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未能在親友離開前陪著他?」「我是否做錯了決定?」
面對死亡本來就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而對在疫情期間遭遇親友突然離世的人而言,平撫死亡帶來的傷痛是一道艱辛的課題。時間倉促,加上疫情下的掣肘,很多人都未能與離世親人好好道別。
世上並沒有起死回生的神藥。該怎麼做,才可走出這種難以忘懷的哀痛?
【以時間安撫傷痕】
精神科醫生 Kübler-Ross 提出的模型中,哀傷有五個必經階段:
1. 否認:不相信並否定親友將死或已逝的事實
2. 氣憤:對無力挽回生命的現實感到憤怒和自責
3. 討價還價:產生「為了令已逝的生命回來能不惜一切代價」的想法
4. 憂鬱:內心逐漸冷靜下來,只剩下憂鬱和沉默的心情
5. 接受:情緒和生活回歸正常,開始接受現實
在經歷氣憤、討價還價和憂鬱等階段時,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一般較為強烈。「我一看見街上的某些東西就會想起對方,不禁難以自禁地落淚……」這是很多人在經歷哀悼時的共同經歷。
有些人可能會被自己的情緒嚇到,以為自己出現了什麼問題。
然而,這個模型正正告訴我們,這些情緒、想法、行為都是平常的。因為我們正在哀悼重要的失去,我們需要的是時間。強烈的傷痛也不是永恆的,終有一天我們會平復下來。
當然,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多久才能完全接受,例如:與對方的關係有多深厚、有沒有未竟事務、失去對方後對自己生活規律的影響等,以致每個人的哀悼期都不一樣。因此,哀悼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我們可能會反覆經歷某些階段。
【在傷痕中找到意義】
為自己的經歷附上意義,能為人在面對逆境時提供強大保護盾。回想一下,這個方法你以前有用過嗎?
正在面對生離死別的朋友們,不妨在心情平復後試著回想並寫下,自己與對方有甚麼共同回憶。不論回憶是甜是苦,甚至會令你感到後悔,正視過去都有助保存與對方的回憶,也幫助你消化這些回憶對今天的你有何意義。
生離死別帶來的傷痛也許難以承受,但痛苦終有一天會被甜蜜的回憶中和。只要付出真心,便會發現即使失去,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禮物。更重要的是,因為對方的離開而感到悲傷其實是一種愛的印證。越多的傷痛,有時侯代表著越多的重視。
無法立即堅強起來也不要緊,畢竟接受現實所需的時間並不短。儘管未能與對方續寫故事,我們還是能表達對逝者的感激,感受對方曾經為自己帶來的幸福和溫暖,甚至帶著逝者對我們的期盼好好生活。
祝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小編的話:哀悼期間,請容許自己借同伴的肩膀依靠一下,透過他們的支持扶起自己。然而有些哀悼帶來的痛苦是難以承受和過渡的,可試試申請等一等的心理諮詢服務,在悲傷和痛苦的巨浪中學會與傷痛共存。
#哀傷 #哀悼 #面對死亡 #生離死別
▼Follow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Website: https://jamwellness.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amoment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ustamomen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