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這 2 種癌症常發生在同一人身上!有菸、酒、檳榔使用習慣者 罹患率是未使用者的 10.5 倍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5月23日03:07 • 發布於 05月23日05:03 • 賴以玲

口腔癌患者中約有 5~14 %,甚至 40 % 同時有食道癌,年齡小於 50 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 2 種癌症的機率更高。檳榔、菸草、酗酒是這 2 種癌症的共同危險因子,戒除之外更該定期檢查,別讓自己成為雙癌受害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指出,依據衛福部 110 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和食道癌分居男性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之第 3 位(7,387 人)及第 6 位(2,614 人)。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口腔癌為 58 歲,食道癌為 60 歲。

由於口腔、肺部與食道均屬於上呼吸消化道,罹患癌症的危險因素相仿,因此罹患食道癌的病患約有 5 ~ 12 %的病人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患者中也約有 5~14 %可能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甚至 40 %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 50 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2種癌症的機率更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杜絕共同危險因子,別成為高風險族群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就可能會衍生成食道癌。食道癌的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大部份屬於鱗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任何部位,包括唇、舌、齒齦、口底、硬腭、頰粘膜及後臼齒三角區等。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可能與一些共同危險因子有關,其中包括檳榔、菸草、酗酒、長期營養不良(缺乏β-胡蘿蔔素,維生素 A、B、C、E,硒及鐡)以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尤其是檳榔(含有生物鹼、多酚類化合物。其配料—荖花含有黃樟素)、菸草(含有尼古丁、芳香胺、多環芳香烴和乙醛)和酒精(含有乙醛),有這三者使用習慣的人,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包括:口腔、咽、喉、食道癌)的風險較不使用者高達 10.5 倍之多。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還包括:

  • 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
  • 熱飲(超過攝氏 65 度)
  • 肥胖(坐式生活)
  • 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 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
  • 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還包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
  • 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

觀察症狀持續數週,即時就醫檢查

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

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

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

照片檔 ID:659939632

落實健康生活方式,徹底拒絕致癌因子

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預防勝於治療,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

  • 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 65 度的熱飲或湯品。
  • 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 時時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
  • 定期進行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
  • 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
    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
  • 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文 / 賴以玲 圖 / 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比慢跑瘦更快的方法,日本醫師推「733睡眠減肥法」!只要睡對覺就能比別人多瘦3倍。
日本集合
「太陽花女神」爆淋巴癌末期!醫:基本無直接症狀 四期仍有機會根治
中天新聞網
天瑜醫療事故|天瑜爸發文慶祝天瑜9歲生忌,特意買小蛋糕、分享父女過去生活點滴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M巾保存在洗手間原來是大忌?女性常犯的4大衛生巾錯誤用法!用錯私密處隨時會發炎?
she.com
【植物奶】植物奶大比拼! 邊款植物奶營養價值最佳?植物奶能夠完全取代牛奶嗎?
高燒 Gofever
台灣大塚製藥捐贈營養品 助吞嚥困難長者補充營養
台灣健康醫療網
寵物店老闆輕生亡!2F曝不願簽同意書原因 醫揭「過敏者」恐怖下場
中天新聞網
U.S. News大學排名|2024全球大學排名出爐!港四所大學列全球百大,港大「傳染病學」中大「腸胃及肝臟學」醫科成績驕人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富貴手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帶你看如何改善、預防及保養!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蹲到腳麻擠不出! 慢性便祕好煎熬
台灣健康醫療網
【旅遊健康】搭飛機暈機浪極掃興 7招紓緩「動暈病」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精神科專家倡議交流 長效針劑穩定控制躁鬱症 去汙名化強化社會安全網
台灣健康醫療網
小孩比你想的還怕熱!醫教「熱傷害緊急處置3要點」 輕忽恐奪命
中天新聞網
夏天消暑必喝「麥茶」!能消水腫又助減肥,告訴你麥茶的5大功效與食用禁忌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嬰兒吃哪種水果好?6種水果副食品好選擇
Heho 健康(台灣)
47歲,她靠AI試管嬰兒生下龍鳳胎,AI是熟齡產子新希望?
康健雜誌
「3大病毒」大亂鬥!全台護理員嚴重短缺 急診醫:口罩戴回來
中天新聞網
止痛藥「越早吃越有效」!醫認證:效果可達80%
中天新聞網
「恢復口罩令」?李秉穎曝關鍵肯定:不會!除非來一個大突變病毒
中天新聞網
14歲男孩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 關節長苔癬化病灶還滲血
NOW健康(TW)
【#兒童矯齒】孩子什麼情況下需要矯正牙齒?牙醫拆解兒童矯齒注意事項(上)
Health Concept
嬰幼兒「睡眠訓練」睡過夜? 醫警告:新生兒三個月後再進行!
台灣健康醫療網
落實友善教育環境,給孩子們的一堂丟掉外貌成見遊戲課
台灣健康醫療網
糖胖症來襲 輕油減糖飲食助代謝
台灣健康醫療網
快訊/再增6名M痘個案!皆為本國籍男性 疾管署:打疫苗可預防
中天新聞網
每4位學童就有1位肥胖!營養師授「享瘦五秘訣」拒當小胖孩
中天新聞網
過敏性鼻炎怎麼辦?中醫、西醫治療方式大不同
Heho 健康(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