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14位本土藝術家齊想像:若有一道「香港牆」...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5月21日06:44 • 發布於 2019年05月20日12:27

假如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仿效柏林圍牆建了一道「香港牆」,如今香港會怎樣?這是藝術家李俊峰在展覽《牆2019》中的提問。 而此刻我們試圖推翻或築起的牆,又是什麼?14名香港藝術家將於6月1日舉辦《牆2019》聯展,回應各自在香港所面對的「牆」,或有形,或無形。

1919年,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後,香港有9位學生手持「國貨」紙扇遊行,後來被港英政府拘捕。若當年五四運動以「愛國」為訴求的學生,面對的「牆」是簽下《二十一條》的北洋軍閥政府。而一個世紀後的2019年,我們的牆又是什麼?生死之牆?民主之牆? 囹圄之牆?張才生、高志強、李俊峰、馬琼珠、蕭偉恆、黃宇軒、姚妙麗等14位本地藝術家,將圍繞「牆」這主題以不同媒介的創作回應時代,當中承載著我城的情感印記及權利痕跡。

「每一件作品,是一塊磚,砌磚者,是他/她們,也是每個從歷史思索當下的每一個人。」展覽簡介上寫道。

李俊峰《界限/南北》 若有一道香港牆

李俊峰《界限/南北》
李俊峰《界限/南北》

李俊峰《界限/南北》

始建於1961年的柏林圍牆,象徵著冷戰時期共產主義與西方資本主義集團之間的對立。因此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時,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以興奮心情迎接象徵東西德統一、東歐共產主義和冷戰結束的歷史時刻。

生於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那年)的藝術家李俊峰從柏林圍牆想到曾經為冷戰戰略要地的香港——「假如香港在回歸前建了一道香港牆,香港今天的面貌又會是如何?」。是次參展作品《界限/南北》,便是一部假設香港牆存在的偽紀錄片。

《界限/南北》故事設定於80年代香港前途討論期間的一個平行時空,當時英方建議在《拓展香港界址專條》所訂的界線上,築一道仿效德國柏林圍牆的「⾹港牆」,劃下香港的南北分隔線,使英國在1997年後仍保留其最後的「遠東殖⺠地」 。

李俊峰希望透過是次錄像作品,思考香港社會發展的另一可能以及香港的獨特性。透過影片,「香港牆」既為物理空間的分割,也提醒著香港身分認同形成上的多重影響因素。

高志強《東南西北》 :真正的圍牆是貪嗔痴

攝影藝術家高志強說:「其實真正束縛自己的圍牆是自己的貪嗔痴!」牆不一定是物質性的。

生於1953年的高志強,親歷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當年他們一群朋友已在想:不必50年,香港已變天。如今,香港看似離「淪陷」、「赤化」不遠。而高志強的《東南西北》呈現的也是一個混濁、昏暗的香港景觀。

高志強《東南西北》
高志強《東南西北》

高志強《東南西北》

不少人將香港今日的困境全部歸咎於中共,高志強卻認為香港人的「貪婪特質」,也是「自我毀滅的催化劑」,總是被物質金錢所蒙蔽,很難談民主政治理想。所以他強調,「其實真正束縛自己的圍牆是自己的貪嗔痴!」

錢鍾書曾寫道:「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高志強認為,這何嘗不是香港的現況:香港人陸續移民外地,衝進去的新移民卻多的是。

看著日漸淪陷的我城,高志強最後在作品簡介上寫道:「今年是豬年,在我們大家還未變成肥豬之前, 醒醒吧!」 

高志強《東南西北》
高志強《東南西北》

高志強《東南西北》

《牆2019》

藝術家| 張才生、高志強、郭可文、李俊峰、馬琼珠、蕭偉恆、戴毅龍、田禮文、黃宇軒/林志輝、嚴瑞芳、姚妙麗、丸仔、曾梓洋
策展人| 周佩霞
展覽地點|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及對出空地
展覽日期|2019.6.1 --2019.6.13
開放時間|11:00 - 20:00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