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姜振宇
圖片 : shutterstock
從全球的大數據來看,家庭衝突在青春期早期會開始變多,然後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頻繁,到青春期中期會爆發激烈的爭吵,關係惡化最為嚴重。
到十六歲以後,也就是進入青春期後期,親子衝突就會慢慢減少,孩子逐漸懂事。
心理學家提供了四種教養模式供父母參考,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開明權威式教養,也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能提供最多的溫暖和支持。另外三種分別是專制權威式教養、寬容溺愛式教養和自由放任式教養。
「權威式教養」這個詞是從authoritative parenting翻譯而來,與中文裡的「權威」涵義不同。權威一詞會讓人理解為權力和威嚴,有高高在上、咄咄逼人、不容質疑和反抗之意。但大家不要被字面上的意思誤導。
事實上,權威是指「能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而非專制獨裁之意。
開明權威式教養的表現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父母會堅持重要原則。
開明權威式教養的父母會明確地為孩子建立重要的標準,以及基本但重要的價值觀,同時也會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的行為違背了大的規則和價值觀,一定會嚴格指正。
二、父母樂於傾聽孩子的想法,願意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討論。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父母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現—擁有豐富的知識,情緒控制得當,智慧比孩子高,所以當他們聽到孩子那些青澀、幼稚、半生不熟、自以為是的想法,又或是面對孩子帶有冒犯、挑釁的態度時,多半會在心裡一笑置之,既不生氣,也不緊張:「我先讓你把想法都說出來,等我聽完再告訴你,哪裡還可以,哪裡有問題,更好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只有缺乏自信的大人才會特別容易被激怒,以專斷權威的方式來壓抑孩子的想法。
三、父母會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並訓練他們承擔責任。
父母會盡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像穿什麼衣服、跟誰出去玩、每天應該帶什麼東西去學校、想培養什麼樣的嗜好……等。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還不懂事,會胡作非為,但優秀的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成熟的判斷能力時,盡可能提供協助,包括幫他分析優劣、確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想法、提供比較的選項,即使失敗,也會接受孩子的錯誤。試錯本身也是寶貴的學習過程。
四、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會坦誠表現出失望,但也會予以鼓勵。
一般父母表達失望的方式是說以下這些話:
「你是怎麼回事?」
「我本來以為你可以,原來你根本做不到啊!」
「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讓你……」
注意!這不是表達失望,而是傳遞出後悔和不信任,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方式。就事論事,才是表達失望的正確方法,也就是只對結果的共情,而非否定孩子的能力或所做的決定。
正確表達失望的方式可以這樣說:
「真可惜!這次沒有入選,結果的確有點遺憾。」
「 最後一道題目真的太難了, 連我也想了半天。不過你已經很努力了……」
「 看來, 其他參加比賽的同學程度的確比我們還好啊! 我們還有機會嗎?」
「啊!擺了一個小時的骨牌,結果一不小心就失敗了,功虧一簣,真可惜!」
對於孩子失敗的結果,應該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這種表達非常重要,因為這也是他們未來獨立面對困難時會遭遇的情況。
對於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來說,遇到挫折並非不該有情緒,這樣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內耗和損傷,而是應該自然地產生相應的情緒。健康的人格首先會接受「自己有情緒」的事實,其次是安撫自己的情緒,最後是從情緒中走出來並尋求解方。
所以,父母不需要一直保持鎮定,而應該為孩子示範如何做一個正常的普通人,也就是具備調整心理狀態的良好能力,以及積極主動的樂觀心態,這才是真正的強大。
在孩子做錯事之後,有些父母會情緒失控,比如歇斯底里地大聲斥責和抱怨,甚至徹底否定孩子。這些反應會讓孩子原本內疚的心態雪上加霜,本能地逃避或反抗這種攻擊和傷害性的表達。很多冷漠和仇恨的種子,就是這樣埋進孩子的心底。
孩子在做錯事情時一定也很惶恐,在這個過程中,他是第一個覺得內疚的人,是第一個自責的人,也是第一個期望情況能有改善的人。這時父母的共情和同理會是非常好的安慰劑,跟孩子一起失落、一起沮喪、一起不甘心,然後再給予信任和鼓勵。
符合孩子從情緒化到自信,再到懂得如何改善的所有需求,他們才會越挫越勇,下次做得更好。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叛逆,是為了想長大:心理學教授的雙寶爸,解析青少年冷漠、敏感、易怒的底層邏輯》 ,時報出版,姜振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