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AI熱潮席捲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各大醫院比創意、大秀肌肉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7月15日08:51 • 發布於 07月15日11:30 • 邱玉珍

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將達 485 萬人,然而,台灣人平均有高達8年的不健康平均餘命。高齡照護先驅日本近年提出口腔衰弱的概念,認為長者咀嚼力下降,是造成肌少、衰弱、失智、跌倒臥床很重要的關鍵。

用口水聲音就判斷吞嚥能力

吞嚥困難是高齡者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根據統計,台灣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吞嚥障礙,成大醫院吞嚥中心主任蘇慧貞表示,咀嚼與吞嚥會影響長者的健康,若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困難會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引發肌少症等一連串的健康問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過去要檢查吞嚥功能必須從鼻腔置入檢測器,如今成大醫院與資工所共同開發APP,民眾只要使用電子聽診器放在喉部兩側收錄吞嚥的聲音,即可知道吞嚥功能是否有問題,蘇慧貞強調,此創新的AI模式偵測吞嚥異常的準確率可達8成。

10秒鐘姿勢變換就診斷是否有肌少症

肌少症牽涉到營養不足、活動力下降、疾病等問題。國健署統計,灣 65 歲以上男性肌少症盛行率為 23.6%、女性為 18.6%。台中慈濟醫院首創「AI 智能關節偵測系統」,以姿勢變化為肌肉健康指標,只要10 秒鐘就能偵測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表示,身體肌肉質量與纖維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日漸減少,高齡者缺乏運動會加速肌肉退化而不自覺,常出現烏龜頸、駝背、骨盆前傾等狀態。AI 偵測系統可早期發現高齡族群骨骼肌肉狀況,及早介入治療,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

利用AI分析影像 及早診斷巴金森病及失智症

據估計,65 歲以上人口中約 15%受到巴金森氏症影響,但早期發展緩慢影像變化微小且缺乏明顯病灶,使得早期診斷準確率僅 53%,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更降至 26%。長庚醫院利用 AI 技術分析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率可達 90% 大幅降低誤診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失智症一旦出現明顯症狀,通常已進入不可逆階段。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通過步態、語調、眼動等細微行為指標,結合頸動脈超音波與腦部造影 AI 分析,可精準檢測極早期失智症,達到預防或逆轉的效果。

由於失智症患者家屬經常找不到相關衛教資源,面臨資訊不足和照護壓力。有鑑於此,亞東醫院與遠傳電信合作開發失智 Open AI 人工智慧站,提供即時問答,協助解答長照相關諮詢需求,宛如 24 小時待命的隨身失智症照護幫手

iTBS 療法可改善大腦活性

憂鬱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 2030 年憂鬱症將成為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對中老年人來說,憂鬱症不僅影響認知功能,降低生活品質,增加自殺風險和過度用藥,還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重要危險因子。

除了藥物治療,近年來興起的腦刺激療法通過刺激和活化相關腦區,有效緩解憂鬱症狀。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首次發現「間歇性叢集型陣發刺激 (iTBS)」對高齡憂鬱效果顯著,可大幅改善腦部活性。

國內各醫療院所將在台灣首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大秀AI肌肉,民眾可以到現場親身體驗多項智能檢測。此次活動將於8 月 2 日至 4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生策會表示,此次博覽會匯集了多家醫療院所,展示如何運用最先進的 AI 技術、影像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早期發現並治療高齡者的潛在疾病,降低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成大醫院吞嚥中心主任蘇慧貞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科主任吳逸民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