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舊衣還原再生 「垃圾」變寶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0月21日18:32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1日20:30
本地有紡織公司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系統設3條生產線,採用自動化生產模式。圖為機械把布塊自動分成不同顏色組。(受訪者提供)
本地有紡織公司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系統設3條生產線,採用自動化生產模式。圖為機械把布塊自動分成不同顏色組。(受訪者提供)
香港廠房把紡織物循環再造,製成纖維條後運送至內地廠房,加工成紗線。圖為纖維條。(賴俊傑攝)
香港廠房把紡織物循環再造,製成纖維條後運送至內地廠房,加工成紗線。圖為纖維條。(賴俊傑攝)
由工人拆除回收衣物的拉鏈和其他硬件,再按不同質料分類。(賴俊傑攝)
由工人拆除回收衣物的拉鏈和其他硬件,再按不同質料分類。(賴俊傑攝)
紡織專家:曹惠婷 - 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主席(賴俊傑攝)
紡織專家:曹惠婷 - 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主席(賴俊傑攝)
紡織專家:姚磊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項目發展總監(受訪者提供)
紡織專家:姚磊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項目發展總監(受訪者提供)
紡織廢料在分色之前,會通過臭氧消毒系統,以確保衛生。(受訪者提供)
紡織廢料在分色之前,會通過臭氧消毒系統,以確保衛生。(受訪者提供)
布料被人手切成小塊,經機器運送至下一工序。(受訪者提供)
布料被人手切成小塊,經機器運送至下一工序。(受訪者提供)
織物被機器分解成纖維條。(受訪者提供)
織物被機器分解成纖維條。(受訪者提供)
加入原生纖維的再生紗線,質地更柔軟,能製成高質素的新衣服。(賴俊傑攝)
加入原生纖維的再生紗線,質地更柔軟,能製成高質素的新衣服。(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問問自己,衣櫃裏有多少件從未穿著、還未拆價錢牌的衣服?「綠色和平」2015年一項調查顯示,港人每年棄置近11萬公噸紡織物,相當於每分鐘拋棄1400件T恤。以為將衣服捐贈第三世界便心安理得?「好多人捐,但好多地區不收,說是不要『垃圾』。」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主席曹惠婷說。

龍達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於去年研發出專利系統,把高質廢棄衣物「還原」成再生紗線,最大特點是生產過程零耗水、不產生化學廢料,做到真正環保。

老祖母那代物質匱乏,對衣服珍而重之,一件手織毛衣穿上十數年,甚至代代相傳。今天「快時尚」(fast fashion)當道,我們的衣櫃內不知堆積了多少件簇新的「舊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生產商見多人購買就製造多些衣服,消費者見便宜又會買多些。」本地紡織業老牌,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主席曹惠婷(Ronna)表示。

回收紡織廢料 製造再生紗線

Ronna於10年前接手家族事業,深明衣物浪費不單屬消費者的責任,生產者亦責無旁貸。由一條紗線到一件衣服,生產過程中,工廠往往會產生許多浪費,她以紡紗業為例,「生產額外數量以填補次品,是製衣業的慣常做法。例如客人要100磅紗線,我們不止做100磅的,每張訂單都會做額外數量,100磅的貨我們會做110磅,所以每次都餘下存貨。但這些存貨的量太少,不會有其他人買,最後成為浪費」。

Ronna的公司,兩年前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中心研發團隊主要由多名香港理工大學學者組成。去年研發出每天可處理達3噸紡織廢料的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公司透過向衣服品牌收集以棉花、羊毛及茄士咩為主要成分的過剩衣物庫存,製造優質再生紗線,以比同等物料更便宜的價錢出售,Ronna解釋:「例如某品牌,有5000件一模一樣的衫,成分是50%棉、50%羊毛,我會和對方協商處理方法。最理想是,『我幫你處理這5000件衫,幫你加一些virgin material(原生纖維),生產柔軟、高品質的再生紗線,然後賣回給你,用來製作下一季的衣服』。但不是每個客人都可以給我們大量同質物品,所以我們亦會在不同地方收集物料,透過系統製造再生紗線產品,出售給其他客人。」目前公司正與半島酒店合作,收集全棉牀單,再生成紗線,「酒店有好多紡織品,特別是寢具,如牀單、被套等,一般都設有標準的生命周期,不論是否破爛,可能3年就要更換一次」。公司會在再生紗線中混入不同比例的原生紗線,製成不同質感的寢具樣辦供酒店選擇,計劃正屬試驗階段。

零耗水 不產生化學廢料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項目發展總監姚磊表示,衣物再生方法共有3種,包括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方法,其中物理性主要將衣物打碎再重新紡紗,這是龍達的做法。她指出,把棄用的紡織物再生為紗線,在回收業界不是新鮮事。惟傳統方法大多使用過量的水和化學品,使物料脫色,成品質素亦欠奉,產品價值低之餘,亦一點也不環保,「在打碎衣物的過程中,更會產生大量塵埃,危害工人健康」,姚磊補充。

新系統的4個主要生產過程:消毒、剪碎、分色、製成纖維條,其間不會消耗任何水、排放廢水或產生化學廢物。過程中唯一使用的化學物質,乃用作消毒紡織廢料的臭氧,臭氧最終亦會分解為氧氣,釋放回大氣當中。除了人手裁布及拆除硬件,整個系統皆採用全自動化操作。而本港生產的再生纖維條,會運送至內地廠房加工:混入原生纖維及調色。由於布料經歷打碎、拉鬆後,纖維會受破壞及長度變短,為了確保再生紗線質量,廠房會為紗線加入至少約40%原材料,例如再生羊毛紗線中,便至少含40%新羊毛。另外再一次染色亦會破壞纖維,紗廠遂以調色取代染色,透過混入指定顏色的新紗線為再生紗線「上色」。

款式經典質料好更耐穿

香港地租金昂貴,為何不把整條生產線設在內地?Ronna認為,愈富裕的城市,衣物浪費問題才愈嚴重,「這個問題是發生在有錢消費、掉『垃圾』的地方,在發達城市設廠,才會收集足夠數量的衣服」。

愛美、追趕潮流是人之常情,但工作亦讓Ronna更有環保意識,「買衫亦是一種投資。買貴一點,質料好一點,款式經典的,便更耐穿耐看。現在我很多時都是window shopping,或純粹試穿,享受了過程就算」。

文:歐慧兒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