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義診逾30年 精神滿足 大德養壽

明報
更新於 03月16日17:30 • 發布於 03月16日20:30 • 人生下半場
流動醫療服務隊運作至今已逾30個年頭,舉辦的義診活動及中醫講座,一方面幫助了貧苦大眾,一方面發揚了傳統中醫學。(作者提供)
義診隊不僅服務香港社區,還遠赴河南探訪當地愛滋病患家庭。(作者提供)
何樹勛(右)隨着流動醫療服務隊,探訪貧苦大眾,發揮中醫之長。(作者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何樹勛(左)每次義診都十分忙碌,雖然辛苦,但總是精神奕奕。適量的身體勞動,幫助氣血循環,令人生氣勃勃。(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義工不求回報,具備寬厚仁義之心;精神滿足,心境愉快,既是長壽誘因,也體現儒家「大德養壽」精神。寬厚仁義之心,可以理解為精神心理的良好狀態,不論中西方醫學都認同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條件,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減少病痛。我接觸的義工,極少有抑鬱症,即使曾患病,做義工一段日子後病情也得到顯著改善,因為心窗打開,不再感到孤單寂寞。

義工服務對象可以分成很多類別,例如兒童、長者、動物、少數族裔等。義工行為發自內心,喜歡做義工的人,多數志同道合,一起結合個人意願和有關團體宗旨,循序漸進地完成工作目標。義工多是業餘,不排除有人視為全職,積極參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任何人也可以當上義工,行醫者為病人診症治病分文不取,叫作義診。義診較少單獨行事,大多是聯群結隊,當中包括來自不同階層的義工,以便分擔繁重工作。

組中醫義診隊 提供流動醫療服務

我身為中醫,做義工很自然由自身職業着手。我創辦的佛教華夏中醫學院,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已着手籌辦義診服務,成立了一支由中醫、學生及其他義工等組成的流動醫療服務隊。不經不覺,流動醫療服務隊運作至今逾30個年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翻看紀錄,我們首次義診服務是在上水。初次申辦義診,過程少不免遇上困難,例如要處理不少與法定程序有關的事項,還要編排時間、協商場地、調配人手等。然而我們並沒有退縮,在不懈努力之下,問題迎刃而解,第一次義診辦得頗為成功。有了第一次經驗之後,再申辦各項活動就順利得多了。往後不定期地在香港很多社區,如大嶼山的佛寺、梨木樹邨、香港仔等,分別舉辦了義診活動及中醫講座,一方面幫助貧苦大眾,一方面發揚傳統中醫學。2003年SARS肆虐全球,香港不幸成為其中一個疫症重災區,我帶領流動醫療服務隊到粉嶺中心為當地居民舉辦抗炎講座,同場兼做義診,盡心盡力為坊眾服務。

逾百中醫、學生、義工參與

限於人力物力,我們的義診服務規模有限,每次義診約半天;30多年來舉辦過數十次,服務約數千居民,與我一起參與義診的中醫、學生及義工逾百人,以一所私營中醫學院來說,成績有目共睹。

流動醫療服務隊裏每一名醫師及義工都懷着赤子之心,不辭勞苦地服務貧苦大眾,既發揮中醫之長,又實踐了義工的初心——當仁不讓,為善為樂。每次義診,所有工作人員都十分忙碌,雖然辛苦,但盡是笑臉,精神奕奕。適量的身體勞動,幫助氣血循環,令人生氣勃勃,愈做愈起勁。俗語說好心有好報,多做好事,意識到自己對社會有一定貢獻,人生變得積極有意義,產生正能量,我深深體會到在義診活動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流露出滿足感和幸福感,精神愉快,心情輕鬆舒暢。

協助義診的義工來自五湖四海,有在學院修習中醫課程的學生、學院員工、病友及其親屬等,全部都是自發主動報名。除此之外,相關地區的區議員也會積極協助,令義診能夠順利進行,孟子說「得道者多助」,確有道理。

現代人重視身體健康,保健養生是流行話題。各種以養生為主的食療、運動、生活方式等多不勝數,這些方法大都側重生理和體能方面,忽略了精神健康。甚至有人到健身室做器械操,但過猶不及,導致筋骨損傷;或在食療方面道聽塗說,一知半解,例如本身體質燥熱仍然服用溫補之品,效果適得其反。保健養生其實有兩個方面,形而下的是筋骨皮肉,形而上的是精神修養。

行善積德 正能量禦邪氣

今日社會負能量超重,不良情緒困擾身心,遺禍深遠。中國歷代醫家都把精神修養視為延年益壽大法,西方醫學很多研究也認同精神力量能夠促進身心健康,正能量使人心境愉快。宋代文天祥寫《正氣歌》,在獄中以一股正氣(正能量)抵禦七種邪氣;藝人俞明享逾百歲高壽,曾笑談養生之道,秘訣就是開開心心。追求健康長壽,精神愉悅與正能量最為重要,兩者不可偏廢。義工行善積德,令你拋開個人成敗得失,胸懷坦蕩,具有修養精神,增加正能量,絕對是一舉兩得,利人利己。

我有一個學生,其雙親辛勞養大了7名兒子,晚年身心俱疲,體弱多病。學生把父母帶到診所,經過時間為悉心調理後健康改善。學生父母同齡,母親體質較弱,經常暈眩,可是意外地她比老伴更為長壽,壽終90餘歲。這名老太太性格和藹可親,待人寬厚,深得家人、鄰里、親朋愛戴。我體會到唯寬可以益壽,唯厚可以延年,仁者多壽。漢代大儒董仲舒說:「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宅心仁厚,見義勇為是高尚品德,大德之人多享有高壽。

開拓視野 擺脫負面情緒

中醫說,人的身心是一體,彼此會相互影響。倘若長時間不開心,首先出現問題多是脾。脾統血,陰血受損會令心失所養,接着出現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狀。心是五臟六腑的君主,如果憂戚動心,肺受到牽連;發怒動心,肝受罪;恐懼動心,腎遭殃,這便是一系列連鎖效應。不妨這樣理解:負面情緒會在內臟造成無形的傷害,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要盡量讓自己開心,少胡思亂想。人生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想得再多也沒有用,只會自尋煩惱。我鼓勵大家培養有益身心的嗜好,既能修心養性,又可使你不再胡思亂想,打開心扉,跳出框框,既可轉移視線,開拓眼界,做些有意義的事,通過多姿多彩的生活轉移視線,不至於陷入負面情緒中。這樣會令你精神振奮,心靈舒暢,對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在30多年義診過程中,經常耳聞目睹有人做義工時,機緣巧合結識到新朋友,甚至促成了美好姻緣。由於志趣相投,性格相近,婚姻多數能夠維持幸福、美滿。我十分贊同做人應該開拓視野,擴大自己社交圈,這樣做你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何不踏出第一步試試?

■何樹勛

(中醫何樹勛行醫超過半世紀,踏進耄耋之年,繼續忙診症、做義工、打籃球、唱歌玩樂。親自執筆分享下半場樂活養生良方。)

文:何樹勛

編輯:梁曉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生活 相關文章

禁忌文物?英博物館展出由殺人犯皮膚製成「人皮書」展品被批令人作嘔及羞辱人性
虛詞.無形
愛擺攤的萌貓爆紅韓國! 矮腳小橘貓六六努力掙錢讀書買罐罐 自己罐罐自己買超級乖巧
MEOW MO MAGAZINE
傻眼!陸男名「朱雀玄武敕令」 要改「周天紫微大帝」被拒
中天新聞網
【夫妻】雙職媽湊3孩沒空煮晚餐 一方法處理 丈夫得知後翻桌離家
MamiDaily
味美道來|太子「一食鍾情」白滷水專家首創白滷水烏頭 $38平歎滷水鵝飯(有片)
am730
【LINE你睇】再有小狗被染色成熊貓 動物園坦白自招「騙你」
LINE TODAY
夫不願離婚又放不下小三,她被迫「三人行」15年…劉黎兒:1動作看清誰陪終老,別拿餘生奉陪渣夫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未來城市:振興旅遊業 可選醫療新賽道?
明報
《貓貓的奇幻漂流》:蛇鷲為何消失不見?
虛詞.無形
星巴克推夏季新品開心果系列!懷舊Bearista Game商品登場/必試奶油酥餅忌廉星冰樂
am730
ways of hearing:直播成就國際音樂盛事 盤點Coachella 2025
明報
網上熱話|台男遊女人街買山寨Dyson 檔主試機噴1物險生意外 網民估背後原因
am730
無定向學堂:竹枝金屬各有優點 混搭戲棚 鐵架助陣
明報
「哥哥貪財,姊姊說我害死媽」一次也沒顧過爸媽,卻在爭產時把我告上法院:我多希望自己是獨生女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愛情有千種模樣,但失戀卻是同一種心痛!在克羅埃西亞「失戀博物館」裡看見逝去的美好與遺憾
PopLady
{佛學達人}邵頌雄 修煉、學術並行 佛法「指月」為鑑 觀照人生
明報
悼:走過泥濘路:教宗方濟各治下的激盪12年
明報
母親節2025|Häagen-Dazs™粉紫花系雪糕蛋糕甜品 送韓國人氣護膚品牌 MEDITERAPY眼膜+優惠券
am730
影像特區:母儀水德 獅麟絕舞
明報
自家製陳村粉×獨創忌廉汁
明報
當她不再煩你|周靈山
she.com
ways of seeing:《漂亮朋友》沒有隱喻,但有秘密
明報
【玩具太多】研究發現玩具愈多孩子會愈蠢 只玩這個數量的玩具能提升專注力和有助發展創意
MamiDaily
家常便飯:春日餐桌二松奏 五柳馬頭松笠燒
明報
無名周記:生仔救地球
明報
兒子2年沒找工作、不談戀愛,恐當啃老族 吳若權:人生最大風險,就是你不冒險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宛如熊一般撲向人類 巨大藏獒一舉動嚇壞主人
Styletc TW
迷你仙人掌果粉鮮奶小軟包
Cook1Cook 煮一煮
星期日文學‧略薩晚期風格,及其不滿
明報
夜巡英雄!大狗狗守護迷路2歲娃走出荒野
阿尼尛 Anima
澳門美高梅以12K超高清影像重現3000年前古蜀文明 免費沉浸式欣賞金沙三星堆文物
am730
【週末Chill Brunch 270度維港海景配琳瑯前菜甜品】
852 FoodVoyage
空心圓
虛詞.無形
Quicknote:日本東北避暑 68折快閃住宿優惠
明報
食法百搭 豈止蒸煮 薄滑陳村粉 盡吸金湯精華
明報
編者話:保持樂觀
明報
穿胸氏(《山海經》其三)
虛詞.無形
La Mer日夜修復限定店 送晚霜體驗裝/限定意式雪糕
am730
【LINE你睇】如何重新想像與利用廢物? 意大利設計師的藻類研發
LINE TODAY
尋找首爾文學脈絡 穿越朝鮮王朝 御書齋讀書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