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ways of seeing:香港藝術在新加坡 測試你係咪「鬼」?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2月07日17:58 • 發布於 2019年12月07日20:30
香港藝術單位C&G創作的Am I a Ghost?是一個問答遊戲,Clara直言當地懂廣東話的人較易明白作品,其他人則需要她多解釋才知道「鬼」在香港的意思。(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香港藝術單位C&G創作的Am I a Ghost?是一個問答遊戲,Clara直言當地懂廣東話的人較易明白作品,其他人則需要她多解釋才知道「鬼」在香港的意思。(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看到警察委任證,今天的香港人想起的「鬼」會是誰?(曾曉玲攝)
看到警察委任證,今天的香港人想起的「鬼」會是誰?(曾曉玲攝)
Gum說牆上的紙張藏着很多貼士,其實多是《無間道》的畫面。(曾曉玲攝)
Gum說牆上的紙張藏着很多貼士,其實多是《無間道》的畫面。(曾曉玲攝)
越南藝術家Le Quang Ha的作品對極權統治者的諷刺相當直接尖銳,圖為畫作《屠房》(Slaughter House),屠宰的是人。(藝術家提供)
越南藝術家Le Quang Ha的作品對極權統治者的諷刺相當直接尖銳,圖為畫作《屠房》(Slaughter House),屠宰的是人。(藝術家提供)
也門藝術家Haifa Subay的War and Humans系列壁畫,在展場外的當眼處。雙年展有別於藝術界「大路」的西方眼光,這個作品及場內不少探討殖民歷史的作品都帶亞洲視角。(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也門藝術家Haifa Subay的War and Humans系列壁畫,在展場外的當眼處。雙年展有別於藝術界「大路」的西方眼光,這個作品及場內不少探討殖民歷史的作品都帶亞洲視角。(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馬來西亞藝術家Sharon Chin的In the Skin of A Tiger: Monument to What We Want(Tugu Kita)看似繽紛悅目的彩布,是新加坡雙年展藝術總監Patrick所指抽象的政治藝術。(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馬來西亞藝術家Sharon Chin的In the Skin of A Tiger: Monument to What We Want(Tugu Kita)看似繽紛悅目的彩布,是新加坡雙年展藝術總監Patrick所指抽象的政治藝術。(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新加坡藝術單位Post-Museum以鬼節為靈感,用藝術作為批判城市發展的手段,他們會在社區中進行藝術項目,希望幫助培養思考更多、更積極的社群。(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新加坡藝術單位Post-Museum以鬼節為靈感,用藝術作為批判城市發展的手段,他們會在社區中進行藝術項目,希望幫助培養思考更多、更積極的社群。(Singapore Art Museum提供)
Patrick Flores(曾曉玲攝)
Patrick Flores(曾曉玲攝)

【明報專訊】■香港作品

現在來到「我係咪鬼?」Fact-check時間,請作答以下問題:

你認為以下哪項是鬼/卧底的特徵?

1_精通摩斯密碼

2_手中常拿一根煙

3_雙手從不貼近腰間

4_穿一件有多過兩個口袋的背心

5_帶着一份報紙/雜誌卻沒在看

6_答的話總是不合情理

7_有多過兩部手機

8_扮做其他事,其實一直留意我們

9_永遠頂着油亮的頭髮

0_頭髮特別短,兩側剷青

如果你是要滲透示威的卧底警察,但引起了記者懷疑,你會如何回應才不被識破?

1_你係咪真記者呀?

2_理掂你自己先啦!

3_用你記者專業判斷啦!

4_沉默是金。

5_你冇權知!

6_你係邊間記者呀?

7_你張記者證呢?

8_X你老母!

9_我梗係示威者啦!

0_警察做嘢唔使出示委任證!

每個都是答案,還是每個答案都似是而非?當你沒有十足把握,又有否開始懷疑自己是「鬼」?這是香港藝術單位C&G Artpartment作品的一部分,香港人一玩就知咩事的小遊戲,在哪裏展出?你大概不會想到是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雙年展剛開幕,以「朝正確方向的每一步」為主題,雲集36個國家及地區的作品,在最矚目的展館「國家美術館」中,Gallery A盡頭是C&G創作的Am I A Ghost?(我係咪鬼?),桌上放着一份問卷共8條題目,以上是其中兩條(原文為英文)。紙上提示觀眾,選出答案後,將答案代表數字組成一組號碼,走到電話亭內打出號碼,然後按#號,便知你是不是鬼。

因應反修例運動 一直調整作品

雙年展是東南亞藝術盛事,不過比起同期亦在舉行的威尼斯雙年展,規模當然要小些,記者隨傳媒團預覽,亦因此獲得策展團隊更熱情的款待,除了藝術總監與策展人親自導賞,不少參展藝術家都在現場簡介作品,卻不見C&G成員Clara和Gum的身影,倒不意外,當時還在區議會選舉前夕,Clara後來正是跑馬地區議員當選者,Gum說,這些日子他們都為選舉而忙。

只看作品名稱,便知是直接回應香港當下風風火火的運動,藝術盛事中見此一幕,讓人相當觸動。然而藝術家並不是近月才爆出意念,早在一年前已定下要做關於「鬼」的作品,Clara解釋:「我們都覺得雨傘運動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愈來愈少,這個問題在雨傘期間已出現,現在愈來愈厲害。」隨着反修例運動爆發,抗爭者捉鬼更落力,Gum說因應運動發生的事,一直調整作品內容,「如問卷的問題」,「手足在前線互不認識,因為蒙了面,確定是手足的話,所做的事就會很放心,只要一旦確定不到,就有很多問題出現,當警方8月講明有喬裝行動,我們便在作品加上這個情况」。

展方建議不點出「香港」二字

「但問卷因為有審查問題,本身有幾題寫明是問香港的事,最後不可以寫『香港』。」Gum說展方建議他們不要在問題中點出香港,「會說不如問的問題正面一些,或不指明地方,說不定別人不知道當地情况」。策展團隊共6人,分別負責各有主題的不同區域,而邀請他們參展的是來自菲律賓的策展人Renan Laru-an,Gum:「他說希望這部分用特殊的方法呈現或討論歷史,而『牀下底』就是以問答方式說香港的歷史。」C&G在油街、大館都舉行過「牀下底藝術常識問答比賽」,透過遊戲與參加者一同思考香港的藝術、社會、政治狀况,Gum說策展人本來想搞新加坡版,不過考慮到資源、場地等問題,放棄這個方案,選擇他們提交的另一個作品,即「我係咪鬼」。

「我們以multiple choice的方法呈現事實,或試探一些事。」Clara說蒐集資料時,發現了選擇題的有趣歷史。美國堪薩斯大學教授Frederick J. Kelly在1914發明選擇題,原來曾為大量徵兵的快捷方法。因應「鬼」這個主題,他們也與C&G的實習生找尋東南亞卧底/間諜電影的資料,「新加坡早期較多,邵氏亦會過去拍,但近來卻減少;另外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都有」。問卷右上角附有QR code,資料一覽無遺。而除了問卷及電話亭裝置,牆上還見一幅幅畫作,Gum透露如果你擁有鬼的心態,疑神疑鬼,就會察覺當中許多貼士。

C&G「捉鬼」新加坡雙年展參展座談會

時間:12月13日周五晚上7:30至9:00

地點:太子西洋菜南街222號三字樓C&G Artpartment

■其他作品

越南藝術家 筆下猙獰「警察」 諷刺獨裁者

這個展覽中的政治藝術作品其實不少,例如Gallery C一進場,便是越南藝術家黎廣河(Le Quang Ha)一系列諷刺獨裁者的多媒體裝置「鍍金時代」(Gilded Age),迎面而來是由希特勒、卡斯特羅、毛澤東等歷史片段交疊而成的影片,屏幕之間放置幾座獨裁者肚滿腸肥的金塑像,旁邊掛着「警察」系列的畫作,警察在他筆下是猙獰兇惡的怪獸。Gallery B門外是也門藝術家Haifa Subay的巨型作品,1992年出生的她,以也門首都薩那的空牆作為畫布,在戰亂之地製作壁畫,以轟炸、消失的受害者、家暴、童兵等為主題,漸漸吸引女性與小孩與她一起畫畫,這次她是受展方委約在展場創作。

多國作品政治色彩濃厚

當直接問及統籌雙年展的藝術總監Patrick Flores,在新加坡展出這些政治藝術作品會否有困難?他說作品是反映世界,即使一些作品看上去比較抽象,亦能包含政治,如展館中庭懸掛來自馬來西亞Sharon Chin的作品,藝術家將它視為紀念碑,看似是一組簡單的幾何圖案,然而這些彩布實際上是在大馬選舉中撿來的各政黨旗幟碎片。Patrick回應問題:「看你如何定義具政治意味(political),我也不喜歡很容易捕捉、辨認的作品,(讓觀眾會說)噢,這是政治藝術、噢這就是在說什麼什麼。我會與這種藝術保持距離,不是說它們不重要,卻不是雙年展所要的。」會否有作品因批評新加坡政府而被審查?他否認有此情况,又舉新加坡藝術單位Post-Museum展出的作品為例,他們以鬼節這個華人習俗出發,批判城市發展,藝術家帶傳媒到他們所搭大戲舞台的後台一看,大片空間放滿巨型紙紮馬路、汽車。

Patrick是菲律賓人,曾為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菲律賓館的策展人,主題是當年菲律賓與中國吵個不休的南海爭議,「我對該議題有興趣,因為很多國家都牽涉在這個政治議題,非常具爭議,我想透過藝術加入這場對話」。對比兩個大展的策展經驗,他說新加坡雙年展規模大得多,對比在威尼斯,他只需要在國家館做自己的事。他亦認為菲律賓和新加坡工作風格相異,「我不是說誰比較好,在菲律賓比較即興,有什麼弄不好,就立即把它弄妥;但在新加坡則困難些,他們不易快速行動,原因在於體制(structure/institution)」。

威尼斯雙年展是放眼全球的國際大展,新加坡雙年展的重心則放在東南亞藝術,不過無獨有偶,兩個正舉行的展覽主題相似,前者是「願你活在有趣的時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後者是「朝正確方向的每一步」(Every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均提出以藝術作為面對世界亂局的方法,但新加坡展的題目指向更明確,要藝術去做對的事,Patrick:「我想,兩個展覽感興趣的,都是在道德追求上,處於艱難時刻要做什麼對的和好的事,主題相似是因它們都願意開放地回應世界正發生什麼。」

樓上辦藝術活動 「不如在街頭搞」

提及邀請C&G參展,他亦記得C&G「牀下底」的作品,認為「他們能與群眾直接接觸,既是個有趣的遊戲,同時讓人思考」,「切合我想有一個既是節慶也是研討會的氣氛(festival-seminar)」。C&G從2007年創辦至今12年,是藝術界熟悉的民間組織,在旺角的藝術空間有豐富策展經驗,Gum說C&G一直在轉型,「會按自己的節奏或社會情况不斷變化,以前的活動會在自己的場地發生,近來減少了,因為活動在樓上辦,受惠的人很少,不如在街頭搞」。Clara現時成為區議員,問他們是否覺得在此時期,藝術家與其做作品,不如直接參與運動?Gum:「咁樣可能啱啲,這年內沒做什麼,可能也是忙於選舉工程。」「我們短期內好像不需要做什麼展覽,如果花時間在唐樓做一個展覽,不是很多人看,不如花時間做其他事」。

做區議員 帶文化視野落社區

做區議員、做藝術,Gum總結他們一直所做的目標仍是一致:「眼見其他參選的文化藝術工作者都與社區藝術有關,我們一向都是諗開呢啲嘢,想得更遠去推進文化藝術發展時,並不介意身分轉變。」Clara就認為幾個勝選的朋友均擁有藝術背景,「我們做社區的工作會多了文化的角度。我覺得文化視野好重要,當一個社會要不斷建立發展下去時,最底層的身分認同、文化身分,就是支持大家向前走的事。在地區可以由下而上逐少去做,這也是我們做art project的初衷,在區議會層面都會有同樣的需要及重要」。

新加坡雙年展

日期:即日至2020年3月22日

詳情:singaporebiennale.org

文、圖 // 曾曉玲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