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醫師醒你 防燥滋潤貼士

on.cc 東網

更新於 2018年10月21日05:30 • 發布於 2018年10月21日05:30 • on.cc 東網
雪梨麻黃瘦肉湯有潤肺止咳、清熱降火功效,味道清甜不油不膩。(蔡浩文攝)
雪梨麻黃瘦肉湯有潤肺止咳、清熱降火功效,味道清甜不油不膩。(蔡浩文攝)
粟米有豐富纖維及營養,加上味道清甜,是入秋後強健脾胃的最佳蔬果之一。(蔡浩文攝)
粟米有豐富纖維及營養,加上味道清甜,是入秋後強健脾胃的最佳蔬果之一。(蔡浩文攝)
栗子是入秋後的時令食材之一,味道清甜美味。(蔡浩文攝)
栗子是入秋後的時令食材之一,味道清甜美味。(蔡浩文攝)
太子參可以混合紅棗、石斛及瘦肉煲成湯水,有補脾益胃、不寒不燥。(蔡浩文攝)
太子參可以混合紅棗、石斛及瘦肉煲成湯水,有補脾益胃、不寒不燥。(蔡浩文攝)
野菊花性味辛、苦、涼,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蔡浩文攝)
野菊花性味辛、苦、涼,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蔡浩文攝)
陳玉瑜博士謂,秋燥又分為涼燥及溫燥,不宜過量進補,最好挑選性質溫平的食材或藥材煲成湯水。(資料圖片)
陳玉瑜博士謂,秋燥又分為涼燥及溫燥,不宜過量進補,最好挑選性質溫平的食材或藥材煲成湯水。(資料圖片)

秋天雖涼快舒適,但由於空氣乾燥導致皮膚痕癢外,亦會引致多種呼吸道不適的症狀。醫學博士後兼註冊中醫師陳玉瑜建議,可選擇以下幾種食材,趕走秋燥。陳博士謂,秋燥分為涼燥及溫燥,前者因秋涼氣燥氣而發病,後者則是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因此,在挑選滋潤食材調理身體時,要注意其性質是否溫平,可同時適用於涼燥及溫燥的體質。

1. 秋梨化痰止咳

古有云「秋燥潤腩梨為先」,陳博士謂梨是百果之宗,適宜性比蘋果還廣泛,有潤肺、化痰、止咳、退熱、降火及清心等功效。可將鴨嘴梨加南北杏、瘦肉、蜜棗煲成湯水。做法是將鴨嘴梨洗淨去芯後連皮切塊,洗淨南北杏、蜜棗、黃麻及瘦肉。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中,注入8碗水煲滾後轉小火煲多2小時,用少許鹽調味即成。

2. 粟米強健脾胃

陳博士表示,入秋後不宜過量進補。粟米是其中可強健脾胃、不燥不寒的蔬果之一。粟米清甜亦含有豐富纖維,除可配以紅蘿蔔及瘦肉煲成湯水外,亦可簡單混合蛋漿炮製成湯羹,進食更多膳食纖維,幫助消化及強化腸胃。

3. 栗子益氣養胃

栗子是秋冬時令食材,味道分外清甜粉糯。陳博士引述《別錄》指出,「栗子益氣、厚腸胃」。不但可以烚熟當零食,亦可煲湯或燜煮。栗子去殼去衣後,可加雞肉或雞塊,用少許蠔油、生抽、老抽及冰糖燜煮成菜式,有效提升食欲,有養胃補腎氣作用。

4. 太子參生津潤肺

不少人都會在入秋後出現喉嚨乾涸、乾咳等症狀,原因是「秋應肺而養收」。身體比其他季節更容易出現津氣乾燥的現象,肺部寒燥影響,而出現燥熱症狀。陳博士謂,可將性質溫平的太子參,加入紅棗、石斛、瘦肉及生薑,簡單煲個生津益脾胃湯水。做法是將所有材料洗淨,注入10碗水,煲滾後轉小火煲多2小時即成。

5. 野菊養陰清熱

若沒有時間煲湯水,不妨用野菊花配以蜂蜜沖飲,亦是入秋後清熱解毒、養陰潤燥的良方。野菊花性味辛、苦、涼,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至於蜂蜜則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潤燥止咳等作用。兩者混合沖飲,是簡單又方便的滋燥配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