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專欄】中醫角度對症處理 想生BB有辦法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2023年03月22日11:00

儘管近年的生育率下降,但生兒育女、成家立室仍可謂不少人的「剛需」。如果一對夫婦平日有正常的性行為,無避孕,而超過一年(女方超過35歲者則為半年)仍未能成功懷孕者,便有可能屬於不孕不育,需要看看是否存在妨礙懷孕的因素,並對症處理。
(撰文:註冊中醫師邱宇鋒)

在這裡筆者並不是說超過一年(或半年)都無辦法成功懷孕的夫婦就一定有不孕不育的問題,一定需要中醫或西醫的輔助生育方法才能懷孕。筆者只是建議他們最好應該去確認一下,以免萬一真的由於一方或雙方的健康問題而影響孕育的話,可以及早處理,把握時機,免得耽誤病情。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別太迷信「排卵期」

要增加受孕機會,撇除調理身體增強體質,其中一個臨床建議就是宜適度增加行房次數,摒除對「排卵期」的迷信。臨床上不少夫妻都會對「排卵期」很迷信,覺得只有在推算出來的排卵期日子行房才有機會成孕,至於其他「非排卵期」的日子,因為他們覺得反正沒有受孕機會,於是就索性休息養精蓄銳。事實上,人不是機械人,人體的運作方式不可能是完全依照數據,因此以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等推算出來的排卵時段只可作為參考,實際的排卵時刻是沒有辦法確實掌握的。建議備孕夫婦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應該要增加性交次數,千萬不要只集中在「排卵期」行房。

在臨床上,為了知悉不孕女士有否排卵,以及了解排卵周期是否有規律,筆者有時會吩咐她們自行量度基礎體溫或者用排卵試紙,相信很多同行亦會這樣做。事實上這種作法只是了解欲孕女士的月經生理周期而已,絕不是鼓勵她們自作主張以為只在「排卵期」行房就會懷孕,在「非排卵期」行房就不會懷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調整起居生活習慣

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備孕夫婦要開始調整起居生活習慣,妥善分配時間,每天最好能有七至八小時的睡眠休息,最低限度每晚要睡六小時。維持充足的睡眠不僅對身心健康有益,通過重整日常生活的安排,亦為將來迎接新生命做好心態上的預備,要知道成家立室不只是懷孕、分娩的事件,養育、照顧也需要時間和心力,也是要充份預備的。

如果夫婦雙方平日的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應酬頻繁,在預備生育時就要開始作出調整了。試問如果忙得連睡覺也沒時間,身體還會有餘裕進行繁殖嗎?休息不足會妨礙生育機能。從醫理上睡眠不足會耗氣、傷陰,導致氣虛和陰虛內熱,可表現為疲倦乏力、煩躁、口乾、出暗瘡、喉嚨痛等。精氣不足均會使男女雙方的生育能力下降,男士會影響精子質素,女士會影響月經周期和排卵,服藥是不能取代妥善休息的。如果睡眠質素欠佳,或長期出現難以入睡、早醒等失眠問題,就應該及早求醫,查找原因對症下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足夠運動有利調經助孕

第三,是要有足夠的運動,增強體適能,促進新陳代謝。養成做帶氧運動的習慣可幫助調節內分泌及免疫系統,促進體內氣血暢行,有助調經助孕。舉個例子不少婦女都有痛經、經行不暢的問題,每次月經前或經期最初幾天下腹脹痛,出血量不多,要等到過幾天後血量才會增加。以中醫理解這種臨近經期時下腹、乳房脹痛,行經初期艱澀不暢,為體內有瘀滯,以致氣血不行,治宜以行氣活血之法疏導之。除服藥外,這類患者也可透過增加運動來改善血氣運行,藉此改善月經不調而幫助懷孕。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想吃頓健康又暖心的聖誕大餐嗎?米其林主廚教你3道聖誕料理,在家就能輕鬆做!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當心懶惰對你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別再當沙發馬鈴薯,拒絕懶得動請做微運動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茶】喝茶可以抗氧化、增加免疫力 但是過量飲用小心需換腎保命
高燒 Gofever
營養師教你3招無痛吃鍋!如何選火鍋料、怎麼挑肉無負擔?最後一招最容易忽略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RSV又要升溫了!醫示警「嬰幼兒、長者」風險最高 新生兒死亡率「高流感5倍」
中天新聞網
【睫毛】植睫毛時可否佩戴隱形眼鏡?網傳植膠水會令隱形眼鏡變形!一文打破迷思
高燒 Gofever
一起床就喝咖啡?小心血糖飆高,最好搭這食物
康健雜誌
多種藥物無效!40歲男靠「1方法」穩定血糖、達成減重
Heho 健康(台灣)
全球有4100萬人因「慢性疾病」死亡!專家曝「肌少症」成共病關鍵要素
中天新聞網
末期腎病的無聲危機!九成患者有「腎性貧血」 疲倦、頭暈別輕忽
台灣健康醫療網
女大生臉爆痘痘竟是「枕頭套」惹禍!研究:一週沒洗細菌比馬桶多1.7萬倍
中天新聞網
「益生菌」是什麼?醫生解說「益生菌功效」、怎麼挑、什麼時候吃最有效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甲狀腺癌女性好發率排行第4!醫:「甲狀腺亢進」患者免擔心 可放心備孕
中天新聞網
糖友染皮蛇致右手偏癱無力!醫:接種疫苗可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野生菇類別亂摘!食藥署示警「這2種毒菇」常被誤食 傷害遍及全身
台灣健康醫療網
EPA 魚油指南:盤點 EPA 魚油 7 大功效及挑選 6 原則
Heho 健康(台灣)
益生菌越多越好?150億足夠每日所需!解答益生菌3大迷思 一招搶救鼻敏、濕敏危機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從習慣到內化! 如何讓例行事項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用「新鮮的油」炸油條竟是白色!隔夜飯、加工肉、油條、西式速食...少吃為妙
中天新聞網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台灣健康醫療網
【尿床】尿床是孩子和老人的問題?成年人都尿床!了解成因及早正視問題
高燒 Gofever
每 10 個新生兒就有 1 個早產兒!醫籲:從這件事做起守護巴掌天使
Heho 健康(台灣)
47歲,她靠AI試管嬰兒生下龍鳳胎,AI是熟齡產子新希望?
康健雜誌
全球塑膠公約INC5登場! 環境部5大減塑策略接軌國際
NOW健康(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