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翻轉「最惡乳癌」!醫病盼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療法納健保給付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6月19日08:51 • 發布於 06月19日10:50 • 黃慧玫

「喜歡我的乳房嗎?下週二切除,乳癌!」夯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主角之一、40 歲單身粉領族 Rebecca,在忙碌的工作中突然被宣告罹患乳癌,一夕之間面臨生活、事業和愛情的巨變,寫實劇情引發廣大共鳴。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表示,在台灣,平均每 34 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 Rebecca,說明乳癌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並不為過。

乳癌死亡率遲遲未下滑,恐與用藥有關

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 112 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仍持續蟬聯 42 年十大死因之首,觀察國內主要癌別如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和乳癌的標準化死亡率比較,乳癌是唯一仍上升者,令人心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此,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表示,相較於歐美乳癌死亡率自 30 多年前出現下降趨勢,台灣卻未明顯下降,原因之一可能與藥物使用有關。「國內乳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仍未跟上歐美醫學會的治療建議」。

特別是在各種乳癌亞型中,三陰性乳癌存活率較差、復發較早、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因此常被形容為「最惡乳癌」。陳守棟指出,早期三陰性乳癌通常不適合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除了化療,目前僅有免疫治療可用。

免疫治療未納入健保給付,衝擊年輕病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但至今,免疫治療仍未納入健保給付,讓經濟基礎較低的年輕型乳癌病友,無法及早接受較佳較完整的治療,因此,可能陷入較高的復發與轉移風險之中,讓生活、事業與愛情困難受衝擊。

陳守棟呼籲,健保應加速趕上歐美治療指引,及早提供給早期病人合適的術前與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選擇,期盼能幫助三陰性乳癌患者預防復發、延長存活,持續追求夢想。

33 歲的陳小姐,2 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胸有異物感,就醫檢查後初步評估為 0.5 公分纖維囊腫,持續追蹤不到半年,竟檢查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腫瘤在短時間內就長到 4.2 公分,整整大了 8 倍,因而走向抗癌之路。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小姐說,得知罹癌當下心亂如麻,雖然醫師有列出各種治療選項,但在經濟考量之下,初期先選用健保傳統化療,但治療效果不如預期。醫師遂建議她,不如把預留乳房重建的費用,先用於術前自費使用免疫藥物縮小腫瘤。

她說:「沒想到,自費使用免疫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至 2.2 公分,只需局部切除,甚至不影響外觀,更無需乳房重建」。後續她審視自己的商業保險與公司團保,可請領之保費竟可完全支付免疫藥物,因此,術後持續使用免疫藥物。

陳小姐告訴我們,她常思考如果一開始就自費使用免疫藥物,術前腫瘤可能縮得更小,抗癌路上也少些折磨。「免疫藥物施打 1 針約 7 萬塊上下,且一次需施打 2 針,如果沒有商業保險支持,應該很難馬上決定用藥」。

因此,她期待健保能盡快接軌國際標準治療指引,給付免疫治療用於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別讓年輕病友因為經濟因素而錯失更好的治療機會,以爭取更多可能延續生命的機會,實踐自己家庭與工作等人生計畫的目標。

感謝健保守護癌友,盼早期三陰性乳癌不漏接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台灣每年新增超過 1 萬 5 千名乳癌病友,約 8 成確診時為早期乳癌。感謝健保已給付多種荷爾蒙受體陽性與 HER2 受體陽性的乳癌用藥,幫助許多癌友的疾病獲得控制,達到乳癌 10 年不復發目標。

遺憾的是,對於早期三陰性乳癌的病友而言,目前,僅有化療納入健保給付,蘇連瓔呼籲,健保應加速趕上歐美治療指引,及早提供給早期三陰性乳癌合適的術前與術後免疫藥物輔助治療選擇,才能幫助這群病患,更不漏接任何一名乳癌病友。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