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保險藍籌股之一的友邦保險(01299)於上週五(11月12日)開市前發布今年第三季新業務摘要,而評估保險公司的企業價值,普遍關注焦點在新業務價值表現在上,友邦亦不例外,管理層亦就今年首三季此價值表現於公告首頁已作評論。
撰文:聶sir| 圖片:政府新聞處圖片
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在公告上表示,友邦截至9月30日止九個月,締造了20%非常強勁的新業務價值增長(21.16億元升至25.49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皆因持續實施旅遊限制),集團的新業務價值,超出2019年首九個月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
第三季成績遠遜首兩季
就著以上文字表述,相信讀者會理解為第三季業績有好表現,反映管理層表示滿意,不過市場是否有相同看法呢?
參考當日集團股價平開在82.95元,開市不足兩分鐘,錄得全日高位84.05元,升幅不足1.33%,最終收報83.2元,微升0.3%;較恒生指數的升幅0.32%還要低,反映
市場認為友邦業務最多只屬中規中矩,未感滿意。
單看第三季新業務價值增長,不難理解市場看法,集團新業務價值由2020年第三季約7.06億美元,至今年同期約735億美元,增4.11%。
至於第一季及第二季增長,分別是25.09%和33.92%,可見第三季成績遠遜首兩季。
若集團要保持全年新業務價值增長仍在20%或以上,相對去年價值約27.65億美元,今年便要不少於33.18億美元,意味著第四季價值增長不能少於18.5%。
參考去年第四季價值錄得環比倒退8.07%,而去年和今年第三季環比表現分別是增長24.08%和倒退3.54%,證明今年第四季的任務相當富挑戰性。
新業務價值仍需作減值估算調整
另可留意的是,嚴格來說,分析保險公司的企業價應是指向「內含價值」或稱為內涵價值 (Embedded Value, EV),包括兩部分,為「經調整的淨資產價值」和「有效業務的價值」,後者把在評估日有效的現有業務預期產生的未來可分配稅後利潤折現的計算價值。
故此「新業務價值」未有包括在內,而且「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在財務報告上,是獨立列出讓公眾參考。
「新業務價值」是期內出售的保單,在未來產生的稅後利潤,再折算回今日的價值,然後扣除用以支持這些新業務所需的準備金。
簡單來說,就是新生意帶來的潛在利潤,不過,實則保單在生效首年,不會為保險公司帶來任何經濟價值,所以若只是就著保險公司現況進行估值,毋須考慮新業務價值;若是對未來價值作評估,才會列入考慮之列。
觀乎友邦今年第三季年化新保費減少8.09%,故就未來價值而論,應作減值估算調整。
策略上,留意自今年6月至今,友邦股價已踏入第六個月連跌,證明業務不太理想因素已大部分反映到股價上,於上週五收報83.2元,已回到去年11月上旬水平,而今年首三季累計新業務價值仍增逾兩成,證明現價吸納已具中長線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