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三界五行:無欲無求 自然自在

on.cc 東網

更新於 2019年10月21日06:00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1日06:00 • on.cc 東網
六欲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所誘發的六種生理欲念。(互聯網)
六欲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所誘發的六種生理欲念。(互聯網)

七情,中醫一直沿用中華醫學始祖黃帝所講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儒家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佛家是:喜、怒、憂、懼、愛、憎,欲。

六欲,由:眼、耳、鼻、舌、身、意所誘發的六種生理欲念,佛教把這六種欲念的根源視為六根。眼誘發見欲,耳誘發聽欲,鼻誘發香欲,舌誘發味欲,身誘發觸欲,意誘發意欲。

如何有效讓七情六欲回到正覺?《心經》是較容易理解,較容易付諸行動,較容易修成正果的一篇佛經。《心經》較為人熟悉的版本是唐三藏譯的版本,唐三藏譯本開首句是「觀自在菩薩」,而不是「觀世音菩薩」,這是唐三藏的智慧。唐三藏取西經回來,李世民在首都長安建慈恩寺,讓唐三藏靜心在寺內的大雁塔翻譯佛經。為了避「世」字諱,唐三藏變通把「觀世音」譯為「觀自在」。這篇佛經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做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七情六欲回到正軌,正覺修成正果,就「無無明」,無明就是不明、不清不楚,無無明就不愚昧,六根清淨,無欲無求。「無智亦無得」,無智,是沒有俗世對色聲香味觸法的欲念,捨去了這六種欲念,就有到達彼岸的智慧,「無老死」,「無得」,「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安享天年。

所以說,《心經》是令苦難、苦惱的人,渡過苦海,到達彼岸的智慧。

方向宇

東網網站 : https://on.cc/

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