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有真醫生唔做扮醫生 無綫「御用醫生」郭田葰:收入唔比以前差 但經歷用錢買唔到!

經濟一週

更新於 2020年02月24日00:19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3日08:12

有無綫「御用醫生」之稱的郭田葰,最近在網上教人各種健康資訊,甚至推出普通話、印尼話版本,點擊率相當不錯。郭田葰原本是如假包換的醫生,在澳洲當急症科行醫四年,後來打算返港繼續事業,卻因參選香港先生而進入娛樂圈,結果放棄做醫生去追夢。入行逾十年,郭田葰扮演逾100次醫生的角色,同時做主持、擔任導師、演出節目及廣告,收入不比醫生遜色,離開comfort zone,讓他找到精彩人生。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室、由被訪者提供

「除了拍片,我最近經常在節目及講座講解健康資訊,所以要閱讀關於疫情的醫學報告,工作比平日更加忙碌。」

1%高材生考入醫科

郭田葰曾經是醫生,由他說出來更具說服力,而且他入行逾十年,表達形式較專業人士生動有趣,更為大眾受落。

「做醫生,每次只能幫一個人;但舉行健康講座,每次受惠人數可達數百至數千人。」

郭田葰在港出生,父親是印尼華僑,8歲時舉家移居當地,後來往澳洲升讀高中及大學,因母親是中醫,自小希望讀醫科。「升讀大學時想讀醫科,但當地僅成績最佳的1%考生獲取錄,母親鼓勵我嘗試,即使最終考不上,她認為能夠做『穿白袍』的職業也不錯。」

當年,郭田葰相約另外兩名好友一起在網上查看結果,看到獲得取錄,他們興奮得大叫歡呼。他前後花了六年修讀醫科,再加一年實習,輪流到不同科實習,包括兒科、外科、骨科、婦科及急症科等。郭田葰很怕每天未天光進入醫院,收工時已經天黑的感覺,急症科分三更,開工收工時間不固定,而且工作非常有挑戰性,可以運用到所有醫學知識,而不是專精一瓣,所以畢業後選擇在急症科工作。

郭田葰於澳洲攻讀醫科,並於當地醫院擔任急症科醫生。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郭田葰於澳洲攻讀醫科,並於當地醫院擔任急症科醫生。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真實的急症科情況,隨時比電視劇看到的更加緊張刺激,個別傷者頭部受創令腦部外露;也有傷腳骨被拗『7』字形。」

每當處理各種受傷及病症,他要爭分奪秒地作出正確判斷,壓力極大之餘,還經常要面對生離死別的場境。有一次,一個90多歲的老伯因普通肺炎住院,情況很快轉好,郭田葰向他保證後天可以出院與家人團聚,詎料當天早上護士卻讓他簽死亡證,他還以為搞錯,後來發覺原來老伯想先洗澡,結果在浴室跌倒導致腦出血死亡。

「當時我只有23、24歲,完全是晴天霹靂,而老伯一家多口到來準備接他出院,我無奈地先用5分鐘抹掉眼淚、冷靜情緒,然後向家人說出事實,交代意外始末。」

這件事對於初出茅廬的他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往後日子將要面對更多類似的情況,他選擇正面去看待事物,從中吸取經驗,讓日後做得更好。

收入跌至10,000元

行醫四年,郭田葰於2009年已是註冊醫生 (register),急症科所有實習醫 生(houseman)都要向他彙報,下一步將晉升至顧問醫生,事業發展相當穩定而清晰。由於家人在港關係,他決定回港繼續發展,可惜陰差陽下錯過了考試,卻在電視上看到香港先生的招募廣告,決定參選並獲得拉票現場最具人氣獎,最終簽約無綫而入行。

「我自小有表演慾,希望能夠為興趣踏出一步,不想老了才來後悔,肯去冒險嘗試至少有一半機會成功;完全不嘗試的話,連這一半機會也沒有。」

郭田葰7、8歲時代表學校參加朗誦比賽,中學時經常參加歌唱、話劇比賽,又參加過華人新秀大賽,並且在電台做節目,演藝一直是他的興趣。醫生是專業人士,薪金豐厚,郭田葰離職前的月薪達六位數字,但轉型做藝人,首月薪金僅10,000元,收入大縮水。

「我這是轉型,一切從頭開始,已有心理準備面對收入減少的問題,而且工作內容有趣豐富,帶給我的滿足感並非金錢可以衡量。」

郭田葰認為,每個職業都有其挑戰性,他很想學習做藝人的知識,心想當合約期完結,而自己又覺得足夠,大不了返轉頭做回醫生,既然已有「後著」,令他無壓力地做好演藝工作。怎知出道首年,郭田葰已經擔任明珠台的節目主持,同時主持娛樂新聞,還有一年內拍了五套劇集,加上公司為他著力打造司儀形象,加上語言優勢,令他接到不少外面的工作。由於家庭背境關係,郭田葰懂得廣東話、普通話、英文及印尼文,而且他自學日文,令他在司儀界別擁有非一般的優勢。

「保守估計,我前前後後演過超過100次醫生的角色,包括劇集及綜藝節目,平均每個月都做一次,應該可以申請列入世界紀錄大全。」

真正的醫生更能演活醫生的角色,雖然郭田葰在劇集中講得最多的對白是:「唔好意思,我哋盡晒力!」但是要讀出包含專業用語的對白,他當然較有優勝。

醫生的實戰經驗,令郭田葰成為醫生主題劇集的顧問。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醫生的實戰經驗,令郭田葰成為醫生主題劇集的顧問。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每年做100場司儀

無綫服裝間有他專用的醫生白袍,省卻每次重新度身再做,同事還將醫生名牌交由他自行保管。除了成為「御用醫生」,郭田葰還會一併擔任劇集的顧問,因應劇本、場境及後期製作,作出指導。他有份參與《On Call 36小時》及《On Call 36小時II》的製作,當時他的上班時間比主角更長,因為要提早到場準備,拍攝完成後還要跟進剪片工作。

「我與剪片師傅逐格翻看,有次發覺病人手術後躺在床上,旁邊缺少了吊鹽水的工具,於是用電腦特技加上去,結果無人發現這個破綻。」

除了醫生角色,他也演過古裝的大夫,此外大多是專業人士的角色,包括律師、新聞主播,而他並無特別想要挑戰的角色。

「我並不因為經常演出醫生角色而感到悶,反而覺得別人對我有信心才找我演;若有導演找我演出其他角色,當然我也樂意嘗試,但我不會強求,因為也要視乎觀眾是否接受。」

 

由於懂得五種語言,令郭田葰成為司儀搶手貨。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由於懂得五種語言,令郭田葰成為司儀搶手貨。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郭田葰坦言,他對於演戲並無太多幻想,對於司儀及主持的工作抱有更大興趣,近年每年平均接到逾100場司儀的工作,類型包羅萬有,包括保險公司、頒獎典禮、記者招待會、婚禮、健康講座及人生導師等等,而且有機會到不同地方,如加拿大、日本及印尼等地工作。如果沒有當上藝人,郭田葰現在已是資深醫生,甚至是名醫,但他絕無因為放棄這條路,而感到後悔,反而很多人覺得他這樣做「好嘥」,時常問他何時重操故業。

「我現時的收入,並不比做醫生相差太遠,當然無法與名醫級數相比,但是很多經歷並不是金錢可以買到。」

做醫生付出與成果成正比,娛樂圈則不然,因為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即使付出了很多,收穫往往不似預期。所以,郭田葰不會為自己設限,經常think outside of the box,嘗試接受不同挑戰,每無時無刻活在當下,每一步做到最好,對將來他不會想太多。

郭田葰較早前到日本遊玩,順道品嘗美食。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郭田葰較早前到日本遊玩,順道品嘗美食。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多了一點點執著

「做醫生壓力當然大,當年我每天上班,進入醫院一刻吸一啖氣,我覺得放工時才能呼出來。」在醫院見盡生離死別,最初如何執著,也要學習放開,因為這些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我覺得自己現在比以前多了一點點執著,有時NG會忟憎,但我會問自己:『有無人因此而死?』答案當然是『沒有。』這樣我便可以輕鬆地再次嘗試。」

做司儀、主持期間,說錯話不能收回,不像錄影節目或劇集可以重新再來,遇上這種情況,他會先搞清楚是否自己錯,以及錯在哪裏,然後在適當時候作出更正。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