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作品表達手法相近 似看完又看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2月05日18:24 • 發布於 2019年12月05日20:30 • 文化力場
矛盾打卡味——大會強調藝術節是讓人體會鹽田梓的文化,島民亦指出延伸身分意義重大,望遊人有深刻感受,均不想令藝術節只為打卡。打卡是遊人的自由,然而,收到的官方宣傳照卻竟是模特兒在藝術品前打卡的模樣,提供此種遊覽方式的「參考圖片」及引導,令人感到不一致。(鹽田梓藝術節提供)
矛盾打卡味——大會強調藝術節是讓人體會鹽田梓的文化,島民亦指出延伸身分意義重大,望遊人有深刻感受,均不想令藝術節只為打卡。打卡是遊人的自由,然而,收到的官方宣傳照卻竟是模特兒在藝術品前打卡的模樣,提供此種遊覽方式的「參考圖片」及引導,令人感到不一致。(鹽田梓藝術節提供)

【明報專訊】看遍大小作品,難以揮去作品的重複性。發揮小島特色,尤其本年以「天」為題,理所當然提到宗教及鹽的故事,惟不少作品外觀、物料及表達手法相近。例如《鹽光之所》取鹽的立方體跟《鹽.光折射》很似,而後者的鏡鋼物料及排列感跟《成聖之牆》很似。《竹教堂》很美但有兩所分別在市中心及島上。其實作品看出藝術家心思,問題更該是策展團隊的策展及協調不足,難免有看完又看的感覺,大為可惜。另外因希望藝術品可以放至少3年,相信物料上有妥協。如《成聖之牆》展出該處沒掩蓋,其實會令不鏽鋼座位很熱,難達作品欲讓觀眾坐下冥想的本意。第二點是作品很多具紀念及具象性,雖然呈現到信仰與當地的關係,如果可平衡到多些較抽象的作品,或更令不同背景身分的人易點投入,找尋人與萬物的種種關係。

不設垃圾桶 籲遊人帶走垃圾

藝術節的隱憂是人流對島民及環境的影響。團隊表示展期內島上不設垃圾桶,呼籲遊人帶走垃圾,未知成效。更深一層,遊人來訪鹽田多少對唯一管理者構成資源壓力,意指分薄了打理的工夫時間。香港人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經驗有值得參考之處。2015年起由某基金會贊助的「大地予我」計劃,簡單來說支援一班香港農夫到日本耕田,齊齊種米、吃飯、生活、分享藝術,亦有招募中學生參與。雖然之後因藝術祭漸商業化,被指欠深刻地區工作而生出負評,惟要令鹽田永續,吸納義工很重要,望未來亦有合身的計劃出現。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