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梁萬福、馬傑偉主持 下半場專訪 48歲敢退休 IT人計數3年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0月20日19:29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0日20:30
探索下半場——面對退休這人生重要一課,人人各有適應期。梁萬福(左起)、Ivan與馬傑偉也有不一樣的鋪排和策略,迎接人生下半場。(馮凱鍵攝)
探索下半場——面對退休這人生重要一課,人人各有適應期。梁萬福(左起)、Ivan與馬傑偉也有不一樣的鋪排和策略,迎接人生下半場。(馮凱鍵攝)
一舉三得——Ivan強調,每周安排固定活動,使生活有坐標穩定,十分重要。他逢星期三與一班老友組團行山,強身健體之餘保持社交。(受訪者提供,Leo Ho攝)
一舉三得——Ivan強調,每周安排固定活動,使生活有坐標穩定,十分重要。他逢星期三與一班老友組團行山,強身健體之餘保持社交。(受訪者提供,Leo Ho攝)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100個退休人士,就有100種退休生活。

文化評論人馬傑偉和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都是退休初哥,人生下半場摸着石頭過河。他們擔任主持,每月找來一位朋友聊退休、談生死,與讀者一同探索快樂活好下半場的良方。首期登場的是前IT達人Ivan Lai,分享48歲就能大膽退休的規劃方法。3人更暢談退休面對職場權勢瞬間蒸發時,如何從容自處。

一個香港人,做到48歲便退休,怎不羨煞旁人?

是靠父幹或中了六合彩頭獎嗎?都不是。Ivan Lai夠膽在48歲退休,全靠退休前計足3年數。每天把上館子、買麵包、八達通增值,雜項實數都記下來,以此盤算人生下半場所需支出。碰上行業合併、裁員潮,順勢退下來。

「訪問過的人中,Ivan是對退休思想最清晰的。」Ivan的行山友馬傑偉說。

退休前,Ivan凡事都急。他在出名工作量大壓力重的美資IT公司打滾多年,經歷行業盛衰,離職前是主管大中華業務的級別,面對「好chur」的美國人,上班就是不斷「追數」(追業績),看數字定生死:「這個Q(季度)你是英雄,下個Q可以炒你。」他說只要交到數,老闆可以什麼也不理,最重要不被人捉到犯法。舊老闆形容他性格像「火車頭」,他笑言:「要交貨嘛大佬!」

這名昔日性格急躁的高管,在12年退休生活洗禮下,變得豁達、柔軟。你問他登六感覺如何?隨遇而安的他才不管自己幾歲,只管活在當下:「日子像是流水,天天都這樣過。I don't care我幾多歲。」

今年60歲的Ivan,說話仍然噼哩啪啦,相當爽快。對於退休這人生大事,Ivan亦早早交貨。大學讀數學的他數口精,衡量退休,用上大量數據。2000年代,他身處的行業走下坡,公司之間收購合併不斷,Ivan萌生退意,開始詳細記下每天支出,計算退休後所需金錢。

每日開支 詳細記錄

「增值八達通200元,吃飯就185元,買麵包30元。假如每月花兩萬,100萬就能花50個月,即4年左右,不計通脹。」許多人不敢退休,是怕積蓄不夠。Ivan說,其實仔細計好盤數,對退休所需積蓄便有譜可依。他算了3年,其間處理好投資、股票等被動收入。凡事有個把握,退休的心便踏實起來。

48歲離場這歲數,卻不是預先算好。公司經歷兩次收購合併,Ivan已暗忖行業前景差,能早退休便退休。到了第三次收購合併,Ivan再也耐不住「殘酷、無癮」的工作,既要面對合併公司的文化差異,而且未能令所有手足安然過渡,使他深感沮喪。導火線一到,他決意辭職,旁人都詫異:你是要自己開公司做生意嗎?「但我一早決定不做,朋友找我兼職,我全都推掉。」Ivan乾脆地說。

放下執著 調節心態

一下子煞停,由chur到hea的心態過渡並非人人能從容面對,像馬傑偉便坦言,退休初期變得敏感脆弱:「整個辦公室清空了,內心好震驚。但我不肯承認傷心,以為『拆得掂』,其實唔得。」轉個頭問凡事隨遇而安、想法豁達的Ivan,退休初期有否不適應?「沒有。」試過退休後感到生活失重嗎?「沒有。」不習慣不用派卡片嗎?「也沒有。」不止財政充足準備,退休前的幾年,他亦開始調節心態,迎接全盤卸任的退休生涯。

早於30多歲時埋下的佛學種子,亦在Ivan心中慢慢發芽。卸下了工作,可以更澄明地觀看世間種種。他以佛學心態看世界:「將生命看待為一個過程,而非定鏡。你的執著會少了。」退休後,他每年看書數十本,也頻繁參加讀書會、佛學班、哲學課,銳意培養靈性昇華。內心的泥土清淨起來,陽光和雨水灑得進去,埋下的種子於是慢慢扎根。

常與他傾佛偈的馬傑偉說,與Ivan交流得多,自己也衍生了「唔使急最緊要快」的心態,早前送女兒到機場時,座駕被撞,他卻心情奇好:「當時為了趕路,轉換了路線多次,前方車輛突然死火停下,我和後面的車本來無事,但最後都有的士高速撞上來。這是駕車以來最嚴重的意外,以前會深深不忿,我卻出奇地好好心情,因為我明白自己無法避免不處於這個位置。」

拒當錢奴 反思價值

另一顆由台灣的士司機投下的種子,則讓Ivan思考退休後的價值取向。事緣一次到台公幹,司機聽到他一口港式普通話,劈頭便道:「香港人都是經濟動物。」Ivan當時無言以對:「1980至90年代末,社會發展迅速。個個都係搵錢,諗啲錢點使,唔憂無工做。當時香港人除了搵錢,想不到別的東西。」他說當時雖被司機「撻一撻」,但也想不到第二種生活模式,只好繼續在講效益的商業世界衝刺。

佛學影響他的人生觀:「要將生命看成一個流程,而非定鏡。佛教講空,世界不斷變化,這樣看世界和硬邦邦地看世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度。」

文:宋霖鈴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