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外媒看香港藝術反送中:過去兩星期,藝術在哪裡?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6月24日07:08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4日06:30

百萬人遊行、612 佔領以至近期一系列游擊式不合作運動,除了站在前線的示威者,藝術家的位置又在哪兒?

6 月 9 日,藝術家自發製作遊行道具,派發給遊行民眾;6 月 12 日,不少藝術家及藝廊響應反送中罷工行動;以至藝文空間碧波押連日播放 612 警暴片等等。平常沈浸於藝術世界中的創作者,亦用他們的方式參與了這場社會運動。外媒《The Art Newspaper》指,示威行動所聚集的社會能量,同時團結了香港的藝術世界,藝術家本身亦成為這場社會運動背後的其中一份推動力。 

根據《The Art Newspaper》報道,Ben Brown Fine Arts 畫廊總監 Amanda Hon、Pearl Lam Gallery 商務總監 William Shung 以及藝文空間 Para Site 總監 Cosmin Costinas 均身處 612 佔領現場,也都吸了不少催淚煙。Amanda Hon 接受《The Art Newspaper》訪問時強調:「我的藝術家們都是非常政治性的,當政府正在傷害我的專業、員工以及藝術家時,我不可能站在一旁什麼都不做……言論自由不止影響我們的專業,更是藝術的基礎。」

《The Art Newspaper》更有評論文章指香港此刻面臨危機,但作者強調「歷史證明了最好的藝術品總會出現在充滿危機的年代」。該文章作者相信,在這場社會運動中所展現的創意終將轉化成一種藝術語言,「政治動盪或許會挑戰一個金融中心及藝術市場所需要的穩定性,然而沒有比這更有助香港藝術未來發展了」。

此外,半島電視台 Al Jazeera 亦特地走訪了金鐘的連儂牆,記錄仍留在該處有關反送中的創作。本地藝術家盧樂謙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時指,讓一些符號變得有意義,更有效地傳達訊息,就是藝術家此刻的角色。

至於曾創作佔中打氣機的藝術工作者黃宇軒接受台灣媒體《報導者》訪問時,則憶述五年前雨傘運動時自己負責做「比較 soft 的事情」,像是寫東西、做藝術品,雨傘運動清場後則做了雨傘運動視覺庫存,將佔領區的藝術作品保存下來。 然而回到這次反送中運動,他卻坦言:「我覺得一個書生藝術家在這樣的時候是沒什麼用了。」他觀察到這次的行動者「不會做太多餘的事,例如以往我們做的 soft 事」,而是直接往目標走去。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