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專訪】大辯論過後 黃遠輝:土供組只是諮詢架構 我找唔到數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1月16日11:23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6日11:14

去年 4 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近 20 名成員,在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陪同下,於政府總部演講廳宣布「土地大辯論」開鑼。小組主席黃遠輝和副主席黃澤恩坐在寫有「增闢土地,你我抉擇」的藍綠色巨型佈景板下簡介諮詢文件,逐一解答傳媒提問。

8 個月後,小組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惟據稱政總演講廳正在裝修,於是正副主席二人只獲安排在大堂的「咪兜」棟篤企了個多小時,回應提問;記者亦只能席地而坐打稿。如果大辯論真如外界所指是「大龍鳳」一場,這台戲最後一幕可謂冷清非常,彷彿當初賣力叫好叫座的達官貴人已提前離席,只剩零落掌聲。

黃遠輝在開展諮詢當日已表明,各土地選項「不會無痛」,但仍希望社會上不同持份者能發表意見。至提交報告後,這邊廂有民間團體狠批評報告客觀性成疑、為明日大嶼搭橋鋪路,那邊廂有高爾夫球總會「感到震驚」,似乎兩邊不討好的情況下,黃遠輝的看法不變:

「一定有人嘈㗎,預左㗎。我們一直說,無一個選項係無痛,」他語重深長,「但當大家看到社會大多數人作出的抉擇時,大家就應該為『大我』的利益,解決香港土地供應問題。」

作為今次「大辯論」的主角之一,黃遠輝有何觀察、感受?素有「公職王」之稱的他,又如何看待此等諮詢委員會在社會爭議中的角色?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左)、副主席黃澤恩(右)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左)、副主席黃澤恩(右)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左)、副主席黃澤恩(右)

*             *             *

趕交報告 為顯土地問題逼切性

提交最終報告後兩周。黃遠輝捧著一份釘裝好的報告,及頭銜為「土供組主席」的卡片,踏進尖沙咀某咖啡室。

「原來,如果出去揾人 print 這種 report,要預留兩個星期,」黃遠輝興致勃勃地解釋,自己和記者手中兩本報告的分別,「因此我們當時差不多通宵,用自己 printer 印了三、四百份,分派給記者,及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

小組最終在去年 12 月 31 日提交報告,有人質疑時機,認為是看準市民沉醉在節日氣氛當中,意圖為諮詢草草作結。但黃遠輝的版本不是這樣。

黃遠輝形容,既因為諮詢規模龐大,亦因議題敏感,土地大辯論是他做過最艱鉅工作,小組連聖誕也無假放 — 12 月 27 日開完最後一次會議,敲定報告內容,剛好趕及在 2018 年結束前交報告。

「其實 1 月 3 日交都得㗎,差 3 日,有什麼問題?問題就是那種精神,我們要告訴大家,土地問題有逼切性,大家要共同解決問題 —— 要快!」

經過十多個月的風風火火,大辯論是真如政府所言的凝聚共識,還是終究各自表述,社會自有公論;但黃遠輝在訪問中強調最多的一組數字,是「逾 2 萬 9 千份網上問卷,3011 個隨機抽樣電話調查,130 條質化意見」,意思是 — 今次公眾諮詢,真的是非常、非常廣泛,非常、非常深入。

無疑,黃遠輝對今次自己領軍的諮詢,是滿意的。

「當然,你事後問我,有沒有可改善的地方?我覺得是肯定的 — 有多一點時間,肯定會做得更好,報告會寫得好得多。」

「以前其他諮詢報告出爐,很多人會話,『喂,好似未諮詢過我?』但至少,今次沒有人會質疑這份報告是按照政府意願而寫,很少這種批評。」

黃遠輝又以戲劇為喻,指市民在今次大辯論中,很快投入角色,全情參與在諮詢活動之中。

「這議題最初出台,大家都話 『假諮詢』、『偽命題』,說『無土地供應短缺,是土地分配問題』。但當我們去到公眾諮詢場合,絕大部分人已不談論這個問題 — 因為(土地短缺)根本是實實在在,可謂有血有肉的問題。」

黃遠輝攪拌眼前的咖啡,「就像這杯咖啡,其中可能已有十幾蚊,是用來交租,係咪?」

黃遠輝
黃遠輝

黃遠輝

*             *             *

諮詢為接觸「沉默大多數」 相信與學者「和而不同」

但市民投入被諮詢的「角色」,是建基於他們對問題根源的準確掌握嗎?

早在諮詢正式開展前,不少學者已批評,政府將諮詢定性為純粹探討「土地供應」問題,旨在尋求「開拓土地來源的共識」,但土地資源該如何分配、如何發展、如何規劃等問題,卻一概被排除於討論議程之外。

至諮詢結束,土供組上載報告原始數據至網站,民間組織本土研究社發現,報告的質化意見分析部分,當中不少來自社交媒體及傳統媒體的報道,均是引述黃遠輝及政府自己的言論,甚至連土供組的 facebook 帖文亦被納入民意分析,難免有「自己 quote 自己」、「製造共識」(manufacturing consent)之虞。

「其實我一開始時已經講,這不是『大辯論』,最多只能做到一個『土地大討論』,因為辯論 — 是我要說服你,」黃遠輝說,「但往往是說服不到㗎,我只能收窄分歧。」

不過他又認為,假設每個選項都有一成直接受影響的人反對、一成既得利益者支持,剩下約八成非直接相關人士,如果一個選項獲六成受訪者支持,已算具充足民意認受。

「今次公眾諮詢,就是希望觸及中間百分之八十的人,即社會上的沉默大多數,究竟點睇?」

報告總結公眾諮詢結果,顯示在量化分析方面。近八成人支持發展棕地,六成人支持填海興建「東大嶼都會」人工島,逾一半受訪者支持發展包括粉嶺高球場在內的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黃遠輝認為,結果反映大部分港人立場持平,能基於土供組提供有關各選項的利弊進行分析,權衡輕重後表態。

黃遠輝又相信,即使對是次諮詢提出最根本性質疑的學者,和他本人亦不過是「和而不同」。

「他們不會否認,今天的香港需要地,但方法可能有點不同,」黃遠輝說,「不少說法是,『你要先做棕地』 — 好,但做完棕地,斷估已是 10 年之後!難道棕地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然後我們再慢慢開展其他前期研究、才講長遠土地儲備?」

黃遠輝指,根據小組估算,香港在未來 10 年將會出現 815 公頃土地短缺,報告現提出的各短中期選項只能提供合共 320 公頃地,社會不應執著於先後次序,遑論摒棄任何一個可行選項。

「全部必須要開展,根本做晒都唔夠數。」

橫洲棕地(資料圖片)
橫洲棕地(資料圖片)

橫洲棕地(資料圖片)

*             *             *

粉嶺高球場爭議 望反對者為「大我」著想

小組在報告中提出的「3 + 5」土地選項中,收回 32 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備受爭議。高球會等當然反對,支持一方亦質疑何不全數收回。黃遠輝認為,從小組收集得來的數據可見,民意並非壓倒性地支持全數收回高球場用地,小組的建議,完全是按照主流民意作出。

黃遠輝在訪問中反覆主動提到,局部收回高球場建議被批「影響商界傾生意」,甚至形容為「迫害」紜紜。本身也打高球的黃遠輝說,如果他還是粉嶺高爾夫球會會員,他也可能會反對收回球場,但他希望反對者能看到報告反映的主流民意,為「大我」的利益著想。

黃遠輝又講及,自己近年通常去西貢滘西洲,或深圳觀瀾湖打球,他形容滘西洲風景怡人,設計比粉嶺更具挑戰性,相反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優勢,只限於歷史悠久。

「他們說我們(土供組)不懂高爾夫,我們小組有幾個成員都喜歡打高球,我直頭知 Hong Kong Open (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點搞!」黃遠輝笑道。

「而家發展的 32 公頃,是舊球洞那邊,搞 Hong Kong Open 時只是用來泊車。而家把地收返回來,Hong Kong Open 都仲搞到。」

話雖如此,特首林鄭月娥近日就表示,政府仍等待另一份民政事務局就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進行的檢討結果,屆時才再決定是否局部發展高球場用地。林鄭月娥又表明,如果政府對所有報告都「照單全收」,「未必是一個負責任的行為」,於是外界紛紛憂慮,大辯論才剛落幕,政府轉頭已在「諗縮數」。

黃遠輝認同林鄭的想法,因為小組由始至終強調,報告只從「土地供應」角度出發,平衡康樂、體育政策並非大辯論關注,政府有責任將兩份報告一併考慮。

「但考慮之後,政府最後作了什麼決定,他們都需要向公眾清楚解釋,」黃遠輝強調,「兩份報告,絕不能用量化方式去比較,亦不能將兩份報告加埋除二。」

2018年3月29日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周諾恆與社民連成員陳文威到粉嶺高爾夫球場示威。(社民連圖片)
2018年3月29日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周諾恆與社民連成員陳文威到粉嶺高爾夫球場示威。(社民連圖片)

2018年3月29日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周諾恆與社民連成員陳文威到粉嶺高爾夫球場示威。(社民連圖片)

*             *             *

「揾我找數?我找唔到數」

訪問開始前黃遠輝已明言,一定要準時離開,因下午還約了另一間媒體訪問。近日訪問一家接一家的他笑言,明白大家都關心政府會否把報告建議全數落實。

黃遠輝素有「公職王」之稱。自2003 年,他應邀加入房委會財務小組,負責管理出售屋邨物業售予領匯得來的 320 億元,城規會、市建局、房協、博物館諮詢委員會等,黃遠輝都做過。土地大辯論開展後,不少人批評土供組只是公關,為了政府既定議程擺平民意,就如以往其他諮詢。

就算土供組已老老實實做好工作,如果政府一個「屈尾十」將報告放落櫃筒底,不少人擔心黃遠輝隨時成為「周永新 2.0」。

記者問黃遠輝,香港行政機關非民選產生,社會每次討論具爭議性政策時,既沒有執政黨去為政府背書,小組往往只屬諮詢架構,是否香港政制先天缺陷?委員會主席會否因此感委屈、「唔抵」?

黃遠輝思考半晌,道:「我又無從『唔抵』的角度去諗……」

「我的出發點,是這事應不應該去做?我會問自己,為何要做?難唔難做? —— 好難做啦當然,會不會比人鬧? —— 梗係比人鬧啦。」但做了多年房屋、規劃相關工作,黃遠輝自言很清楚土地申請改劃困難,公屋建屋量落後,他看不到推搪工作的理由。

黃遠輝又認為,就算小組可推動一次公投,也未必比今次諮詢方式更好。「如果純粹用選票 — 即像台灣,有十幾個議題去公投,這樣也變了只有量化意見。」

以英國脫歐為例,贊成脫歐的 52%,擊敗留歐的 48%,黃遠輝眼中,這正反映純以量化分析正反意見的不足。

「有質化(分析),其實是好的,就像我們做了問卷、又做了電話調查,看看大多數人的意見如何,再用質化意見來比對,看看兩者是否大致相同。」

記者又問黃遠輝,如果小組的報告最終被政府冷待或「打斧頭」,怕不怕市民揾你「找數?」

「揾我找數?應該揾政府找數喎!我找唔到數!」黃遠輝大笑,承認:「咁講啦,我們可以說是 — 一個諮詢架構。」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文/梁凱澄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