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萬年前最大初代農業聚居地 如現代城市過度擠擁、衛生惡劣、多暴力衝突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6月18日06:53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8日06:53

近 1 萬年前,現今土耳其一帶近東古人類放棄狩獵採集生活模式,改以務農為生,並在約公元前 7,100 年於科尼亞加泰土丘 (Çatalhöyük) 定居,種植小麥、大麥等農作物,亦會放牧山羊等牲畜,這亦是迄今已知的最大型初代農業社會聚居地。

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指,隨著人口不斷上升,科尼亞加泰土丘的人亦遇上很多現代城市會出現的問題,例如過度擠擁、傳染病橫行、環境退化等,並觸發更多暴力衝突,最終於約公元前 5950 年所有人已棄居此地。

於 1958 年被發現的科尼亞加泰土丘位處現今土耳其中南部,面積達 13 公頃,與九龍公園面積相若,相信最早於公元前 7,100 年有人開始居住,最初只有數間泥磚屋,但隨著發展蓬勃公元前 6700-6500 年,當地人口達到高峰的 3,500-8,000 人,此後逐步減少,到公元前 5950 年結束約 1,150 年來連續有人居住的歷史。

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古人類學家 Clark Larsen 領導的團隊,全面研究當地找到的骸骨與建築,以了解這個現代社會雛形面對甚麼問題。

團隊分別以骸骨中的碳及氮同位素比例,分析當地人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來源,發現居於科尼亞加泰土丘的人主要食用小麥、大麥、黑麥,伴以小量未馴化植物,另外會吃綿羊、山羊以及一些未馴化動物。到後期才增加食用馴化的牛,顯示在人口不斷增加底下,當地人有努力增加食物來源。

不過, Larsen 指以穀物為主的飲食,也令當地人更易出現蛀牙這種「文明帶來的疾病」,團隊研究顯示有大約 10-13% 發現的骸骨有蛀牙。

另外,較後期人口的腿骨形態顯示,他們比早期居民需行更多路,相信是農田牧放牲畜的位置已遠離科尼亞加泰土丘。團隊相信,這與環境退化、氣候變化有關,令當地人最終棄居科尼亞加泰土丘。此前亦有大量研究指當時的中東已變得越來越乾,令耕種變得更困難。

同時,由於人口不斷膨脹出現住屋問題,傳染病也更易傳播。研究顯示至少三份之一早期居民的骸骨上有感染痕跡。團隊又發現,建築物的內部牆身與地板均有多次以泥塗抹,雖然整體無大型垃圾,但滿佈人類及動物糞便,明顯出現衛生問題。早前劍橋團隊的研究亦發現當地多塊人糞化石也含鞭蟲蟲卵,顯示寄生蟲感染相當普遍。

人口最高峰時期,屋與屋之間更無空間出入,人需要爬梯到屋頂出入。生活環境擠擁加上衛生差,相信也增加了暴力事件發生。團隊檢驗了 93 個頭顱,逾四份之一即 25 個有癒合的骨裂,其中 12 個更有超過一個傷口,最多一個更曾有 5 個傷口。這些骨裂相信由圓硬物造成,而團隊在當地也發現不少泥波,大小與骨裂傷口吻合。

遭受襲擊的超過一半為婦女,受傷位置均為頭頂與後腦,顯示施襲者是從後方攻;而這些傷口均出現於中後期的人口之中。

更令人意外的發現是,大部份人都會在屋內挖坑埋葬屍體,但從主要由基因控制的牙冠形態卻發現,這些曾居於同一屋簷下的人大部份都無親屬關係。

Larsen 指還需更多研究了解科尼亞加泰土丘的文化與遇到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現代社會最原始起源,可以讓我們知道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否重演歷史,以及是否只是變得更嚴重。

來源:
Phys.org, Çatalhöyük: 9,000 years ago, a community with modern urban problems,17 June 2019

報告:
Larsen, C.S., Knüsel, C.J., Haddow, S.D., Pilloud, M.A. & et al. (2019). Bioarchaeology of Neolithic Çatalhöyük reveals fundamental transitions in health, mobility, and lifestyle in early farmers. PNAS Jun 2019, 201904345. DOI:10.1073/pnas.1904345116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