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娛樂

熱議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高收視!不可錯過的4大重點

娛樂 on LINE

發布於 2019年04月22日12:00 • 機
《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雙方家屬、傳媒和群眾輿論的心理狀態。
《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雙方家屬、傳媒和群眾輿論的心理狀態。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再度引起熱議,昨晚播出大結局,收視創新高,最後兩集觸及人數高達130萬,是近年台劇難得的好成績。

原本瀕臨破裂危機的家庭,在大結局快樂地去露營。
原本瀕臨破裂危機的家庭,在大結局快樂地去露營。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說甚麼?這套社會寫實劇的故事講述「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家屬、新聞媒體以及群眾輿論的心理狀態,劇情貼近現實且觸碰議題大膽,加上演員都是一時之選,成為近來最熱議的台劇。不少網友都大讚劇本有深度、演員夠水準。而劇中許多對白也被廣泛討論,如李大芝的母親不忍女兒因為殺人犯兒子而跟著葬送人生,帶她到戶政事務所改名:「家裡要死就死三個人就好了,不能連你也葬在這裡」;謝瓊煖飾演的殺人犯母親「李母」一句:「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吳慷仁飾演的法扶律師質疑政府急著槍斃無差別殺人犯李曉明討好民心:「再該死也有人權,這是人生而平等的權利」;李大芝被公司偷拍成獨家報導後,對著新聞部大聲說:「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

賈靜雯(左)與陳妤是上司與下屬關係,亦是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屬。
賈靜雯(左)與陳妤是上司與下屬關係,亦是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屬。
兒子是「無差別的隨機殺人案」的受害者,賈靜雯不停以工作麻痺自己,連女兒生日都忘記。
兒子是「無差別的隨機殺人案」的受害者,賈靜雯不停以工作麻痺自己,連女兒生日都忘記。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除了有令人心痛和共鳴的金句外,強大的演員陣容、金鐘編劇、以隨機殺人為題材,引起社會討論,以及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家屬、傳媒和群眾的不同角度探討同一事件,都是令觀眾身同感受。

患有思覺失調的應思聰遭到社會的歧視,對著姊姊哭喊「為什麼是我?」。
患有思覺失調的應思聰遭到社會的歧視,對著姊姊哭喊「為什麼是我?」。

劇集女主角由賈靜雯來擔任,這是她相隔15年後再度拍攝台劇,加上視帝級的溫昇豪和吳慷仁、「新進演員」陳妤等,都是炙手可熱的演員。此劇是由兩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得主,並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入圍金馬最佳原著劇本的呂蒔媛來執筆。此劇除了以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角度說故事,更延伸到雙方家庭、辯護律師,甚至是社會大眾。相比一般以愛情為主題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挑戰台灣社會議題,以無差別殺人為題材,讓人想起之前的鄭捷捷運隨機殺人案及小燈泡案,觀眾看得既投入亦心痛。

撰文: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