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專家:抹車抹籃唔實際 超市購物避炎 揀定離手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04月05日18:43 • 發布於 2020年04月05日20:30
林緯遜(資料圖片)
林緯遜(資料圖片)
方麗影(資料圖片)
方麗影(資料圖片)
避吃魚生?——有指疫情期間,應避免食未經煮熟的食物。醫生認為最重要是製作過程衛生可靠。(資料圖片)
避吃魚生?——有指疫情期間,應避免食未經煮熟的食物。醫生認為最重要是製作過程衛生可靠。(資料圖片)
街市播毒?——假如街市的污水處理、垃圾和乾淨食物分隔做不好,容易散播引起腸胃炎的細菌和病毒。(資料圖片)
街市播毒?——假如街市的污水處理、垃圾和乾淨食物分隔做不好,容易散播引起腸胃炎的細菌和病毒。(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疫情愈來愈嚴峻,「隱形病人」隨時在身邊。雖然大家已實行在家工作、減少外食、限制聚集,但日常難免要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網上流傳短片,一名女士在澳洲超市內向香蕉吐口水;沙特阿拉伯有確診男子在超市向手推車及大門旁吐口水。

街市、超市、商店內陳列貨品,路人甲摸一摸,路人乙打噴嚏,路人丙口沫橫飛講電話……會否已沾上病毒?大家如何自保?又如何不讓自己成為驚弓鳥?

國際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塑膠和不鏽鋼表面停留72小時。超市手推車、商舖陳列貨品,甚至外買膠盒,都隨時沾有病毒。買完餸和日用品,或叫外買飯盒,到家是否要拆袋、拆盒、消毒?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兩位專家逐一拆解當中的疑慮。

疑慮一:超市手推車、購物籃、貨品人人碰過,觸碰前消毒過才安心!

林:《新英倫醫學雜誌》於上個月發表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能夠以氣霧(aerosol,或稱氣溶膠)狀態存活至少3小時;如果病毒留在硬紙卡上,存活時間不多於24小時,在塑膠和不鏽鋼上則可存活2至3天。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接觸傳播,如觸摸帶有病毒的表面,然後觸摸自己的眼睛、口鼻,便可能受感染。

如商舖貨品包裝沾到病毒,理論上有接觸傳播風險,但風險相對低。因為傳染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病原體數量,日常生活並不需要一個無菌的狀態,一般的「清潔」已能夠將病原體數量減低,不一定要「消毒」。病原體數量少,便不會構成傳染病。

購物前後潔手 少接觸貨品

所以,最重要是清潔雙手,特別是觸摸眼睛、鼻子、嘴之前。若要把街外任何東西如超市購物籃、巴士扶手、港鐵椅子全都抹過,實際上難以做到。潔手比起抹購物籃、包裝盒更重要!在超市購物前後都要潔手,亦應避免在貨架前東挑西揀,買哪樣就拿那樣,減少用手接觸貨品。另外,在處理食物包裝、取出食物後及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疑慮二:店舖內的蔬菜、水果暴露空氣中,隨時沾有病毒,一定要用清潔劑冲洗。

方:市面上標榜用來清洗蔬果的食品級消毒劑,成分通常是次氯酸鈉,即家用漂白水的有效成分。食品級消毒劑的次氯酸鈉純度較高,成分單純,不含其他雜質,較安全。不過,單在蔬果表面噴上消毒劑,不能完全殺菌,應浸泡10至30分鐘,之後倒去消毒水,放在隔篩待乾。原因是殺菌過程需要時間,才能將細菌的細胞破壞,從而抑制細菌。

以流動清水冲洗浸泡即可

其實,以流動清水冲洗或浸泡蔬果5至10分鐘,視乎蔬果數量多少;重複冲洗或換水3數次,並用手攪動製造漩渦,增加清洗摩擦力,便能有效將食材表面的污染物洗走。不要濫用消毒產品,以免助長細菌產生抗藥性。

林:不單止因為疫情,平時都需要清洗水果!水果的原產地可能有病原體,而運送過程或者貨架上亦都可能滋生細菌。有人覺得厚皮水果反正不吃皮,毋須清洗;但是切開水果時,有可能把外皮細菌帶進果肉。因此,就算不連皮吃也要洗一洗,洗掉細菌、病毒和殘餘農藥。理論上,清水已能夠冲掉水果表面大部分細菌、病毒,但由於疫情比較嚴峻,清洗水果時可以加少許清潔劑或梘液,較容易清除表面污垢。

有一點要注意,經食物傳播的疾病大多由細菌引起,所以食品級消毒劑都是針對細菌為主。如果產品標明是「殺菌」,這只是代表殺滅細菌而不是病毒,亦未必有實證支持能夠殺滅病毒,或是對新冠病毒起作用。

疑慮三:疫情期間,避免食沙律、魚生。

林:香港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高溫環境下存活時間較短,於37℃下可存活兩日,在56℃則可存活30分鐘。因此,外賣買回家後翻熱會比較穩妥。

外賣1小時內食用 翻熱更佳

未經煮熟的食物如沙律、魚生,如果受到病毒污染,表面或會有病毒存活。但要留意的是,不是魚生本身有問題,其他食物在處理過程中都可能會沾染病毒。如果製作過程衛生可靠,理論上食魚生的風險不會特別高。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指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食物或食物包裝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有關,亦未有證明食源性接觸(foodborne exposure)是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之一。

方:細菌可以自行繁殖,數量以幾何級數增長,1變2,2變4,4變8,8變16……細菌附在食物表面,食物提供水分、溫度、營養讓細菌繁殖。但病毒無法在物質表面自行繁殖,只能在生命活體內繁殖。當人接觸到依附在表面的病毒,再觸摸眼、口、鼻,便有可能受感染。

食物會否在沒有清洗、加熱等處理,增加感染風險呢?應該是細菌性感染風險較大。以沙律為例,沙律有不同食物源如肉、蔬菜、沙律醬。細菌萬一依附在沙律上,在室溫環境下,細菌可以自行繁殖,當菌量高達某一數量時,就能引起食物中毒。如果擔心食物在處理或者運送過程中受到污染,叫外賣選擇經加熱的食物較沙律安全。但市民亦不要過分擔心,應合理合情、理智地面對疫情。

外賣買回來後,應在1小時內進食。無論冷或熱的食物,都要盡快食用,因為存放太久,口感與衛生情况都不理想,細菌增長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如非立即食用,可先放在雪櫃冷藏,進食前經高溫加熱處理,切勿放在室溫。

疑慮四:街市很污糟,傳染病毒風險高!

林:以新冠肺炎來說,街市和超市的傳染風險相若,因為環境衛生並非致病因素。至於其他傳染病,街市的傳染風險可能較高,因為其污水處理、垃圾和乾淨食物分隔未必做得好,引起腸胃炎的細菌和病毒容易散播。

疑慮五:每次買完餸回家,都要清洗環保袋。

方:環保袋需要勤清洗,尤其是被菜汁等污染物弄髒。環保袋、食物器皿、餐具,都是間接傳染的媒介,可引起交叉污染(cross-contamination)。如果外賣盒邊有汁液流出,放置一段時間後,菌數含量高便有可能交叉污染食物。

林:即使沒有疫情,一般情况下仍需要定期清洗環保袋,每次用完可用梘液清洗。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