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2047的上半場】 九七前後出生的一代:2047年不是大限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8月26日07:35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6日04:42

筆者按:「2047年的上半場與下半場」是一條褲即將推出的新劇,中場休息前的「2047年的上半場」由16位1997年後出生的一代親身展述人生的上半場,中場休息後的「2047年的下半場」則由4位專業演員透過訪問已退休的人士,再在舞台上講述他們的人生下半場。本文會談論「2047年的上半場」,「2047年的下半場」則另文再述。

1997年是香港歷史標誌性的日子,回歸前後幾年,香港本地劇團紛紛演出關於香港人身份認同、香港前途的劇目。《基本法》承諾的「一國兩制、50年不變」,現在距離那2047年的限期仍有約一半的日子,本地劇團一條褲已急不及待以劇論政,推出「2047年的上半場與下半場」,記者訪問了五位參與「2047年的上半場」部分的大學及大專創作成員,理解他們如何看待當下與想像未來,特別是大眾都稱為「大限」的2047年。

97年前後出生的16位創作成員都是報名參加公開招募,經挑選後參與此次的創作與演出。從4月起,他們便開始籌備「2047年的上半場」,投入編作劇場,把自己的親身感受、經驗、對未來的想像寫進劇本,反映他們的香港意識及歸屬感。香港人對於回歸 沒有任何發言權,這次創作彷彿是一次香港人對香港未來的前途當家作主,紀錄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從當今過渡到2047年的心聲。

代表接受訪問的五位大學及大專創作成員,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就讀商科的翁幗婷(Jocunda)及中文系的梁雋昊(Ivan)、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就讀旅遊及酒店管理高級文憑課程的何潔瑩(Jamie)、香港教育大學就讀英文系的李翊琳(Amanda)、香港大學就讀歷史系及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的李樂揚(李樂)。

獲前輩信任 自由想像未來

編作劇場的特色是演員共同創作新劇本,一群只有數年踏台板經驗的學生一起寫下2047年的歷史新一頁,甚具挑戰性, 幸好,經驗豐富的劇場導演胡海輝從旁指導。

整合16個人的意見寫於劇本裡,想想就是艱巨工程。對時事敏銳、健談的Ivan指,16位成員分為小組,按導演胡海輝定下的框架創作。

說話淡定,緩急有致的Jocunda則驚訝自由發揮及創作空間之大,「我以為胡老師只拿我們作素材來編寫劇本,現時我感受到他真誠的指導,尊重及信任我們。」坐姿端正、分析能力強的Amanda則指,胡老師不會限制他們提出的內容與思想,反而給予舞台操作上的意見,豐富作品的戲劇性。「甚至有一段演出,我們問胡老師的意見,他叫我們不要自我審查,說現時香港還可以容許我們有創作自由。」

自言不是政治冷感,但甚少身體力行的Jamie,本來打算透過創作加深政治知識,欣賞胡老師以不同方法刺激他們的想像。聽著聽著,多希望2047年的香港前途方案,是香港人在自由無限制、受信任及尊重的態度下寫成的。

未來預言書 開心事才可撐下去

讀大學,總有不同講座教你生涯規劃。可是,對二十歲出頭的學生來說,想像2047年,想像五十歲的自己,定必覺得遙不可及 。參與這個創作卻猶如叫每個人揮筆寫下自己的預言書,盡早思考人生,更同時寫下香港的預言書。

訪問一刻,他們擔憂著不能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香港樓價高沒有地方居住、工時太長、自由民主慢慢消失,同時也坦言,五年後已經很難想像。然而,他們因《基本法》拋出來的2047年限期,被迫去想像28年後的未來。面對香港政治衰敗、社會制度崩壞,大白象工程此起彼落,創造政治新局面的年輕人不是被DQ就收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認為2047年是「負面」、「黑暗」、「憂慮」、「絕望」、「臨界點」、「世界末日」,自然不令人驚訝。

殘酷現實放在眼前,無處可逃。被其他創作成員形容為「阿愁」的Ivan,經常對香港政局發出「個政權係咁,現實就擺到明係咁㗎啦」,「你估雞蛋撞高牆好馨香啊?」,自言雨傘運動後的無力感重,但經過這兩個月的創作,以及六七月抗爭運動的變化,卻有所領悟及變化。

他負責寫一封給2047年香港的信,「儘管現在很絕望,也不能一直覺得未來是絕望的,我發現我要想一些開心的事,才能寫下去,才能撐下去。」他一邊說,閃爍的眼神彷佛投映著這幾個月令人感動的抗爭畫面。「我都想自己可以參與或改變2047年的香港。編作劇場鼓勵不同角度的思考,令我明白要改變不是一時三刻的事。」Ivan 說。Amanda笑說,這個想法有少許「阿樂」的身影。

一直禮讓其他人先發言,經常負責補充其他成員的觀點的李樂提醒,「我們相信,今天你的想法,間接影響了未來所發生的事,從2019年想像出來的2047年,其實推動著2047 的去向。」

「我們大多是97年後才出生的,所以對回歸時的狀況並不了解,於是我要從70年代開始探索香港,了解當時的人的想法,不同的事件令到當時的人如何變化。原來看似無傷大雅的事情或純粹是個人感受都會影響當時的施政、規條的制定及實施。」Amanda分享到。或許,回歸後的壓迫,特別是這兩個月在香港人身體烙下的悲憤,並不是徒勞無功,反而鞭策我們,未來是自己創造的。

2019 年,香港「確診患癌」

要預想未來,就要觀照當下,歷史總是重覆發生。除了回看九七,Amanda指出,2019年的當下,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眼前因「反逃犯條例修定」揭露出的政府漠視民意、警察濫權及失職、政治檢控抗爭者等事件發生後,自我審查、白色恐佈比比皆是,香港人擔心的2047年自由喪鐘,Jocunda一言中的,「可能不用等到2047年了。」

劣勢如猛獸般噬來,未來讓人愈來愈恐懼,他們會選擇凝結當下還是接受變化?Jocunda的回應令人哭笑不得,「這個當下……當然要變,希望變好」。

Ivan戳破一個迷思,「不論是1997年或2047年、變好或變壞都不是在一天之內的變化 。」九七回歸當天也有很多外國媒體聚集在香港,希望見證零時零分,香港好像被施了魔術一樣改頭換面,但事實沒有發生,「我覺得2047年7月1日,香港人也是如常起身返工。」所以他覺得,癌細胞一早潛伏在你的身體裡,一步步使你的身體變壞。

回歸後,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干預由遮遮掩掩到變得肆無忌憚,一國兩制彷彿正在瓦解,在Amanda看來,存在多年的病毒已浮上表面,而香港被診斷出患癌的時刻,就是2019年。「如果2047年是香港政治歷史標誌性的一年,2019年也是香港政治歷史關鍵的一年。」

面對這兩個月每天也有荒謬、光怪陸離、反智的新聞「呯呯呯」般襲來,到728晚上上環子彈「呯呯呯」,香港人幾乎每日也處於憤怒、憂慮、傷心、難過的狀態中。時局發展超越許多人的想像,創作劇本中的他們也受到影響,「四月及七月,我們都寫了一封給未來的信,但焦點很不同。四月那封信,我多談自己,少談政治;七月那封信,我多談政治。」Jamie說,這些實在的感受會透過加強情感的表達及演繹的力度,紀錄在舞台上。

你站在台上 你就是未來的曙光

喜歡演戲的他們,喜歡在舞台上演繹不同的角色,抽離自己,但今次在舞台上做回自己,發出自己的聲音,把感受寫進創作中。編寫一個28年後的劇本,並不簡單,在時局混亂的當下,更非易事,李樂坦言擔心七月寫的故事,到九月演出時已變得過時。然而,猶如Ivan所說,由6月9日的示威到今天,沒有人想過抗爭運動會持續下去。不論是遊行示威、罷工,不同形式的抗爭仍鍥而不捨地進行,場景可能是街頭、商場,甚或舞台。Ivan希望舞台劇能成為上一代了解他們的渠道,Jocunda則希望透過此次舞台劇傳達信望愛。借用胡老師鼓勵這群年輕人的一句,「你站在台上,你就是未來的曙光。」姑勿論2047年是否喪鐘,但可以肯定的是這28年仍有無限可能性。

——

《2047 的上半場與下半場》

日期:14-15/09/2019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詳情請按此

(本文為贊助內容)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