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People:在愁城中正念 給自己一個微笑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1月19日18:45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9日20:30 • Men Matters People
修習正念的10年,是阿樂探索內在、建立自我的10年。他建議,無論面對何種情緒,都可報以微笑,覺察它的存在,繼而把心安定,有意識地回應。(黃志東攝)
修習正念的10年,是阿樂探索內在、建立自我的10年。他建議,無論面對何種情緒,都可報以微笑,覺察它的存在,繼而把心安定,有意識地回應。(黃志東攝)
敲響頌缽,莊嚴圓渾的聲音令人專注,心情平和起來。(黃志東攝)
敲響頌缽,莊嚴圓渾的聲音令人專注,心情平和起來。(黃志東攝)
正念修習課上,大家一起閉起眼,專注呼吸,練習坐禪,並分享有關身心靈健康的體會。(受訪者提供)
正念修習課上,大家一起閉起眼,專注呼吸,練習坐禪,並分享有關身心靈健康的體會。(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小小的白色房間中,十多人盤膝而坐,闔起眼,邊聽着正念組織「一起靜」創辦人鄒銘樂(阿樂)敲頌砵,邊專注數算呼吸。「留意當下的身心狀態,給自己一個微笑。」他沉着氣,帶領大家修習。在社會負面情緒積累的當下,要笑很難。阿樂卻說,面對生氣或憤怒情緒,不妨報以微笑,肯定它存在,再把心安定下來,有意識地回應。聽來有點玄?10年前,阿樂便是這樣走過來。

「我現在和你說話正正常常,但10年前,我不能和別人說話。小時候被欺凌,我自卑感很強烈,有社交恐懼,和人聊天總是頭耷耷,更會自然流眼水。」10年前,阿樂就讀大專,性格本身就自卑焦慮,加上升學壓力,身心健康差劣。藥石無靈下,有人建議他去禪修。正念(mindfulness)就是禪修的一種方式,但求讓人明心見性;正念亦可不帶宗教意識,同樣強調不加批判地覺察當下身心,讓心安定,有意識地選擇下一步。

修習前 從未認真看過自己

第一次禪修,阿樂不甚理解,只知打坐沉悶,回到家,身心仍是一片狼藉。堅持1年修習後,才漸見起色:「記得有晚看着自己相片,我好傷心,原來多年來我都沒認真看過自己,接受不了自己,我不喜歡自己矮,又不靚仔。靜修期間,不敢面對的內在,有好大空間慢慢鬆返出嚟。當好多瑣碎經歷緩緩解開,對人對事都好大變化。」

變化不會在靜修時坐着發生,反而面對生活跌宕,能否淡定應對,才是證明自己有否改變的時刻,「像練肌肉的人,有天要推開架車救人,才發現自己已預備好」。生活中,他慢慢找到修習時的信心,漸漸拉闊自己的心路。如是者10年過去,他讀上學士、碩士,當過教學助理,又投身社區組織。現時每周舉辦幾堂修習課,每次對10幾20個學員侃侃而談,再也不見慌張。

三部曲:覺察、停止、選擇

聽起來,阿樂的故事相當順遂。難道單單覺察感受,安定心靈,就會為生活帶來童話般的改變?阿樂比喻,正念修習像跑步,跑1年後,會發現自己更健康。練跑路線不需改變,正如正念練習亦大同小異。而更重要的,是切勿在覺察感受後停步。正念的完整三部曲,包括「覺察、停止、選擇」。

無論修習或生活上,這三部曲亦適用:「靜修時,思緒不時會被雜念帶走,我們要有意識停下來,有意識做選擇,選擇回到呼吸,暫時放下想法。」放諸生活,例如面對憤怒,先覺察當下的身心狀態,也許自己臉頰滾燙、怒氣冲冲。「此時不妨對自己的憤怒報以微笑,像說一句:憤怒你好,我見到你。」心安定了,人從情緒氾濫的狀態拿回意識的主導權,再選擇下一步。阿樂強調:「終極目標不是逼走憤怒的情緒,也許仍會憤怒,但你會是有意識的人,去做生活上的選擇。」

以正念建立社區連繫

兩年前他創辦「一起靜」,不止為了定期舉辦正念活動,更希望將正念融入社區關懷。一起靜的正念小組以地區為主軸,現於屯門、太和、荃灣和太子等都有固定活動:「我不希望像興趣班,大家到旺角上課後便四散。小組參與者大多是街坊,每周漸漸熟絡,會建立群體關係,提供地區支援,甚至情感支援。」正念主張人與人之間緊密相連,互為依存。阿樂指出,近來正念小組參與者會一同做聆聽工作,探問受反修例風波影響的人,安撫對方心情。

在動盪時勢下,保持正念又談何容易?在6月9日的課上,修習者一片愁雲慘霧,大家修習時放鬆戒備,然後情緒高漲、淚崩的大有人在。這時談正念,其實就是談如何為心靈小修小補,一起靜下來,走下去。他比喻,就像生於淤泥的蓮花:「如果活得安逸,不會留意到自己內在如此難管理,易氾濫。有大危機,才有足夠土壤,令人正視自己內在所需。」

文:宋霖鈴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