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嘉義上林社區剉甘蔗阿嬤故事有洋蔥 黃梔子成為現在社區發展新亮點

旅遊經

更新於 2019年11月11日11:12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0日15:50 • 旅遊經/洪書瑱

黃梔子做成粉粿天然染色劑(攝影:洪書瑱)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1960-1970年代 剉甘蔗阿嬤移工離鄉有洋蔥
 

上林社區為發展 以黃梔子再創社區新亮點
好的醃黃蘿蔔、粉粿吶喊 我也可以是天然非人工

 

沖繩那霸首里城日前慘遭祝融,引起國際間矚目,沖繩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喜歡遊玩之地,說到沖繩除了景點外,還有許多著名的物產,如眾所周知的「黑糖」,但您知道嗎?沖繩的糖製業在1960-70年代期間和台灣是有所連結,根據日本沖繩群島在地文獻《南大東村誌》記載,1970年左右台灣勞力在當地製糖業達到高峰,約有700人左右,而且多為女性。

 

當年台灣許多居民,男子留守故鄉種田,而為了養家餬口,許多婦女則是離鄉背井,選擇遠赴日本沖繩剉甘蔗,當季節性移工,當時的工資約莫一日2美金的薪資,比起台灣有時一天的工資甚至會多了2-3倍之多!而位於嘉義上林因為當地也種植甘蔗,剉甘蔗的技能對當地人來說,如一種家常的技能,因此在高峰時期,上林社區就有50多名常態的季節性移工前往沖繩!
 

嘉義上林社區(攝影:洪書瑱)

嘉義上林社區(攝影:洪書瑱)
 

當年上林社區的剉甘蔗的婦女,許多人膝下幾乎都有幼兒,一方面思親,但又看在海外打工的工資比台灣多很多,讓他們返鄉後,能將所得翻修住屋與改善生活,因此選擇抛夫棄兒都屬情非得已。時值今日,上林社區為了社區的再造,也將當時當移工的過往呈現於「現在」,如陳列了護照、良民證等,而且當年前往日本時,婦女一來怕思鄉,又怕自己吃不習慣外國的食物,所以總在行李之中偷偷放著香腸、鹹鴨蛋、土豆等食物到日本,回國時,再帶回補酒、綜合維他命、蘋果、「臭藥丸」、毛線回台、回故里等,那一只陳設的行囊木箱,彷彿正在對現在的我們緩緩的訴說著當年的過往!
 

上林社區總幹事孫家榕正在解說《我的剉甘蔗阿嬤》的過往歷史(攝影:洪書瑱)

《我的剉甘蔗阿嬤》(攝影:洪書瑱)

《我的剉甘蔗阿嬤》(攝影:洪書瑱)

當年往返沖繩及台灣所帶的物品(攝影:洪書瑱)
上林社區總幹事孫家榕表示,當年上林社區江簡怨阿嬤可說是上林地區第一位赴日本剉甘蔗的阿嬤,她回台後大家驚奇她的收入來源,經解釋說明後,大家也想效尤,她又精通日語,開始牽線代辦,以致於全盛時期,上林這個地方就高達50多位!也因這個歷史背景,「上林」還出了本繪本叫做──《我的剉甘蔗阿嬤》!

梔子花(攝影:郭信厚)

黃梔子結果(攝影:洪書瑱)

梔子花成為上林社區發展的亮點(攝影:洪書瑱)
 

而如今嘉義大林鎮上林村的居民,許多年輕人們外移,為了社區發展,除了將社區過往的故事重整,當地居民也利用當地的特色花卉──梔子花,做出手工藝、手工肥皂和天然的粉粿,把「梔子花」營造成社區的新亮點。
白色的梔子花花開時,飄散清香,但梔子花分為單瓣與重瓣,單瓣會結果實,重瓣又叫大花梔子只能觀賞用,中醫所用即為單瓣梔子花果實,而像坊間的醃黃蘿蔔(沢庵漬け)、油麵、粉粿,在正常的狀況下,即是採用薑黃和黃梔子來著色。

粉粿剉冰(攝影:洪書瑱)

粉粿剉冰(攝影:洪書瑱)

植物染布DIY體驗(攝影:洪書瑱)

植物染布DIY體驗(攝影:洪書瑱)

植物染布DIY體驗(攝影:洪書瑱)
 

民風純樸的上林社區中種植許多梔子花,花開時空氣飄散的淡淡香氣,結「果」後,開始採擷黃梔子的「果實」曬乾,黃梔「子」在中醫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 、高血壓、糖尿病等症。而社區居民,把黃梔子用於泡茶、製作肥皂,更可以當作染料,變成黃染以及製作黃澄澄、可口的粉粿,若您在盛夏時至上林社區,預約後還能來碗清涼的粉粿剉冰,甚至來場植物染布DIY體驗,當然也可以購買黃梔子粉粿材料包,製作過程相當簡單,而且比坊間更加Q彈好吃,甚至還能購買其他黃梔子產品,除了自用外,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上林社區再生發展!
除此之外,社區也有生態之美,上林社區以「諸羅樹蛙」為主角,發展出「諸羅嬉遊記」等「慢活-農業推廣」,而所謂的「諸羅」正是嘉義的舊地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