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靜觀生活:別批判自己的情緒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9月16日14:10 • 發布於 2019年09月16日14:06

「靜觀」是近年的buzzword,這和香港的社會狀態絕對有關,尤其是社會動盪不安的時間,更多人希望透過靜觀來安定情緒或減壓。

講起靜觀,首先進入你腦海的畫面可能是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心如止水的人正在打坐,不動如山,腦海杳無雜念,平靜如鏡,甚至可能帶有宗教色彩。可是真正的靜觀並非如此。

根據新生精神復康協會,「靜觀」顧名思義是「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而生活的每一刻本身就有好有壞,所以靜觀其實是「客觀地、不加批判地,以好奇和溫柔的態度去認知現狀」。「靜」不是聽覺上的寧靜,而是心的安靜,聆聽自己的內心;「觀」是對當下一刻清晰的覺察,觀察當下的內在感受和此時此刻的種種狀況。靜觀亦不帶宗教意味。

「客觀」和「不加批判」相當重要,也是坊間對於靜觀的一大誤解。靜觀的過程之中,我們不會沉醉於愉悅的想法和感受,也不抗拒不快的想法和感受。靜觀的目的,是要「有知有覺」地生活,清楚了解自己當刻的情緒和感受,令自己避免墮入「自動波」反應的陷阱之中,而不是勉強逼自己改變當下的感受。

舉例說,在重要場合出現緊張的情緒是十分正常,我們不是要即時改變這些情緒,或是批判自己為什麼要緊張,而是觀察自己當下的思想,並記得這些念頭不是事實,然後有意識地留意當下,避免捲入負面思想的漩渦。無論感覺是好是壞,都是我們的一部分。跟自己相處就是要留意、好奇和接納自己當下的任何感覺,無需批判它們的好壞。

練習靜觀,是希望自己能「有知有覺」地生活,對當下此刻自己的內在、周遭的環境,以及我們對環境的回應無所不觀,於是能夠更投入當下的生活,從而「活在當下」。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