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評香港、蘇丹抗爭運動 荷蘭人權專家:手法具創意 突破社運挫折失落感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6月19日15:10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9日12:47

香港「反送中」如火如荼之際,蘇丹「還權於民」的抗爭仍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荷蘭人權研究所主管比斯(Antoine Buyse)今日在英國《衛報》撰文,嘗試將香港與蘇丹比較,稱讚兩地人民線上線下的抗爭手法極具創意,突破社運挫折的失落感,值得關注。

《衛報》今日發佈題為「在蘇丹與香港,抗爭正在轉變,漸見希望」,由荷蘭人權研究所主管、人權教授比斯所書,分析香港與蘇丹近日的社會運動。他表示,兩地抗爭看似 相去甚遠,但其實共通甚多,「線上線下的抗爭手法極具創意」。他認為,這些策略雖然未必立即見效,成功扭轉武力鎮壓的結果,但「有助突破社運挫折的失落感,仍然值得注目」。

網絡動員文宣戰 留住民氣再出擊

比斯指,香港從 2014 年的「雨傘運動」學習,一改過去政治名人動員的方法,轉而以匿名者號召群眾。他又大讚香港抗爭者的文宣攻勢,有效傳達青年的和平形象,「學生不是暴徒」的口號便是其中一個好例子。

相對而言,比斯更著力分析蘇丹的情況,指當地從「阿拉伯之春」吸取經驗,抗爭並非要重複埃及當年的路線。運動主要推手之一的蘇丹專業人員協會(Sudanes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最初通過社交媒體和互聯網向當權者發出訴求,並與示威人士聯絡。多次行動經由網上動員而成事,故互聯網服務一度遭蘇丹當局干預,並多次強行封鎖。

過去一周,蘇丹網民發起的「#BlueforSudan」運動更加引起全球關注。一名 26 歲的大學生保護兩名女性,而不幸中彈身亡。該名大學生的親友紛紛將社交媒體的頭像變成藍色,並稱「藍死是烈士最愛的顏色」。做法獲網民響應,社交媒體出現一片藍海。比斯形容,蘇丹是次抗爭線上線下活動持續互相作用,有助海外支持者、或僑胞為運動注入新動力。

蘇丹血腥鎮壓 強暴已成戰略

蘇丹近日的社會運動起點源於 年年底因經濟民生問題引起的示威,後來演變成要求獨裁者下台。掌權近三十年的巴希爾(Omar al-Bashir),今年 2 月頒佈全國緊急狀態令,解散國家和地方政府,改為過渡軍政府管治。今年 4月,軍方發動政變,解除巴希爾權力,但未有打算過渡到文官政府,引起民眾不滿,抗議活動持續。

當地公民團體遂於今年 5月發起「還權於民」的大規模示威,遭過渡軍政府暴力鎮壓。單以 6 月 3 日為例,死亡人數數以百計,更有士兵強暴平民作為「戰略」的個案。《衛報》早前引述蘇丹醫生委員會(Central Committee of Sudanese Doctors)的統計,指當日暴力鎮壓造成首都喀土木超過 100 人死亡,逾 700 人受傷。

喀土木的醫院共有 70 多宗強暴個案紀錄。皇家護理醫院(Royal Care hospital)有醫生指 8名求診的強暴受害者,有男有女。喀土木南部的另一家醫院亦有醫療人員表示接收 2宗強暴個案,其中一人表明受到 「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RSF)成員侵害。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亦引述目擊者指稱士兵強暴女性,真實發生。

《半島電視台》指,雙方同意盡快恢復對話,抗爭團體亦已呼籲民眾返回工作崗位。軍政府表示將會釋放政治犯,但未有公佈細節。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