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完全沒有做資料蒐集的情況下在 YouTube 租看了《無處安心》(Flee),看之前只知道它是動畫,對故事內容和片種接近一無所知。故事從主角 Amin 第一身出發,他向朋友訴說他的童年經歷,在阿富汗長大,父親失蹤,因為戰亂逃離阿富汗,輾轉經俄羅斯再以難民身份抵達丹麥,途中逐一跟家人分離。Amin 的身份還藏著一個他從未向人訴說的秘密。現在他長大成人,在學術界有成就,並考慮結婚,他要在婚前面對和公開這個多年的秘密。
電影拍得很好看。雖然是動畫,但當中亦有穿插真人畫面,大部分是 Amin 童年時的阿富汗紀錄片。動畫部分又可以分為兩組,現代部分風格較細緻和像真;Amin 回憶的部分,有時沿用現代部分較寫實的風格,但一些年代較久遠,或他不在場,只是聽回來的片段,就會變成炭粉彩動畫,線條簡單,單色或只部分著色,人物都沒有五官。三部分融合得好好,很私人的故事和感覺,但我看得很投入。
因為事前沒有看有關資料,我是把它當普通劇情片去看,但看到一半,隱約記得不知在哪裡讀到《無處安心》是真人真事。看完後我再到維基百科查看,啊,原來《無處安心》不只是真人真事,在電影分類中它是屬於紀錄片。
對「紀錄片」的種種預設
孤陋寡聞,看《無處安心》前,我是不為意原來有動畫紀錄片這個電影類型。紀錄片是紀錄真的片段,動畫每一格都是畫出來,兩者不是相違背嗎?仔細讀下去,原來很多教學短片或電影都是動畫紀錄片,用動畫形式重現發生過的事,例如沉船或一些科學實驗。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是 illustrated radio documentary,以動畫重現錄音訪問內容,配上受訪者的原聲訪問。《無處安心》或許屬於這一類。原裝丹麥語版本是由 Amin 自己配音,我看的是英文版本,由監製 Riz Ahmed 聲演主角 Amin。
《無處安心》本身就是一齣很精彩的電影,它同時拓闊和糾正了我對紀錄片的認知。最最無知時常常會把紀錄片和新聞搞亂,以為紀錄片因為真實,那就跟新聞一樣,應該中立持平,看多幾齣就知道真實絕不等如中立持平,紀錄片導演也不是新聞工作者,沒有責任中立持平,絕對可以有立場,甚至正因為他有立場,才想拍紀錄片。
有時是學術研究,有時是方便宣傳,電影會被分成不同類型,然後觀眾就會對不同類型的電影有不同的預設期望,例如愛情片要浪漫,喜劇不妨誇張。因為知道《無處安心》是紀錄片之後的少少衝擊,我開始反思我以往對紀錄片的種種預設是否無稽。
預設是來自看紀錄片的累積印象,而非紀錄片的本質。例如我經常會把紀錄片和劇情長片分開來思考,所以會預設了紀錄片是沒有完整故事,或以割裂零碎的手法呈現故事。《無處安心》恰恰打破了這個預設。Amin 順時序講述自己的童年、成長和逃難經過,極有故事性。想深一層,紀錄片就是紀錄嘛,沒人說過不能用它來紀錄一個完整的故事。
有時又會沒來由地預設紀錄片就是要多角度,講述任何人和事,都要找不同的人來訪談一番,讓觀眾從零碎的訪談中歸納出「真像」。這又是從觀影經驗累積的預設,跟「紀錄」的本質無關。《無處安心》由此至終只有 Amin 一個人的角度,但這是他的真實故事,他用聲音紀錄了,導演用動畫再呈現。
這樣拍的紀錄片跟以真人真事做藍本的劇情片有沒有分別呢?我想最大的分別就是劇情片容許改編,而紀錄片不能,導演不能因為增加故事性或任何原因改動故事情節,最大的改動只是隱去主角的真實名字。在不能改動的情況下,《無處安心》故事平實卻細緻,不論是童年時逃難的苦楚,成年主角的孤寂,事業有成內裡卻永遠流離失所的感覺,還有結局的溫馨,導演 Rasmussen 都捕捉得很好,是我 2022 年暫時看過最難忘也最喜歡的電影。
按此了解更多 FilmBurns 影視資訊
同埋 Follow 我哋社交平台:
Facebook:@FilmBurnshk
Instagram:@FilmBurn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