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學者《刺針》刊文章 指警方應反思在密集市區用催淚彈是否適當 陳肇始:有指引教市民應對催淚彈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10月22日14:03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2日13:17

自 6 月反送中運動以來,警方在全港多區發射超過 5,000 枚催淚彈。有學者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文,引述研究指催淚氣體及胡椒噴霧可以導致死亡及永久殘障,並質疑港府未有帶頭清洗催淚氣體殘餘物,亦無發指引教導市民應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反駁期刊文章,指衞生署接獲相關查詢時有提供指引,食環署人員亦有清洗街道。

研究指化學刺激物曾致兩死

中文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合辦的「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日前聯同多名學者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發表評論文章,回應警方連月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人士的做法。

文章引述外國一項有關催淚氣體及胡椒噴霧的研究,指在 5,910 名接觸這些化學刺激物的人士當中,曾錄得兩宗死亡個案,另有多宗永久殘障個案,包括失明、腦創傷後變植物人、斷肢等,以及精神創傷後遺症、持續呼吸問題、慢性皮膚病等。不過文章指,針對催淚彈對城市環境中長期影響、致癌性及環境影響的數據卻很少。

文章批評,港府未有帶頭清潔催淚遺留的污染物,亦沒有提供官方指引及建議,助市民應付催淚彈副作用。在香港炎熱潮濕的環境之下,警方在港鐵站等密閉空間用催淚彈,可令人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催淚氣體之中。此外警方亦在高密度住宅區及老人社區放催淚彈,受影響的社區場所,只能夠自己找方法清潔。

陳肇始:衞生署一直有監察情況

評論文章認為在缺乏清潔及健康指引之下,應該反思在密集市區使用催淚氣體是否適當,又要求港府投放資源,用於催淚氣體相關的健康監測和長期環境監測上。

陳肇始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見記者,反駁《刺針》評論文章的說法,指衞生署接獲很多關於催淚煙的查詢,並提供了指引,包括解釋催淚煙是甚麼,人體接觸時會有何短暫反應,「現在衞生署一直有監察情況,並會看看如何合適地把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可以讓公眾知道」。

對於文章質疑港府未有帶頭清洗殘餘物,陳肇始反駁指食環署人員是會立即清洗街道,如果屬食環署街巿或轄下地點,署方亦有發出指引予外判商和承辦商,讓他們知道怎樣清洗和提醒他們向員工提供足夠裝備。不過若是是涉及私人地方,有關人士則有責任自己清洗。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