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虎文
圖片 : 林黛羚提供
熟年要住得好,千萬不要「等到老了再說」!長期擔任居家生活書籍的採訪記者林黛羚說,中年是重要的關鍵預備期,否則等到60歲、70歲後,可能已經沒精力與設計師打交道,或是口袋不夠深,已經沒有預算再投入裝修了。
林黛羚從觀察者到引路人,不知看過幾百、幾千間住宅,也因此累積近十本關於「家」的著作。根底紮實的她,其實從小開始,就與住宅、裝修、建築締下了不結之緣,現在更從壯年開始,找尋一個讓人可以住一輩子的家,因為家穩了,心也安了。
再華麗的豪宅,也比不上安身立命的家
「我喜歡去看每個人的家,因為它會毫無保留地反映出住客的氣質、修養與個性。房子不是買得貴、裝潢得豪華,而是住在裡面的人是否快樂。觀察每個人回到家後的生活方式,這對我而言,是很有意思的事。愈認識自己的人,愈能打造自己的家。」
林黛羚的媽媽熱愛室內設計,在她還小的時候,家裡已經有大量名家著作;媽媽甚至還會帶著她去看遍世界各地的建築名景。耳濡目染的她,卻悟出一個硬道理:再美麗的房子,如果你住起來不舒服,也是白搭。
「我是一個很務實的人,向來喜歡平價的裝修,這才符合我們大部分人的需求。我們不需要一定要住在超級豪宅,或是窮到屋子只能東補西補。打造適合自己的住所,要在可接受的預算內,務實兼具美感功能,人可以活得節約又富足,這是我所追求和推廣的。」
「如果我們願意多多去嘗試,體驗不同生活的方式,就能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也能創造自己喜歡的居家風格。沒有想像力時,就多做嘗試,例如可以排出自己最喜歡的前三名,色系、材質等等,慢慢地就會找到交集點,最重要的是,無論選擇哪種風格,一定要與自己、與家庭融合。因為我們住的是一個家,而不只是一個房子。」
▲林黛羚說,打造適合自己的住所,要在可接受的預算內,務實兼具美感功能,人可以活得節約又富足。
50歲重新裝潢愛的小窩,卻總是忘了自己會變老
林黛羚特別補充,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才知道從何下手裝修,但同時也不能脫離「現實」。她看過許多退休族群,最大的心願就是「住在鄉下」,卻忽視了交通、醫療、生活便利的重要,以及老後體力會慢慢衰退的事實。
「許多人在人生第二次買房、第二次裝修時,往往是在退休前後,也就是應該裝修出屬於自己的熟齡宅的時候。這時不僅是要有風格、要好看,更重要的是要安全、要舒適。可是40歲到60歲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老後的需要,覺得自己還很年輕,以至於會做出令人後悔的決定。」
退休想圓田園夢,小心錯誤決定會後悔莫及
林黛羚說,千萬不要「等到老了再說」,熟年要住得好,中年是重要的關鍵預備期,否則等到60歲、70歲後,可能已經沒精力與設計師打交道,或是口袋不夠深,已經沒有預算再投入裝修了。
「我曾看一對退休夫妻老後住宅的設計圖,我看到連忙阻止。他們也是退休後想住鄉下,把畢生積蓄投在這,可是空間很『度假』、樓梯很陡,就像是休閒園區,非常不實用。」
「熟齡宅是自己的家,不是度假村,更不是博覽會或美術館。裝修要要考慮自己老後的需求,像是有沒有輔助行動的家具,有沒有保命防跌的安全規劃等等。」
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到底需要哪些元素呢?林黛羚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裝修材質耐用為佳,通道避免「鏡面」建材、地板別太光亮
「我曾看過嚮往『自然』、『森林』系的夫妻,非常堅持從天花板到地板,和全部的傢俱都要無毒健康的實木。但過了幾年後,卻發現白蟻、蛀蟲肆虐。其實現在許多系統傢俱已經非常好了,耐用又防水,才能延長使用的年限。階梯要注意防滑,若是容易打滑的實木、石材,就得貼上止滑條。」
「住宅動線裡的通道,我建議盡量避免使用『鏡面』材質與『玻璃』。因為只要有人經過,就會有人影,對於視力、注意力逐漸退化的熟齡族來說,可能會產生幻覺。我有遇過失智長輩,一直以為被偷看著,慢慢抽絲剝繭,才發現他害怕『鏡面』材質所折射出的人影。地板則盡量以素色、淺色為主,但也要避免過於光亮,而產生眩光。」
二、以自己需求出發,整合動線、減少步距,省力又安全
「我自己看過那麼多住宅,很喜歡一對母女重新設計的家,她們的管線並沒有全部重拉,只在格局做關鍵的更動,她們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女兒重新省思自己與媽媽的需求,兩人都愛下廚,所以廚房比一般家庭大一倍,還有更大的洗碗槽,兩人可以一起愉快地下廚。重新裝修要符合需求,才能創造美好的家庭回憶。」
「她的母親膝蓋有問題,所以客廳到臥室、浴室、廚房都有好看的扶手,讓母親隨時能夠支撐;動線重新整合後,她的母親3、4步就能走到廚房,在家裡能不費力地輕鬆移動。加上她的母親對於家具也很挑剔,重新裝修後,房子就活出了她們的生命。」
▲在自己家裡可以不費力地移動,處處可扶的美感傢俱,熟齡宅就是要活出主人翁的品味與需求。
三、電梯大樓遠比透天厝要來的好
現在住在透天厝的林黛羚,也在考慮未來是否要改住電梯大樓,也是考量方便與安全的需求。
「在不同年齡層,其實你的需求會改變的。我以前很喜歡老屋,但漸漸地發現,老屋也是有使用期限,你老了,房子就更老了。我很滿意我現在的住所與環境,可是也會考慮老後,是不是該住在更省力、更安全的地方呢?」
至於,父母老了要如何與成年子女住?老了可不可能與好友一起住?或是三五好友一起蓋房子不是夢?這些都在林黛羚的「研究」範圍,因為住的形式很多元,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多種。她只是不斷提醒著,追尋退休後圓夢的熟齡族們,一定要「接地氣」。
「老後要有美好的生活品質,家才是你最重要的考量,因為生活就在那裡發生。人生的最後歸宿,舒適才會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