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地方大選在11月24日嘎然而止,民進黨從原有執政13縣市,大幅滑落到6縣市,經歷創黨以來,地方選舉的最大慘敗。於是負責黨務、選舉操盤的黨主席蔡英文和秘書長洪耀福便立即雙雙下台,以示負責。
而這次選舉的結果,會如何影響民進黨內部權力重組,從2014年取得綠營共主地位的蔡英文真會退居總統府,放手黨務?以下便逐一分析。
黨內派系:新潮流更加獨大
從民進黨任何派系來看,無論如何,從執政13席衰退到6席,以及地方首長得票數從到47.54%下滑到39.16%,少了198.6萬票,這樣的全面性潰敗,對哪個派系都無疑是重跌一跤。
就當權的英派來說,由於敗選,蔡英文與洪耀福辭職,因此失去對黨機器的控制;而在高雄陳其邁的落敗,更讓小英失去重要的地方支柱。可以說是遭到重挫,僅能固守中央。
貴為第一大派系的新潮流,在此次民意海嘯中自然也無法難脫其身,倘若連初選一併計算,包含盟友的泛新系,相較於2014年,共失去台南、高雄、宜蘭、彰化、雲林、澎湖。且人在中央的賴清德與陳菊,同樣計上敗戰責任,因此可以說是失去最多的派系。
黨內第二大派系的正國會,則由於掌門人林佳龍的大敗,幾乎讓整個派系的存亡命存一線,尤其在宜蘭陳歐珀、台東劉曉玫落敗,新北市多位老將議員落馬,以及初選的台南陳亭妃,基本可以說是全國性崩盤。
而黨內重要政治勢力獨派也同樣受挫,在此次選舉中的多場政治運動,包含喜樂島、反併吞、反柯文哲,都未能展現氣勢,發揮政治效果。尤其在台北市,有將近半數的泛綠選民寧願支持「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也不挺獨派路線的姚文智,讓其以歷史性低票落選,更讓人看出獨派的政治市場已然萎縮。
然而政治有趣的是,權力具有相對性的特質。也就是說,即使民進黨主要派系及政治勢力,包含英派、新潮流、正國會及獨派,雖然得共同承擔敗選後果,但從選舉結果來看,誰保存的多,就是敗者中的霸主。
就民進黨僅有的6縣市來說,新竹市林智堅為柯建銘嫡系,較無派系屬性,嘉義縣與基隆市則分屬英派和正國會,新潮流則囊括過半的3縣市,包含僅存的兩大直轄市及屏東。由於地方執政關乎到派系能量的維持,包含提供職位,取得挑戰中央的門票,而直轄市更是挑戰總統大位的重要條件。從此來看,雖然新系重創,但卻同時更加獨大。自然,這就讓各派系友組成反新包圍網的共同利益。
黨中央:蔡英文以退為進
確定大敗後,蔡英文迅速辭去黨主席,以平息黨內不滿。並且看似已然事前談妥地,在短時間內就讓同時辭職的賴清德與陳菊回心轉意,繼續維持英菊賴鐵三角,穩住蔡連任2020的挑戰權,不致因選前有論者猜測,將因大敗從而連黨內初選都無法通過。但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因治國無能辭去黨主席的蔡英文,卻立馬透過一系列手段,展現出當年以一介之身、無派系背景成為綠營共主的權鬥謀略,力求重奪黨權。
蔡英文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辭去黨主席,看似承擔責任,減少逼宮契點,但實際卻是以退為進的戰術性撤退。因為一旦主席空缺,誰來當代理主席、誰要參加主席補選,就成為新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隨著正國會林右昌接任而處理完成。而林擔任代理主席,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給瀕臨崩潰的正國會。因為如此一來,本身在民意海嘯倖存連任,甚至票數增加的林右昌,在添增黨主席履歷後,無疑大大厚實政治資本,可以於未來更上一層樓,使得正國會可以期盼新共主的出現。因為僅憑基隆市長的經歷,可能僅能當一位有名無實的掌門人,而非共主。
第二個問題,也就是蔡英文的第三步,透過塑造「中生代接班」的聲浪,來阻止其他大老們掌握黨權,包含陳菊、蘇貞昌、游錫堃、柯建銘等人。因此在立委李俊俋開第一槍要中生代提早全面接班後,蔡英文馬上就表態支持。
就目前來看,有資格挑戰黨主席的直轄市長級中生代,賴清德已同意接行政院長,且負敗戰責任;林佳龍與陳其邁在選戰中大敗,遭到重挫,短時間尚難回復;黃偉哲則選得相當難看,且甫上任,無身抽開。綜觀來看,就僅剩新系的鄭文燦有這樣的條件。
然而對新系來說,由於賴清德留任行政院長,基本放棄在2020挑戰蔡英文,而可能選擇擔任副手,因此派系未來的共主重擔,就落在鄭文燦肩上。從此來看,鄭與新潮流就不可能會選擇及同意他參加主席補選。因為這任主席,將不可避免地承擔2020的選戰責任,就目前來說,仍相當可能大敗,而須要辭去黨主席。如此一來,鄭文燦就無法在2020年大選後競選主席,從而成為民進黨新一代共主。所以鄭自然就對外宣稱市政為重,拒絕參加黨主席補選。
因此在所有直轄市長級中生代都不太可能參選黨主席的情況下,院長級、英派的蘇嘉全便被媒體揭露,被黨內各派系內定為黨主席人選。雖然該訊息,馬上被總統府和蘇辦給否認,可能是派系角力的風聲戰。而蔡英文和蘇嘉全也分別表示,黨主席不是由高層決定,當天沒有這樣的派系會議,來否認消息。
不過蘇在後續面對媒體大陣仗訪問時,卻有所意指地說,被點名的人都應該勇於承擔,任何職務都可以轉換跑道,甚至還不小心口誤,當被媒體問立委補選問題時,回答說「我還沒當黨主席」,而非我不是黨主席來拒答。顯示出對黨主席大位的野心。此外,英派立委羅致政也表示,由於資歷深厚,蘇擔任黨主席絕對不是問題,是勇敢的承擔,以遏止黨內傳出,對蘇的質疑浪潮。
從否認到默認,英派的態度著實令人玩味。事實上,接任國會議長後相當沉寂的蘇嘉全,此時突然登場,從選後民進黨的政治脈絡來看,很可能就是英派中駟換上駟的戰術,並且配上中生代接班的組合拳。
因為推派院長級的蘇嘉全出來,在蘇具有一定政治實力的情況下,挑戰陣營就無法隨意派人,必須派出相稱的對手才能取勝。然而就新潮流目前來看,誠如前述,符合條件可能僅剩鄭文燦一人。倘若逼出鄭競選黨主席,在極可能當選的情況下,那新系未來就勢必得全力幫助蔡英文競選2020,不太可能扯後腿或是意興闌珊,否則鄭也將難逃其責;而若鄭不出來,則蘇就很可能當選,讓英派奪回黨權,完成以退為進的戰略。
更關鍵的是,當蘇嘉全選上黨主席,其就相當可能得辭去立院院長,如此一來,便讓長期垂涎此職的柯建銘得以上位,並空出黨團總召一職,讓各路立委可以透過黨團制度爭取,甚至由英派陳明文掌控。結合讓予代理主席給正國會,留住賴清德與陳菊,蔡英文這套以退為進的大戰略,可以說是能爭取到黨內各大山頭的支持,將可能的反對力量侷限於一部分的新潮流,增加實現可能。
而爭取到黨主席的蘇嘉全,更可以在賴清德競選副總統辭職後,接掌閣揆,收回英派林全所丟失的行政院,讓英派在2018大敗後,反而能抓回府院黨和立院總召的控制權。
新潮流反制:陳菊可能出山
作為鬥爭老手的新潮流,反而在選後,由於蔡英文和洪耀福迅速辭去黨主席而鬆懈,接連在「中生代接班」與蘇嘉全出線的議題上反應不及。在儲君鄭文燦於11月26日聲明不會接代理主席,且表示市政為主,沒有考慮選黨主席,待充分考慮後再做回應後,蘇嘉全將選黨主席的傳聞馬上就在27日晚間被揭露,讓新系兵卒未出,便已失先機。
不過新系作為民進黨內最大派系,並不可能讓蔡英文完成前述以退為進,奪回府院黨加立院的戰略布局,因此在短暫受挫後,自然就展開反制。除了製造反彈蘇嘉全接任黨主席的聲浪外,更重要的是,以改組幅度不夠的理由,來逼宮同派系的賴清德與陳菊。因為兩人若是下台,則鐵三角便破局,且新系也能拱推賴清德來競選黨主席,從而直接威脅蔡英文的連任挑戰權。
因此鄭文燦便多次重申,不只黨要改組,府院也是,且必須大破大立、大規模改組。更甚者,在被問到支不支持蔡英文連任的議題時,鄭不置可否,僅迂迴地表示,離總統選舉還有一段時間,現在要專注在執政。要知道在選前,10月份被TVBS於快問快答被問到類似問題,即2020年總統大選希望蔡英文還賴清德參選時,鄭當時可是直接表示「這個議題不存在,因為蔡總統應該會再參選」,言下之意就是只要蔡英文選,就不可能有人爭。對比於現在的態度,可以說有了180度的大轉變。
不過就目前來看,由於民進黨受挫太重,因此新潮流與英派之間的鬥法,可以預期,將會點到為止,不會延燒太久,更不會互斷筋骨。因為新系雖然對賴菊聯英的舉動長期有所微詞,不過並不至於會硬逼兩人下台,僅是作為反制英派的策略手段。
而就新潮流的派系利益來看,也不太可能斷絕蔡英文連任挑戰權,因為誰競選誰就將背鍋,收蔡的爛攤子。從這個角度來看,蔡反因為執政無能引起過大民怨,而鞏固自己的連任挑戰權。於是,新系當前最主要的目標便在於控制黨權,取得2020立委提名的有利地位,以此作為在2022和2024復興與挑戰大位的基礎。所以說,新潮流就不可能讓英派的蘇嘉全擔當黨主席。然而如此一來,問題就又回歸到新系不願折損鄭文燦。
因此在新英雙方各退一步的情況下,非中生代的陳菊依然是潛在最有可能接掌黨主席的人選,因為菊能為英派和新潮流所接受,並具能穩住2020前陣腳的份量,且由於年紀因素,不可能久居大位。而至關重要的秘書長部分,新系則更不可能放手,就目前檯面人選來看,相當可能由林錫耀接任。
倘若上述推測成真,未再出現重大變數,則賴菊可能會在這個立院會期結束後,於2019年2月1日新會期前辭職,由蘇嘉全接掌行政院、陳菊競選黨主席,處理總統提名,確立蔡賴配,完成民進黨選後權力重組。在此期間,也可以預期,民進黨會在民生政策上有所退讓,清理戰線,僅固守於兩岸政策的防線,以迎接2020的挑戰。(推薦閱讀:風評:三年民怨不在第一線,蔡英文到底在哪?)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延伸閱讀
● 游盈隆專欄:2018民進黨為什麼輸了大好江山?
● 夏珍專欄:賴清德留任,蘇嘉全辭議長的敗選檢討神邏輯
《 更多優質新聞,請前往風傳媒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