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評測】GeForce RTX 3070 超頻版 效能擊敗 RTX 2080

Unwire.hk
發布於 2020年11月23日14:45

Nvidia 今年的 RTX 30 系列,頭兩張能夠流暢 4K 光線追蹤的顯示卡,都獲得不少關注。繼 GeForce RTX 3090 及 GeForce RTX 3080,中高階規格的 RTX 3070 亦已登場。是次本網借來數張 GeForce RTX 3070 系列顯卡用作測試,順道讓大家檢閱各款新卡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新卡甫出 已見非公版設計

今次這批新卡,不像之前的 RTX 3090 及 RTX 3080 ,今次 RTX 3070 各廠商都推出了 OC Edition (超頻版),故此各廠之顯示卡效能應不盡相同。我們現在先檢閱各品牌的新顯示卡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來到 RTX 3070,ASUS 的 TUF Gaming 系列顯卡的散熱器跟 RTX 3080 及 RTX 3090 一樣,不過可以看到 RTX 3070 的 PCB 其實沒那麼長,只是因為散熱器的緣故令卡身加長,但也因為一樣用上三風扇的散熱器,可以帶來更好的散熱效能。

從 GPU-Z 的資訊可見,RTX 3070 的核心代號是 GA104,製程為 8nm,擁有 5888 個 Shaders。顯示記憶體方面,不同於 RTX 3090 及 RTX 3080,只用上 GDDR6 而非 GDDR6X 記憶體,而容量共有 8GB,記憶體頻寛則為 256 bit。ASUS TUF Gaming RTX 3070 的基本時脈為 1500MHz, Boost 的時脈提高至 1815 MHz。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3070
CUDA 核心數:5888
GPU時脈:Gaming Mode - 1815MHz (Boost Clock) / OC Mode - 1845MHz (Boost Clock)
記憶體形式:GDDR6 8GB
記憶體介面:256-bit
記憶體速度:14Gbps
匯流排規格:PCI-Express 4.0
輸出介面:HDMI 2.1 x 2;Display Port 1.4a x 3;支援 HDCP 2.3
供電接口:2x 8-pin 連接
尺寸:29.99 x 12.69 x 5.17 cm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8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採用三風扇設計。[/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拆開散熱器後,可以看到晶片的編號是 GA104-300-A1[/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輸出界面有三個 Display Port 及兩組 HDMI。[/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採用雙 8-pin 供電。[/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可以看到 PCB 比較實際上比散熱器短。[/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背面有金屬背板幫助其他元件散熱。[/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0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TUF Gaming 字樣上有 RGB 發光元件,運行時會七彩變化。[/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TUF Gaming 字樣上有 RGB 發光元件,運行時會七彩變化。[/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25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ASUS 顯示卡上附有雙 BIOS 切換,可以輕鬆轉為 Performance Mode 或 Quiet Mode。[/caption]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win Edge OC

與其他品牌比較,Zotac 的卡身明顯短上一截,散熱器上只用上兩把風扇,比較適合使用細機箱的用家。

除了外型的分別,其實內裡也有分別。我們從 GPU-Z 的資訊可見,核心一樣是 GA104,8nm 製程,有 5888 個 Shaders,核心時脈是 1500MHz,Boost 時脈是由 Founder Edition 1730Mhz 超至 1755MHz。而顯示記憶體則同樣使用 GDDR6,容量則是 8GB,記憶體頻寬 256-bits。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3070
CUDA 核心數目:5888
GPU時脈:1755MHz (Boost Clock)
記憶體形式:GDDR6 8GB
記憶體介面:256-bit
記憶體速度:14Gbps
匯流排規格:PCI-Express 4.0 16x
輸出介面:HDMI 2.1;Display Port 1.4a x 3;支援HDCP 2.3
供電接口:2x 8-pin 連接
尺寸:29.99 x 12.69 x 5.17 cm 、Dual slot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Zotac 的採用雙風扇設計,卡身明顯短一截。[/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19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上 ZOTAC 字樣有發光元件。[/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RGB 發光元件則落在金屬面板的 ZOTAC Logo 上。[/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0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輸出界面為三組 Display Port 加一個 HDMI。[/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0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ZOTAC 這款 RTX 3070 的 PCB 較其他品牌更短。[/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0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金屬背板覆蓋所有元件以有助其散熱。[/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0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同樣採用雙 8-pin 供電。[/caption]

 

MSI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MSI 跟 ASUS 一樣,用上跟 RTX 3090 及 RTX 3080 一樣的三風扇設計的散熱器,因此,卡身體積跟其親生兄弟大致相同。但是亦因如此,此卡的散熱效能理應較好,運作溫度理應較低。

它的包裝上,沒有標明是 OC Edition (超頻版),核心及記憶體數量、記憶體頻寛都一樣,不過我們看到其 Boost 時脈達 1830Mhz,比起數品牌中超頻幅度最高的,所以其實也是超頻版。

 

MSI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3070
CUDA 核心數:5888
GPU時脈:1830MHz (Boost Clock)
記憶體形式:GDDR6 8GB
記憶體介面:256-bit
記憶體速度:14Gbps
匯流排規格:PCI-Express 4.0
輸出介面:HDMI 2.1;Display Port 1.4a x 3;支援 HDCP 2.3
供電接口:2x 8-pin 連接
尺寸:32.3 x 14 x 5.6 cm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MSI 的散熱器是三個品牌中較大的,同樣採用三風扇設計。[/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採用雙 8-in 供電。[/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的 MSI 字樣含有 RGB 發光元件。[/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金屬背板包裹其他發熱的部件,有助散熱。[/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輸出界面是標準的三 Display Port 加一組 HDMI。[/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1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可以見到其實 PCB 也是較為短身,只是散熱器較長。[/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MSI 的 RGB 發光元件是一條過的。[/caption]

測試平台

是次我們的測試平台規格如下:

CPU:Intel Core i9-10900K
主機板:Team Group-UD4-3000 16GB
儲存裝置:WD S100T3X0C 00SJG0 1TB SSD
驅動程式:Nvidia Game Ready Driver Ver. 456.96

 

 

閒置及全負載溫度測試比較

先來一個綜合的溫度比較,可參考下面之圖表,顯示從不同位置測量的溫度。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三張卡的溫度比較表。[/caption]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估計是受惠於三風扇設計的散熱器,ASUS 的卡不論在閒置上或是在 Furmark 的全負載測試中,都有較低的卡身溫度。全負載一直穩定地保持在 60°C 左右,比起 RTX 3080 及 RTX 3090 等高階卡的運作溫度低,也比起上一代的 RTX 2080 較低。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9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閒置時只有 32°C。[/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8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閒置時卡背測得溫度 31.7°C。[/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7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即使到達全負載達 15 分鐘,核心溫度仍然維持在 61°C。[/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9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全負載時從卡背測得 49.6°C。[/caption]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win Edge OC

ZOTAC GAMING 的散熱器部分設計成雙風扇散熱,雖然有玩家擔心散熱效能不夠強,不過從 Sensor 的數據測得  70°C,可見與 RTX 3080 的發熱能力差不多。而測溫槍探測到卡背及散熱器位置亦與 RTX 3080 的結果差不多。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7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66"]

閒置時 Zotac RTX 3070 比其他品牌稍高 3 - 4 °C。[/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7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使用 Furmark 進行全負載運行測試十五分鐘,測得核心溫度 70°C[/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49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從卡背測量核心溫度,達 53.1°C。[/caption]

 

MSI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三張顯卡之中,MSI 這張的卡身最大,同樣是三風扇,底部亦連接金屬背板替其他發熱的元件降溫。在全負載方面,Sensor 錄得 64°C ,而以測溫槍測試卡背核心位置測得 53°C。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158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在卡背用測溫槍測得全負載時 52.8°C 。[/caption]

 

 

3070 效能擊倒上代卡王2080

由於各廠商的所提供的顯卡版本都不同,大都是 OC 版,但各家的超頻幅度有所不同,很難一概而論。故此,我們以 ASUS TUF Gaming RTX 3070 作參考,可以比對與 RTX 2080 (ZOTAC GF RTX 2080 8GB 256bit GDDR6)  的分別。為求突出各卡之分別,筆者將設定至 1080p 解像度為標準。

總結三個測試 3D Mark 測試的結果,RTX 3070 對比上代的高階型號 RTX 2080 高出約 3000 分,效能上高出大約 24%。另外,我們發現,在DLSS 模式下,RTX 3070 的表現明顯比 RTX 2080 佔優,可見在新一代顯卡受惠於第二代的 晶片,對於 DLSS 有更佳的應用。

3D Mark (Time Spy Extrem) 測試 RTX 3070 比 RTX 2080 強:+20.1%

3D Mark (Port Royal) 測試 RTX 3070 比 RTX 2080 強:+24.8%

3D Mark (DLSS Test)測試 RTX 3070 比 RTX 2080 強:+64% (DLSS OFF) / +62.9% (DLSS 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247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Time Spy Extreme and Port Royal @ 1080p[/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247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Nvidia DLSS Test @ 1080p[/caption]

 

遊戲性能表現

RTX 3070 在多數遊戲都獲得比 RTX 2080 更優異的成績,平均有超過一成的效能增長,其中可以看到分別最大的是有光線追蹤的遊戲,例如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在開啟了光追也有性能提升的效果更加明顯。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跑分有約 1000 分的增長,增長幅度約有 7.1%,但兩者之間在這個遊戲中的分別之有 7.1% 。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7.1%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247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效能測試 @ 1080p[/caption]

 

《Final Fantasy XV》

Final Fantasy 亦有超過 1000 多分的增長,增長幅度達 13 %。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13.5%

《Horizon Zero Dawn》

在此遊戲中兩者的差距都不算大,只有約 100 分的分別。不過論分數,RTX 2080 竟然是這次比併的贏家。可能原因是遊戲未及優化 RTX 3070 的支援,以致未能用盡其能力。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0.66%

 

 

《Division 2》

在  Division 2 兩張卡都獲得 60fps,效能上分別不大,故此在這比拼平手。

RTX 3070 跟 RTX 2080 效能比較:平手

《Watch Dog Legion》

在 Watch Dog Legion 兩者的分別不大,開啟了 DLSS 測試,RTX 3070 跟 RTX 2080 只相差 1 fps,不過沒有開啟 DLSS 時,RTX 3070 則有比較高的 fps,可見新一代的晶片,的確帶來了不少性能提升。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11%

 

《Flight Simulator 2020》

至於人稱大食的 Flight Simulator 2020 又有何表現?在 1080p 解像度下,RTX 3070 可以獲得超過 90 fps,而 RTX 2080 也不弱,也超過 60 fps。不過當然是 RTX 3070 更加流暢。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23.7%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再看看 COD:MW 的表現,就可以見出 RTX 3070 的性能是超越 RTX 2080,就算在開啟了光追的情況,RTX 3070 都有超過 20fps 的性能增長。

RTX 3070 與 RTX 2080 效能比較:+20.3% (開啟光追)/ +15.6% (關閉光追)

 

RTX 30 系顯卡效能測試與比較

至於同系列的 RTX 30 顯卡,我們則會以 ASUS TUF Gaming 的跑分成績作參考,讓大家可約略知道 RTX 3070 跟 RTX 3080 及 RTX 3090 的分別如何。為公平起見,是次測試則採取 4K 解像度(除非特別指明),以及將遊戲設置到最高畫質。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4K、Port Royal & DLSS Test @1440p)

在跑分的比重上,相信也無甚麼懸念,可以看出 RTX 3070 即使對比 RTX 3080 也有一段距離,但在 DLSS Test 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就是 RTX 3070 在開啟 DLSS 後的表現竟然比 RTX 3080 好,但在關閉 DLSS 的情況下,卻是預想中的情況。

 

遊戲表現

至於在遊戲表現上,RTX3070 跟 RTX 3080 的分野十分明顯,絕不像 RTX 3080 跟 RTX 3090 那樣只有微細差距。所有遊戲的解像度都會設定為 4K 以及開至最高畫質,以及會在某些遊戲開啟光追。總括而言,在大多數遊戲下 RTX 3080 都有約 30-50% 的效能提升,可見 RTX 3070 跟 RTX 3080 的性能確實有較大距離。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RTX 3080 比 RTX 3070 效能強:+34.4%(DLSS On)/ +51% (DLSS Off)

 

《Final Fantast XV》

RTX 3080 比 RTX 3070 效能強:+24.5% (DLSS On) / +31.7% (DLSS Off)

《Horizon Zero Dawn》

RTX 3080 比 RTX 3070 效能強:+7%

《Division 2》

RTX 3080 比 RTX 3070 強:+29.8%

《Flight Simulator 2020》

RTX 3080 比 RTX 3070 強:+29.8%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RTX 3080 比 RTX 3070 強:+50% (開啟光線追蹤)/ +31.5% (關閉光線追蹤)

 

同場加映:ASUS ROG Strix RTX 3090 O24G Gaming

其實 ASUS 除了我們用作測試的  TUF Gaming 系列顯示卡,還有 ROG 系列的顯示卡,不同之處是 ROG 系列是已作超頻,而且所採用的散熱器,風扇的扇葉更多,左右兩側有 11 片扇葉,正中間的風扇有 13 片扇葉,除了可以提高風流量,中軸風扇的旋轉方向不同有助減少亂流,提升散熱效率。散熱器上的 RGB 燈更大更多變化,色彩效果更燦爛奪目,另外顯示卡上也刻鍍了 ROG 系列字樣,以作分別。

 

ASUS ROG Strix RTX 3090 O24G Gaming 規格

繪圖核心:NVIDAI GeForce RTX 3090
CUDA 核心數:10496
GPU時脈:Gaming Mode - 1815MHz (Boost Clock) / OC Mode - 1845MHz (Boost Clock)
記憶體形式:GDDR6X 24GB
記憶體介面:384-bit
記憶體速度:19.5Gbps
匯流排規格:PCI-Express 4.0
輸出介面:HDMI 2.1 x 2;Display Port 1.4a x 3;支援 HDCP 2.3
供電接口:3x 8-pin 連接
尺寸:31.85 x 14.01 x 5.78 cm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3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GPU-Z 資訊顯示此卡的 Boost 時脈為 1860MHz,比起公版的 Boost 時脈 1755MHz 有所超頻。惟除此之外,其他規格都完全相同。[/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2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雖然是三風扇,但扇葉更多,加上其特別設計的軸向有助減少散熱時產生的亂流。[/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2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及 RGB 發光模組都較 TUF Gaming 系列大。[/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2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採用 3 個 8-pin 供電。[/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2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的不同位置都刻上不同的字樣。[/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的不同位置都刻上 ROG 字樣。[/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輸出界面為三組 Display Port 加一組 HDMI。[/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的不同位置都刻上 ROG 字樣。[/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附有金屬背板,幫助散熱。[/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可透過 NVLink SLI 連接埠連接兩張 RTX 3090。[/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25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卡背有快捷鍵可以輕鬆切換 BIOS,可選擇 Performance Mode 或 Quiet Mode。[/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323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RGB 發光位置面積加大,可顯示更多顏色,玩家更可以用隨附的軟件改變自己喜愛的顏色。[/caption]

 

ROG RTX 3090 溫度及效能評測

在運作溫度方面,閒置時核心溫度 43 度,以 Furmark 軟件全速運行約 15 分鐘後,達 67 度,比起先前測試公版規格的 Zotac Gaming RTX 3090 Trinity 的測試溫度低 8 度。至於以測溫槍所見,卡背核心位置達 65 度,與軟件所測得的溫度相若,在散熱器以及散熱風扇則分別測得 44 度及 31 度,散熱表現良好。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全負載溫度[/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閒置溫度。[/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器位置溫度。[/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散熱風扇溫度。[/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8"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卡背核心位置溫度。[/caption]

至於 3D Mark 的測試方面,ASUS ROG Strix RTX 3090 的分數約有 8-10% 的增長,表現優異。不過測試用的驅動程式已更新至 Nvidia Game Ready Driver 457.30,成績可讓大家作個參考,唯不宜直接比較。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得分為 9440。[/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5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3DMark Port Royal@1440p 測試得分為 13166。[/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0061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80"]

3DMark Nvidia DLSS Test 測試 (DLSS2 Performance Mode@1440p) 在 DLSS On 情況下達 132fps,DLSS Off 情況下亦過 60fps。[/caption]

 

結論:RTX 3070 更適合 2K/1080p 環境下流暢遊玩

4K 尚未完全普及,好多玩家依然在用 1080p 或者 1440p 解像度玩遊戲,如果不想升級顯示器,又想享用到新的 DLSS 技術及光線追蹤所帶來的效能及畫質提升,RTX 3070 比起 RTX 2080 更加具性價比。

 

• 不想錯過新科技 ? 請 Follow unwire.hk FB 專頁http://facebook.com/unwirehk/
• 要入手生活科技潮物 即上 unwire store
https://store.unwire.hk/

更多 科技 相關文章

TEMU 邀拍片不可提中國、要零負面內容 日本 YouTuber 拒絕合作 + 實試後產品全部中伏
Unwire.hk
外國曝 PS5 Pro 完整規格 配備 Ryzen Zen 2 8 核心 CPU+16.7 TFLOPS RDNA GPU
Unwire.hk
調查:只有 Apple 電話屬 100% 自家製 其他品牌都有代工 Motorola 更接近 90%
Unwire.hk
【開箱】PS5 Pro / PlayStation 5 Pro 港版行貨開箱 主機外觀詳細睇 + 同舊機尺寸、重量比較
Unwire.hk
iOS 18.2 Developer Beta 2 登場 這次讓所有裝置更新
流動日報
舊 iPhone 也可用 5 個非官方途徑實現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方法
流動日報
iOS 18.2 免費 ChatGPT 設每日用量限制 蘋果鼓勵用戶升級 ChatGPT Plus
流動日報
設有電子書功能,TCL 50 Pro NXTPAPER 5G 追加夜影藍新色!
Mobile Magazine
無須插件改裝 Chrome 搜尋器 隨意轉換成 ChatGPT Search 及 Perplexity
流動日報
用到 WhatsApp 的4G平價平板,HONOR Pad X8a 實測!
Mobile Magazine
iPhone 14 Plus相機災情 Apple承認問題並免費維修(內附查機連結)
am730
PS5 Pro 將於 7/11 上市 官網公開首批遊戲強化版清單
Unwire.hk
Apple 重金懸賞 100 萬美元 邀駭客挑戰破解其 AI 伺服器
流動日報
FUJIFILM 推出全新 FUJINON 鏡頭系列及 X-M5 無反數碼相機
Post76玩樂網
Galaxy Z Flip FE 平價細摺或明年現身!三星或同推 S25 Slim、Z Fold7 新系列
Mobile Magazine
歐盟委員會再向 Apple 出手 調查 iPadOS 對第三方配件有否足夠兼容
Unwire.hk
將推出多款摺疊屏產品,SAMSUNG 2025年產品線曝光!
Mobile Magazine
M4 Ultra 專為 Mac Pro 設計 彭博:將配備 80 核 GPU、劍指遊戲市場
Unwire.hk
iOS 18.1功能懶人包|iOS 18.1點先用到Apple Intelligence?
Esquire HK
Apple推出新款「iMac」!6大亮點一次看:M4晶片效能大提升、奈米紋理玻璃降低眩光...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DJI Air 3S 航拍新作實測:雙鏡拍攝、突破低光瓶頸
am730
Mac Pro 明年升級 M4 Ultra 擁 32 核 CPU 及 80 核 GPU
流動日報
iOS 18.2 讓 Find My 公開分享失物定位 大幅增加尋回機率
流動日報
蘋果將於 2026 年推出全新設計 MacBook Pro
流動日報
Cleer ARC 3 MAX頂配版開放式藍牙耳機 支援心率監測、AI降噪及Dolby Atmos認證
am730
Apple 再向歐盟讓步 未來 iPhone 用戶可自訂預設翻譯、地圖軟件
Unwire.hk
【HUAWEI 實用教室】鍵盤打字無難度,平板電腦倉頡/速成設定教學!
Mobile Magazine
WhatsApp 新功能、幫你分類聯絡人!「自訂名單類別」簡單管理、一鍵即可生成
Mobile Magazine
WhatsApp分身教學|一部手機裝登陸四個電話 Samsung、華為、Honor完全無難度
am730
比亞迪與聯大汽車解除合作 售後服務將轉移至其他經銷商
Unwire.hk
烏克蘭官員指 Google 地圖 更新圖像洩露軍事部署
Unwire.hk
Lenovo網店限定雙11優惠 手提電腦低至$1111、額外減$500更抵買
am730
Vision Pro 或將於 2025 年升級 M5 晶片 低價版上市計劃推遲
流動日報
AMD 聯手富士通挑戰 NVIDIA H200 共同開發 AI、HPC 運算平台
Unwire.hk
蘋果考慮開發低價 Vision 裝置 以 iPhone 作為運算核心省成本
流動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