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美的女性減重族,往往不敢攝取過多肉類,就怕「吃肉長肉」。日本功能性減重協會副理事長齋藤糧三醫師在其著作《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一書中指出,肉類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想實踐生酮飲食,應從攝取優良蛋白質開始,然而現代人往往因為蛋白質攝取不足,罹患各式各樣疾病,一旦缺乏、不足,不僅容易使肌肉流失,更可能導致身體4大不適症狀。
別小看蛋白質!肌肉、頭髮、指甲合成少不了它
蛋白質在人體扮演的角色,為何這麼重要呢?以營養學角度來看,蛋白質不僅是構成人體肌肉、器官與內分泌腺的主要原料,也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必須的六大營養素之一;且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更同被列為「人體3大能量營養素」。
不過,蛋白質最主要的功能並非供給能量,而是構成頭髮、皮膚、肌肉、指甲及內臟中的各種激素、消化酶。也正因為人體構造生成與其息息相關,因此一旦缺乏,便會造成人體出現一連串的不適反應。
蛋白質缺乏礙健康 出現4症狀要當心
至於蛋白質缺乏會出現哪些症狀?齋藤糧三醫師表示,若日常飲食中未適度攝取蛋白質,長期下來,便容易導致人體出現下列4大症狀:
症狀1/水腫:水腫是細胞之間的水分(又稱組織液,或組織間隙液)過多所引起的現象,組織液增加正是「白蛋白」不足的關係。事實上,號稱「萬能蛋白質」的白蛋白,佔據血液中蛋白質的60%以上,具有運送各種物質的功能。
一般來說,白蛋白會在血液內保持一定的濃度。若蛋白質攝取不足,白蛋白的濃度也會跟著下降。人體為了保持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會將血液內的水分排出血管之外,導致組織液的增加,出現「水腫」現象。
症狀2/手腳冰冷:體溫主要由肌肉產生,沒有活動也同樣會產生熱能。因此,想要避免手腳冰冷,保持適當的肌肉量很重要,而人體生成肌肉的材料正是蛋白質。
症狀3/憂鬱、失眠:此外,缺乏蛋白質對人的「心靈」健康也有一定影響。事實上,人體腦中左右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是由蛋白質生成。而影響情緒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則包括: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γ-胺基丁酸等,這些物質是透過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再由胺基酸進一步轉化而成。
若人體蛋白質攝取不足,無法提供身體足夠的胺基酸,在有利轉換心情和安定情緒作用的血清素不足下,便容易使情緒低落、焦躁、憂鬱等症狀找上門。此外,誘發人體睡意的荷爾蒙「褪黑激素」,也是由血清素生成,因此蛋白質不足也會導致失眠的發生。
症狀4/免疫力下降:此外,蛋白質攝取不足也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蛋白質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一旦缺乏,便會使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數量大幅降低,進而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蛋白質怎麼吃不NG?建議份量、素食者健康攝取攻略報你知
蛋白質到底該怎麼補充,才不會擔心缺乏、過量呢?根據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人體的蛋白質來源,應均衡從豆魚肉蛋類攝取,並控制在3到8份(女性1個手掌大約等於3~4份;男性1個手掌大約等於4~5份)左右為宜。
至於,茹素者則建議可多食用選擇屬於高生物價蛋白質的食物,譬如,豆腐、豆漿、非油炸豆包、毛豆、黑豆等作為蛋白質選擇來源,降低素食加工品的攝取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