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朋友天熱卻堅持穿長袖、無故獨自去散心...「8個行為」恐是自我傷害警訊!心理諮商師點名:此時千萬「別說的8句話」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2022年12月02日01:00 • 林萃芬
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書中提到,聽到身邊有人講這些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的行為舉止,情況嚴重時最好不要讓他單獨一人。

當一個人有「想死的念頭」時,可能直接以話語表現出來,也可能透露在所寫的FB、文章、筆記中表現出來 。感覺沮喪無助的時候,常會出現下面這些肢體語言和行為模式:不斷重複某幾個句子,譬如:「沒救了」、「活著好累」、「做人真難」。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從說話洞察人心》書中提到,聽到身邊有人講這些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他的行為舉止,情況嚴重時最好不要讓他單獨一人。若身邊的人會經常沒來由的嘆氣、搖頭、聳肩,顯示其沮喪的心情,已經轉化為無力的肢體語言,不妨適時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情緒。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透露危險訊號的行為

下面這些行為,可能透露出危險訊號,要多留意對方的一舉一動:

※ 突然出現明顯的行為改變,譬如說天氣很熱,卻堅持穿長袖衣服。
※ 出現相關的行為問題,譬如,沒有交代就離職,無緣無故獨自去散心。
※ 放棄個人擁有的財產或喜歡的東西,如將心愛的寵物送給別人,將收集多年的珍藏轉送給別人。
※ 突然增加酒精或藥物的濫用,憂鬱又借酒澆愁,酒醒時情緒會更低落,或是邊喝酒邊哭泣,很多憾事都發生在喝酒後。
※ 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原本喜歡與人互動,突然封閉起來。
※ 明顯出現憂鬱的徵兆,感覺生命沒有意義。
※ 顯現出不滿的情緒,常會強調這個世界不公不義,沒有正義可言。
※ 睡眠、飲食習慣變得紊亂,失眠疲倦,身體不適,半夜睡不著獨自起來坐在陽臺吹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憂鬱肢體語言和行為模式

憂鬱時會出現下面這些肢體語言和行為模式:

※ 整天沒精打采、垂頭喪氣,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來。
※ 動作變得很緩慢,或是生活懶散,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
※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甚至對周遭的事物都漠不關心。
※ 食量改變,可能食不下嚥,也可能食不知味,無意識的吃東西。
※ 孤立、封閉自己,什麼事情都放在心裡,不跟外界溝通,事實上內心充滿絕望的感覺,渴望別人能夠了解其痛苦,主動伸出援手。
※ 無緣無故想哭,臉部肌肉放鬆下垂,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 常常會出現傷害自己的念頭或是聲音,如有個聲音一直跟他說:你從這裡跳下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憂鬱是自我傷害的高危險群,如果聽到身邊有人說過上面那些語言,要認真看待這些訊息,一方面對他表達出關切,同時也要把自己心中的疑慮或不安告訴其他人,跟其他夥伴商量討論怎麼協助憂鬱者比較安全,盡量不要自己一個人處理,以免心理負擔過重。

當身邊有人自我傷害時避免說的話

1.避免否認對方想要自我傷害的真實感受
「你不會這樣做,那不是你的意思吧!」

2.不要被嚇到了
如果受到驚嚇,可能會慌了手腳,反而不能有效的協助。

3.避免責備或羞辱對方
「你真是不孝。」
「你只會逃避問題。」
「自殺是懦夫的行為。」
「你怎麼那麼笨。」

諮商的過程中,很常聽到家人用激烈的語言怒罵自我傷害者,所以,當他們擔心的跟我說:是否可以不要通報家人?我會先了解原因後,再通報對當事人有幫助的親人朋友。

4.避免論斷自我傷害是對或錯
「你這樣做對嗎?」
這個時候評價他們的行為,只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感受更負向,無須論斷是非對錯,可以表達他對你很重要,可以跟你說發生什麼事情,你會陪著他一起。

5.避免用激將法挑釁對方去自我傷害
「不要光說不練,有種你就去死。」
「不想活,就去死,沒人攔著你。」
「你一直說想死,也沒有去死。」

上面這些話都是我曾經聽過的,有時候真的覺得不可思議,當家人陷入絕望的深淵,父母親友再說這些挑釁絕情的話,用意是什麼呢?或許家人也有情緒,雙方都先鎮定下來,再慢慢互相理解彼此的痛苦。

6.避免嘗試替對方做心理分析,或解釋他的行為
「你只是想要威脅家人,報復家人。」
這個時候,要思考的是,如何讓他們承諾:不再傷害自己,產生活下去的動力。

7.避免假設把企圖自我傷害者單獨留在家裡或某個地方不會有什麼問題
想要自我傷害的人可能會安慰親友:我沒事了,比較好了,你們可以先去休息了。這個時候可以跟他說:「我就在這裡陪你。」

8.避免把自殺工具留在企圖自我傷害者拿得到的地方
要把家中所有可能的危險物品都拿走,以免激發他們傷害自己。

若對方失去所愛的人、寵物或失去自尊,不妨關心他的感受,避免跟他說:「不要想太多、不要難過。」如果判斷可能有危險,要相信自己的判斷,避免跟自己說:「應該是我太緊張了、太大驚小怪。」

盡可能陪伴他們,避免讓他們落單,陪伴時不一定要不斷說話,可以靜靜在一旁,適時關懷一下狀況。務必尋求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積極參與心理治療的過程,必要時最好住院治療。

書籍介紹

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
作者:林萃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4/19

作者簡介
林萃芬

擁有專業諮商心理師的證書,多年來推廣心理學不遺餘力,除了「洞察人心」系列書籍獲得數十萬讀者的熱烈迴響外,更為企業界量身設計「員工心理輔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的課程,協助企業界提振員工的自我效能。為什麼她可以橫跨企業界與心理諮商界?事實上她曾經擔任文化及服務業顧問近十年,她表示,這是個心理學時代,人與人的接觸越來越短暫,如果缺乏辨別他人意圖的讀心技巧,不僅人際溝通常會面臨尷尬挫折,更會導致生涯發展錯失良機。有鑒於此,她致力於融合各個心理諮商學派的精華,活用於生活、人際、工作,輕鬆掌握人際優勢。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委員、「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著作:《鍛鍊心理肌力》、《從習慣洞察人心》、《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的生活EQ樂園 www.fannyeq.com.tw
林萃芬心理師洞察人心時間(podcast)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 健康 相關文章

【食物中毒】除上吐下瀉食物中毒還有那些症狀?醫生教幾招降低中毒風險
高燒 Gofever
流感嚴重恐缺氧!「發紺」是重症警訊,指甲變這顏色快就醫
康健雜誌
流感正處流行期!北市府衛生局列「常見4大QA」解惑 牢記防範6招
台灣健康醫療網
短短2天打掉逾11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全國僅剩9萬劑」
中天新聞網
致命性病毒現蹤美國!人類若感染恐掀大規模嚴重疫情
VOCO News
疫苗不夠打!醫點出「重要關鍵」:別再責備政府 萬人按讚
中天新聞網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無4階段症狀 醫師授5招預防
台灣健康醫療網
30多歲男「染B流」喪命 蘇一峰:病毒會破壞肺部抵抗力
中天新聞網
大S出現感冒症狀到離世僅4天…為何流感奪命?胸腔醫曝「併發重症」致死率飆200倍:1病兆是警訊
幸福熟齡(台灣)
流感重症不宜泡湯?醫揭「2大」關鍵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癌症術後才是抗癌的開始! 醫分析中醫輔助抗癌3時機
NOW健康(TW)
大S遊日病逝!全台爆搶打潮 醫揭「關鍵」:恐來不及保護
中天新聞網
感冒不必看醫生、不吃藥會自己好?醫:出現7症狀快就醫
康健雜誌
元宵吃湯圓!湯上加糖恐不妙 日常謹記5招遠離糖尿病
NOW健康(TW)
泡溫泉不安全?民眾忽視這些細節 放鬆不成反增負擔
NOW健康(TW)
濕疹是因缺乏維生素D?藥師:除了擦藥,6食物有助舒緩皮膚癢、過敏、發炎和皰疹
幸福熟齡(台灣)
大S染流感遊箱根泡溫泉!醫示警:恐加重併發症
中天新聞網
寶寶先天異常只能中止妊娠? 胎兒肺部長「巨型腫瘤」仍成功搶救茁壯成長
台灣健康醫療網
強烈冷氣團發威!彰化「32小時68人送醫」3人無呼吸心跳
中天新聞網
不斷更新/全台爆疫苗搶打潮!「各地疫苗剩餘量」整理一次看
中天新聞網
免疫負債+免疫竊盜來襲,全年都是流感季?
康健雜誌
感冒還能運動嗎?這類型感冒和出現一症狀,最好停止運動
康健雜誌
【流感】流感高峰期 兒童、孕婦最高危 中西醫結合治療有效紓緩流感不適及病後調理
MamiDaily
Omega-3抗發炎!營養師:吃對這些食物,癌症、憂鬱症、失智症一網打盡
幸福熟齡(台灣)
這顆四季都吃得到的水果 控血糖、預防癌症、骨骼健康都靠「它」
VOCO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