助長】迫女兒每日跳繩3000下增高!膝頭痛仍不能停 睇醫生後媽媽即後悔自責
MamiDaily
7歲就上網、天天滑近4小時! 專家示警:恐成性犯罪目標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女性尿失禁影響生活品質 但不到 3 成患者就醫 醫師:治療不難,成功率高
Heho 健康(台灣)
美容又養身!營養師大推10種超級食物,果乾、優格不意外,超級食物蔬菜榜首竟然是「這個」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ADHD專題】為何小朋友在幼稚園未見異常 升小學才發現患ADHD?醫生親解
MamiDaily
鼻噴劑愈噴愈塞? 醫警告:用錯款恐造成下鼻甲肥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疤痕痘印加重「容貌焦慮」?藥劑師教3招秘技 擊退頑固疤痕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中年男感冒咳嗽半年未癒? 醫:其實是「氣喘」導致!
台灣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