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綠色生活:九龍公園建地下空間 市區觀鳥聖地不再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9月21日18:08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1日20:30
紅耳鵯__香港常見留鳥。特徵:有直立的黑色冠羽,被指似「Gel了頭」。面頰緋紅而臀部橙紅(鍾永乾攝)
紅耳鵯__香港常見留鳥。特徵:有直立的黑色冠羽,被指似「Gel了頭」。面頰緋紅而臀部橙紅(鍾永乾攝)
鳳頭鷹__香港常見留鳥,出沒於林地,會捕食小型的哺乳類動物。曾發現於九龍公園繁殖。特徵:站立時較易見其胸及腹部的褐色橫紋,飛行時翼圓且尾有橫紋。保育狀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近危等級(陳燕明攝)
鳳頭鷹__香港常見留鳥,出沒於林地,會捕食小型的哺乳類動物。曾發現於九龍公園繁殖。特徵:站立時較易見其胸及腹部的褐色橫紋,飛行時翼圓且尾有橫紋。保育狀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近危等級(陳燕明攝)
夜鷺__香港常見留鳥及遷徙鳥。喜歡傍晚出動覓食,食物包括魚及小型兩棲爬蟲動物。九龍公園有其日間棲息地,2018年於園內發現繁殖記錄。特徵:成鳥頭頂及背部深藍色,翼及腹部灰白二色。繁殖時枕部會長出兩至三條白色飾羽。保育狀况:因築巢及棲息地分佈局限,被視為「本地關注」品種(鍾永乾攝)
夜鷺__香港常見留鳥及遷徙鳥。喜歡傍晚出動覓食,食物包括魚及小型兩棲爬蟲動物。九龍公園有其日間棲息地,2018年於園內發現繁殖記錄。特徵:成鳥頭頂及背部深藍色,翼及腹部灰白二色。繁殖時枕部會長出兩至三條白色飾羽。保育狀况:因築巢及棲息地分佈局限,被視為「本地關注」品種(鍾永乾攝)
黃眉姬鶲__香港不常見的春季過境遷徙鳥,於林地出沒,主要吃毛蟲、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果實為主。特徵:雄鳥上體和尾巴以黑色為主,長有鮮黃色眉紋和深橙色下體;而雌鳥上體為灰橄欖色(陳燕明攝)
黃眉姬鶲__香港不常見的春季過境遷徙鳥,於林地出沒,主要吃毛蟲、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果實為主。特徵:雄鳥上體和尾巴以黑色為主,長有鮮黃色眉紋和深橙色下體;而雌鳥上體為灰橄欖色(陳燕明攝)
橙頭地鶇__香港罕見的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在樹林及樹冠濃密的灌木叢出沒。吃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果實。特徵:雄鳥頭部和上體分別呈橙色和灰色,臉部有黑色帶。雌鳥上體為橄欖褐色。保育狀况:屬「本地關注」品種(郭子祈攝)
橙頭地鶇__香港罕見的過境遷徙鳥和冬候鳥。在樹林及樹冠濃密的灌木叢出沒。吃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果實。特徵:雄鳥頭部和上體分別呈橙色和灰色,臉部有黑色帶。雌鳥上體為橄欖褐色。保育狀况:屬「本地關注」品種(郭子祈攝)

【明報專訊】九龍公園一大片綠林位於人車不絕的鬧市中,「當周圍咁熱鬧,還有一群雀鳥能在這裏生存,這非常難得」。

香港觀鳥會助理保育經理胡明川認為,九龍公園本是人與自然共融的示範。微微上斜的地形,加上樹木組成的天然屏障,遊人置身其中,四周高樓不擋,頭上有都市罕見的大片天空,鳥鳴特別響亮,令人生起抬頭辨識枝頭停駐鳥兒的閒情。

但你也許來不及記住牠們的容貌特徵、認識牠們的作息習慣。

土木工程拓展署與規劃署早前探討尖沙嘴西、銅鑼灣、跑馬地及金鐘/灣仔發展地下空間的潛力,並建議優先發展九龍公園地下空間。

為期三個月的第二階段公衆參與活動於上月完結,現正分析收集的意見。署方回覆指出,倘若概念方案獲確立可行並進一步推展,會在下一步的規劃設計階段研究詳細技術。

1.九龍公園 過境鳥休息站

據官方網頁資料,九龍公園有一個百鳥苑,內有七個遍植花木的籠舍,飼養二十四個品種合共九十隻雀鳥。而在鳥籠外,公園草木扶疏的自然環境也吸引不少本地及遷徙的鳥兒飛至,「很多時候,城市裏一個大面積的綠地都有機會成為『走廊』,雀仔在遷徙路線上遇見有樹有植被容許牠們停留,就可以好順利地經過」。香港觀鳥會助理保育主任黃雪媚說不敢隨便估計,怕低估公園的生態價值,因為香港正正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航道上,成為多條遷徙路線的中轉站,而春和秋是雀鳥遷徙過境的季節,「比如有些雀仔會在俄羅斯沿海岸飛落黎,經過香港,再落菲律賓、澳洲」。飛得累了餓了,就會找相對安全又有足夠食物的地方停歇,當中,林鳥尤其喜歡棲息於茂密樹林或灌木叢,九龍公園一棵棵樹冠相連的大樹十分理想。

初級觀鳥班好去處

九龍公園因此成為了觀鳥聖地,「我們的初級觀鳥班,有四次site visit,各有不同,大埔滘看林雀,米埔看水鳥,塱原看開闊田園雀,而通常第一個去會先去九龍公園」。毋須長途跋涉,入門者可以初學技巧觀察樹上雀鳥行為特徵,而且除了市區常見品種,幸運的話還能發現罕見的過境鳥。觀鳥會分支紅耳鵯俱樂部,培訓長者成為導賞義工,逢周五早晨都在公園觀鳥,歡迎公眾即場報名參與,「大型的城市公園是很重要的觀鳥地方,甚至是教育場所,因此地下空間工程不只影響雀鳥遷徙,亦影響自然教育、人與大自然的日常接觸」。

2.由上而下挖掘 地面植皮難保留

報告擬議以九龍公園約25%面積發展地下空間,預計將額外帶來九千平方米社區設施用地及室內公共空間和一萬四千平方米行人通道,看似吸引。「大家初時都以為地下搞,好似做手術,開一個小洞,然後在管洞裏面搞。」黃雪媚翻到摘要小冊子「由上而下」的建造方式,「這透露施工方式大概會是怎樣,就是完全掀起你成塊皮,再掘落去,變相整個表面上的東西都無法保留,範圍都佔幾大,而且不是在禿地做,植被的覆蓋率都很高」。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回覆查詢表示,就建築技術而言,因為無坑挖掘或鑽挖方法不適合建造多層地下空間,故建議採用「由上而下」的方法,即先建造地下空間結構的地基,緊接建造頂部結構,讓地面的復修工程可以盡快展開,與傳統「由下而上」方式相比,此技術可減低對公園的影響,例如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公園部分活動及生態,地底的工程同時可以在對公園影響較少的情况下繼續進行。

胡明川認為署方所指的「影響」僅限於公園「用家」的使用層面,「純粹是剷完後嗱嗱臨打樁落去後,快啲封頂,再在裏面慢慢挖掘」,指出摘要上演示的連環圖刻意將破壞模糊掉:摘要上的Step 1是「建造工程開始前,先整理工地現場及以圍板圍封工地」,畫面是一塊禿地,而後來在Step 3、4完成頂層樓板並填回地面的公園,畫面上發現已「長出」樹木,「其實一次過砍掉用很多年時間才長成這樣的樹,幅圖完全無提到,他們不會告訴你實情,還令你錯覺比以前更多樹」。

3. 避發展林木茂密範圍 避不了樹根

「郁了的即是無了,無郁的又不代表可以繼續健康生存,工程之後還有多少樹木可以健康生存,可以給雀鳥使用呢?」胡明川質問。九龍公園大樹盤踞,古樹經年生長,土力工程處回覆強調,明白保留公園樹木的重要性,為盡量保留現有樹木,會將園內的古樹名木和林木茂密的地區剔出發展範圍。然而香港觀鳥會質疑現階段的諮詢文件未能提供根系調查資料。黃雪媚指出,大樹的根系有可能生長得既廣又深,即使施工範圍避開了某些樹,認為始終無法確定能夠避開縱橫生長的根,「即使工程上由頭到尾表面上無掂過棵樹,可能斬了其他樹的根也說不定」。她們因而質疑規劃圖上的「兩個窿」是否真能令該範圍的古樹逃過一劫。「而且如果挖得不夠深,商場頂樓可能批了隔嚟的樹根,不能只看地面的挖掘範圍和面積。」

問到如何有什麼具體施工方式減少對生態影響,土力工程處回覆表示,將建議施工時間避開在附近棲息、具生態價值的鳥類繁殖季節,採用分階段發展模式,以及在合適可行的地方以無坑挖掘或鑽挖方法建造部分地下行人通道,並盡量減少同時開挖範圍。

地下空間 真的需要嗎?

「其實矛頭應該指向有沒有必要搞。好多市民對這個項目的迫切性有好大質疑。」諮詢文件指出,地下空間建造計劃為了紓解區內擠迫的行人環境、提供額外空間作社區持續發展等迫切理由,包括透過連接尖沙嘴站的行人通道紓緩海防道擠迫情况,提升可達性及改善步行環境,並創造更多空間用作社區用途、建設泊車、零售及餐飲及上落客貨設施。除此以外,「構建一個可持續的綠色公園」也是目標之一。胡明川擔心地下空間建成後,公園恬靜的氣氛不能維持原狀,「即使表面維持公園用途,會不會塞了一個很熱鬧的油尖旺區景點在裏面?當下面是商場,會不會變相多了人入公園?當人流多了,聲音嘈雜,可能會影響雀鳥,選擇不用這個地方」。她對人類的肆意發展感到痛心,「如果講影響,你可以說未至於致命,在這裏找不到食物咁咪飛過隔嚟,不用九龍公園,可以去何文田。但我又覺得,當我們曾幾何時在一個地方發現牠們的身影,那為什麼我們本身提供這些地方給牠們用,又可以一下子無視牠們?」「其實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雀仔點解揀某個地方築巢,所以當發現牠們,我們都盡力保護。為什麼偏偏選這棵樹,不選另一棵,我們眼中可能一樣,只有牠們才知道為什麼那裏感覺較容易生存」。

文 // 潘曉彤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