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握拳壓手腕就能測血管阻塞?回血慢代表有問題?醫教3招正確自我檢測

康健雜誌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photoAC
握拳壓手腕就能測血管阻塞?回血慢代表有問題?醫教3招正確自我檢測

網路流傳一支影片,只要握拳並按壓手腕動脈,觀察血液回流情況,就能得知血管健康狀況。這是真的嗎?還有哪些方法能自我檢測全身血管狀況?

網路影片宣稱握拳就能看出血管健康,桃園長庚內科系主任林育聖表示,這是臨床常做的「亞倫式測試」(Allen's test),做法是按壓手腕的尺動脈和橈動脈15~20秒,接著握拳開闔10~20次,再輪流放開尺動脈和橈動脈,觀察手掌是否在5~10秒內回覆紅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林育聖說,這項測試起初確實是用來觀察手部血管是否狹窄或硬化,但後來發現影響血流回流速度的原因相當多,例如手部血管較細小、貧血、低血壓、手部曾受傷或接受過手術等,因此後來單純用在評估病人是否適合從橈動脈進行心導管檢查或治療,如果手部血管循環不好,可能要改從鼠蹊部動脈進行導管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志東也說,手部血管堵塞確實有可能是膽固醇形成的斑塊所造成,但無法推論全身其他血管、尤其是心血管也有斑塊或堵塞。他強調,如果病人沒有胸悶胸痛等症狀、也沒有三高等危險因子,光是以手部的血管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太過貿然武斷,恐增加民眾不必要的擔憂。

下肢脈搏反映全身血管健康,但須由專業醫師操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過去媒體也曾報導,透過觀察手腕動脈、上臂動脈(上臂手肘內側)、鼠蹊內側動脈、膕動脈(膝蓋後方)及足背動脈(大拇指和第2腳趾下方)的脈搏強弱及兩側脈搏強弱是否一致,也能了解血管是否健康。又或者觀察是否青筋暴露、握拳30秒後,手掌是否在3秒內恢復血色。

林育聖和郭志東均表示,上述觀察脈搏的方式確實會在臨床上使用,下肢動脈預測全身血管健康的關聯性又更強,因為這幾處下肢動脈都是大血管,若有阻塞,將來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確實較高。

「但必須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操作,因為一般人很難感受脈搏強弱的差異,」兩位醫師一致強調,有時皮下血管位置深淺不一、脂肪分布不均、甚至兩手觸感不同,都有可能影響測試結果,因此並不建議民眾自行操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至於青筋暴露通常反映的是靜脈回流異常,靜脈曲張或水腫的人又更明顯,但是和大多數人擔憂的心肌梗塞、中風等動脈阻塞的關聯性較低;倒是如果胸前或腹部有青筋暴露,可能是其他病理性問題引起的上腔靜脈栓塞,例如癌症、肝硬化,要更留意的反而是之後可能引起肺栓塞,郭志東說。

林育聖則表示,手握拳再觀察手掌顏色回復情形,同樣只能反映手部循環情況,不代表心血管的健康情況,「有可能測試正常,但病人可能有高血壓、血糖問題,心肌梗塞、中風風險還是比別人高。」

民眾自己也能做,3招自我檢測血管健康

一般來說,心腦血管若是慢性阻塞、堵塞未達70%,平時不容易發現,可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觀察血流速度、上下肢的血壓比等,來了解血管阻塞情況。但如果民眾自己在家,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自我簡易檢測:

• 定時量血壓:林育聖重申,三高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血糖和血脂必須抽血才能知道,但民眾自己在家或到附近藥房、診所就能量血壓,血壓高就要提高警覺。

• 觀察黃斑瘤:林育聖說,眼瞼、眼眶周圍有一顆顆黃色的黃斑瘤,表示有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等問題,如果黃斑瘤出現在手肘、膝蓋等關節部位更要小心,很可能有家族性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 腳無力、冰冷、蒼白、發紫、毛髮少:郭志東表示,如果原本就有三高問題,又出現單側下肢無力、冰冷、蒼白或發紫,甚至毛髮較少,有可能是下肢動脈循環不良、阻塞,務必就醫檢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徐若瑄驚傳罹甲狀腺癌!醫建議:透過 1 檢測,抗癌效果倍增
Heho 健康(台灣)
男業務求割包皮…竟因「想展示入珠」 醫驚呆:底下藏了15顆
中天新聞網
警惕中風症狀! 醫教你「5招」保命、戰勝危機
台灣健康醫療網
他喝「媽媽燉的大補湯」肝指數飆10倍!來路不明的藥材是禍首
中天新聞網
巨匠殞落|《漂流教室》作者楳圖一雄胃癌病逝,享年88歲。著有多本恐怖漫畫,以《漂流教室》最為經典。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印度薑黃粉驗出蘇丹紅 食藥署將徹查國內22家輸入業者
NOW健康(TW)
八旬嬤排便困難就醫 一檢查竟是「子宮頸癌末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冬天吃鍋避開這些雷!三高患者尤其當心 以免吃出憾事
NOW健康(TW)
停經後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 無有效篩檢工具如何及時發現、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潮男刺青長滿疹子 一查竟是「刺青肉芽腫」作怪
台灣健康醫療網
【咖啡】新加坡新創食品公司研發「無豆咖啡」無咖啡因卻100%神還原味道!
高燒 Gofever
秋冬皮膚拉警報!乾癢濕疹反覆發作 中醫教你正確保養
NOW健康(TW)
「甲狀腺亢進」常見症狀、改善以及飲食禁忌,告訴你為什麼女性好發率大於男性?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老花不想戴眼鏡,我適合老花雷射、老花隱形眼鏡嗎?
康健雜誌
秋冬免疫力差!醫籲︰「這群人」需警惕流感與帶狀疱疹雙重威脅!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早產兒家庭負擔沉重! 明年2月多項藥物健保放寬給付
NOW健康(TW)
入秋季節好發過敏性鼻炎 5大常見治療、3招遠離過敏原
NOW健康(TW)
晚期肺癌新突破!連續免疫合併治療顯著提升患者存活率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遺愛人間|生命的最後禮物!婦科醫生楊虹捐遺體成「大體老師」,頑抗先天病27年:用愛推動醫學。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人並非慢慢老化!保養品結合雙外泌體引領新趨勢
Heho 健康(台灣)
覺得人生沒意義…天才比一般人更容易生病,「存在危機」5徵兆你有嗎?
康健雜誌
路邊野菇不採不食!食藥署:誤食恐中毒 嚴重損害肝腎
NOW健康(TW)
腹瀉、便秘輪番上陣?「低腹敏飲食」擺脫腸躁症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立冬」補腎好時機!中醫「平補調氣」不上火、腸胃也健康
中天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