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預防大腸癌】為什麼要做大腸癌篩查?關於大腸癌篩查你不可不知的5件事

Esquire HK

發布於 2020年05月30日03:22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大概每六個新增癌症患者中,便有一個患上大腸癌,香港政府亦因此提供大幅度資助給適齡人士進行大腸癌篩查計劃;不過到底大腸癌篩查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大腸癌篩查?做大腸癌篩查又有什麼風險?今次Esquire便請來賢林醫務中心的林佑叡醫生,跟大家分享一下大腸癌篩查你要知道的5件事。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為什麼是做大腸癌篩查?

在大多數情況下,大腸癌這可怕殺手是由息肉演變而成的,而其中過程相比其他的癌症例如肺癌等通常要緩慢一些,動輒便是五年甚至十年;所以在健康腸道裡生長出息肉再發展成癌症腫瘤的漫長過程裡,只要進行適當的篩查及早發現息肉並加以切除,便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形成。

而就定義而言,受篩查(Screening)人士應該是沒有任何病徵的,相反如有相關病徵例如大便出血或腹痛等,病人便應直接求診再由醫生診症安排適切的檢查。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大腸癌篩查是什麼?

具體來說,大腸癌篩查大致有四種方法,分別是化驗大便隱血、大腸電腦掃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大腸鏡檢查。大便隱血只需將糞便交到化驗所化驗,所以沒有內窺鏡的檢查風險,但缺點是準確性較低(低至只有七成左右),且需每年進行;大腸電腦掃描或乙狀結腸鏡兩項篩查方法的入侵性似乎比大腸鏡要低,但與大便隱血一樣,其檢測大腸癌的準確性依然遜色,因此亦是較少人採用。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而大腸鏡檢查則是內窺鏡檢查的一種,醫生會把軟身長管形的儀器(即大腸鏡)從病人肛門伸入大腸裡,並透過大腸鏡前端的鏡頭,實時在電視屏幕上檢查腸道內壁是否有病變(例如腫瘤和息肉等等)。另外,病人在進行大腸鏡前必須戒口和飲用瀉藥,務求把腸道內的糞便盡量排清,令醫生可以清楚仔細地檢查腸道。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以大腸鏡進行篩查,相比起大便隱血、電腦掃描,甚或「不入流」的腸癌指數抽血化驗,除了更高的準確度外還有一項明顯優勢,便是介入(Intervention)性,即是倘若在篩查過程有所發現,醫生可以即時作出相應處理透過大腸鏡把息肉切除,而無需另作安排,這是其他篩查方法都無法做到的。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大腸癌篩查有什麼風險?

大便隱血測試對身體基本上沒有實質風險,不過準確性相對較低;而大腸鏡如上文所說篩查效果更佳,整體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然而進行大腸鏡理論上仍有少許潛在風險,包括大腸損傷、流血,甚至刺穿腸道,以及麻醉風險等等。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什麼人需要做大腸癌篩查?什麼人不適合做大腸癌篩查?

參照國際指引,一般來說50至75歲人士﹐即使沒有任何病徵也建議進行大腸癌篩查,倘若有相關家族史或本身腸道有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也會早於50歲便建議進行篩查。至於75歲以上人士便需要按風險利弊作個別評估,再決定是否值得進行篩查。而年紀太大的長者或長期病患者,由於風險有機會高於效益,因此有可能不適合進行大腸癌篩查。所以這類高風險人士和其家屬在考慮大腸癌篩查前,應先聯絡醫生診症及作相關討論。

延伸閱讀:大腸癌早期難發現!大腸癌2大先兆及症狀你要知

▲ EsquireHK.com
▲ EsquireHK.com

資料提供: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林佑叡

**Follow us on: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