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獨立書店 每周一書】療傷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7月19日11:14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9日11:14

什麼傷最難痊癒?情傷?還是政權暴力對人民造成的傷害?找到療傷的方法,才能走得更遠。閱讀,或許也是一種方法。

清明堂推薦了美國作家庫特.馮內果的自傳《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馮內果與讀者分享了叔叔教給他很重要的一堂課:如何可以快樂。他曾跟叔叔坐在蘋果樹下談天說地,叔叔嘆道:「如果這不是美好,真不曉得什麽才是」,要馮內剛好好留意自己感到快樂時刻,從最微小的瞬間得到安慰。

田園書屋選擇從政權暴力對人民造成的暴力切入,介紹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應》。此書紀錄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在1971年進行一個關於獄警對犯人野蠻行為的實驗,並以「路西法效應」指出人性的「惡」,是可以人為在特定情境下,或是直接由情境造成的。三十多年後,作者重新審視這項實驗發現要改變,就要找出權力來源。 樂文書店則推薦 Timothy Snyder 的《暴政》,從20個歷史教訓中反思公民社會與自由的重要性。

解憂舊書店推薦的《小說藥方》,以書入藥。無論是悲傷、心碎、憤怒,還是感冒、便祕、耳鳴等,作者都「對症下藥」,如心碎可服《簡愛》,憤怒請服《老人與海》,廣場恐懼症患者則服《砂丘之女》等。序言書室選擇 Bessel van der Kolk 的《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指出心靈創傷的嚴重性。

清明堂:馮內果《沒有國家的人》

以幽默辛辣的筆鋒聞名的美國作家庫特.馮內果,在1969年發表了經典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這本融合科幻與諷刺的抗爭小説。主角Billy Pilgrim是位參與二戰的美軍,饒幸從德勒斯登轟炸中存活下來,飽受精神創傷的他從此捲入一連串越發離奇的事件,當中包括遇到外星人,穿梭時空,還碰上一個妄自尊大,相信“軟弱的人都該死”的前哈佛教授兼百萬富翁。

《第五號屠宰場》剛出版的時候,被列入了美國多閒學校及圖書館的禁書名單,有人不喜小説所呈現的反建制思想,也有人認爲小説中的用語猥瑣和場景描述有損道德,北達科他州甚至有學校把書投進焚化爐裏燒毀。對此,馮內果寫了封抗議書給該校的主席,他在信中寫到“…書本對擁有自由的人來説爲何是神聖之物,是有很好的原因的…曾有國家因爲憎恨書本,焚燒書本而被宣戰。如果你是真正的美國人,必須讓一切思想理念自由地在你的社區裏得以通傳,而非只限於你自己相信的。“

馮內果在2007年逝世,享年84嵗。他在去世前的兩年,出版了《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在這本傳記裏,馮內果道出自己的叔叔曾教了他很重要的一課:如何可以快樂。

 “我那已過世了的Alex叔叔,是位很好的叔叔。他是我父親最小的弟弟,哈佛畢業生,無兒無女,老實地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州從事人壽保險銷售。叔叔他飽覽群書,很有智慧。他對人類的主要抱怨,就是他們極少去察覺快樂的時刻。夏天,我和叔叔坐在蘋果樹下喝著檸檬汁,蜜蜂嗡嗡般懶洋洋地談天説地,Alex叔叔會突然打斷那愜意的閑聊,嘆道:如果這不是美好,真不曉得什麽才是。( If this isn’t nice, I don’t know what is.) 所以我現在也會這樣做,我的孩子們,孫子們亦然。我懇請你好好留意自己感到快樂的時刻,在某個當下可輕嘆,或低語,或思索:如果這不是美好,真不曉得什麽才是。“

在此祝願香港的人們,可以從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得到安慰。誠然,快樂不能讓斷骨癒合,不能為傷口止血,但快樂能令痛楚變得比較容易忍受,身處這艱難混亂的時際,這或許是我們唯一能期盼的。

田園書屋: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應》

本書是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2007年出版的著作,記錄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在1971年進行一個關於獄警對犯人野蠻行為的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實驗中安排了二十四名身心健全的男性,一半的人扮演囚犯,另一半則扮演獄卒;在原本預計持續兩周的計劃中,僅執行了六天便被迫中斷,因為當時無論監獄內外,情況皆已全然失控。原來在特定情境或氛圍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性格脾氣,都表現出了惡的一面,人性中的「惡」,是可以人為在特定情境下,或是直接由情境造成的,這就是著名的善惡理論──路西法效應。

三十多年後,作者重新審視這項實驗:「如果你要改變一個人,就要改變整個情境;如果你要改變情境,就要找出權力來源。」他認為,若想改變上述的任何一種結構之惡,都應該從推翻權力來源開始。

當前香港正被路西法效應籠罩著,警察和民眾的對立日益加劇,雙方都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政權暴力對人民造成的傷害能否痊癒?答案是否定的,在名存實亡的一國兩制下,權貴們正躲在高處俯視蟻民,冷笑著玩弄權術,他們信奉的是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後管它洪水滔天……

解憂舊書店:Ella Berthod, Susan Elderkin《小說藥方》

作家D.H. 勞倫斯説:「人將自身疾患投射至書本中—在書中重複並再現自己的七情六慾,如此學會主宰。」《小說藥方》是一本醫療指南,不過稍微另類一點。書目治療師Berthod和Elderkin精心篩選超過三百種病症、七百款解藥。無論是悲傷、心碎、憤怒,還是感冒、便祕、耳鳴等,作者都開一帖藥方,如心碎可服《簡愛》,憤怒請服《老人與海》,若得了廣場恐懼症就要服《砂丘之女》等。作者以幽默筆觸,運用文學為讀者療傷。書裏還有一些有趣的書單,如治療漫遊魂的十本小說。本店的英文名字是源自這本是的英文原版《The Novel Cure》呢!

樂文書店:Timothy Snyder 《暴政》

如果你了解歷史,就會知道強權之下無自由;如果你回顧過去,就會知道高牆之後無沃土;如果能冷靜思考,就會明白明星式的崇拜不過是曇花一現,當激情退去、神話不再,徒留的是蕭條的大街與消極的未來。

這是狂暴、紊亂的時代,是強人當道、空話與謊言漫天飛、價值觀扭曲,人人以自我利益為最大化,枉顧公眾需求與平等自由的年代。

每件事都發生得很快,消逝得更快,而在這過於匆促、虛假多過真實的一個個瞬間,如何抉擇、判斷、掌握真實的樣貌和站穩應有的立場,是我們亟待面對的迫切問題。

序言書室: Bessel van der Kolk《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此書作者以30年臨床治療創傷患者的經驗,指出受過心靈重大創傷的人,因大腦保護自己的本能,會不斷輪迴受傷時的反應,發出警報提醒,傷痛又要來了。而這種大腦反應,往往沒有相應的治療,即使患者意志有多強,也是不能克服的。所以明明事件已過,人卻仍走不出過去,長期抑鬱,甚至做出自殘行為。很多人會怪責他是軟弱,是沉迷往事,想不開,連自己的情緒也控制不住,而忽略了身體心靈的共通關係,才是某些人擺脫不了痛苦的原因。書中大量例子可見,尤其是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造成的創傷,影響最為嚴重。近來的民間抗爭中,政府不理民意,以警察阻擋示威者,造成大量衝突。當中有很多是新一代年輕人,都是香港未來的支柱。希望政府好好回應民意,不要再對市民造成心靈和身體的創傷,否則只會傷害整個社會的現在與未來。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