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在盧吉道散步】觀景 生感最美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20年02月26日12:08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6日12:08

盧吉道起點處位於凌霄閣旁,一號路段建有山頂纜車辦公室,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平坦的柏油路面只有約兩米闊,斜道不多於1:20,路旁有維多利亞式設計的行人欄杆,每隔100米佇立着相同設計的懷舊街燈。這古樸盎然的氣息是行走駐腳,沿路左面是蕨類和苔蘚滿佈的岩石;右面則樹木參天,樹身普遍約有十米高。從道路上的一石一樹可以知道,眼前景物跟近五、六十年前的盧吉道原貌相距不遠— 因為路上豐富的植物物種,如梭羅樹、白桂木、香 港大沙葉、香港茶等,標誌着這裏未被發展侵擾的原始狀態。而事實上,除了這條柏油路和一些住宅地段,其他位置都屬郊野公園範圍。

從凌霄閣望向盧吉道,一片綠,一片藍。道路跟青葱山脈、海闊天空渾然天成。

本地物種大觀

這天跟隨植物學家吳世捷博士在路上進行自然觀察,更有一些有趣發現。「每到住宅地段一帶,就會看見不少園藝的逸生植物,它們是外來觀賞性品種,應是附近居民引入的。例如大花曼陀羅葉,花冠潔白,呈喇叭狀,單生於葉腋,全株具毒性,種子更具劇毒,可致命。在原產地南美洲,其花朵與葉一般會被提煉為精神藥物,配合巫術的使用,具迷幻功效。」吳博士說。

植物學家吳世捷博士指,盧吉道的生態價值甚高,每一次來都有新發現。

離開住宅地段,就會重現各類本地品種。例如短序潤楠,便經常出現,「這種樹耐陰不耐寒,每逢初夏,一簇簇綠黃色小花會聚生枝頂,初冬則結出青色圓形果實,成熟變藍色。顧名思義,短序潤楠的花梗比其他楠樹短,所以俗稱短花楠。」

還有假蘋婆,橢披針葉形的梧桐科植物, 果實成熟時紅色,會開裂出黑色種子,是雀鳥喜愛食物。而白桂木則是葉片卵狀長橢圓形的桑科植物,褐色果實如桔子般 大,則是果子狸和猴子至愛;白楸屬於大戟科野桐屬,細小而整齊的白花綻放,葉片大多為卵形,基部兩個腺點分泌含糖的液體,脂肪含量很高,最合需要補充體力的飛鳥啄食。

「這裏大部分植物也是本地物種。」吳博士說,它們也許看來不及觀賞性的外來品種奪目,卻是一個環境指標,因為生態平衡亦有賴動物的幫手,「動物協助植物傳播種子,而本地物種的果實才是本地動物雀鳥的主要食糧,所以十分重要。外來物種的適應能力不高,每個品種的數量不多。本土品種的多樣性叢林,其抵禦病蟲害的能力較高,也有利動物藏匿。」

橫生的樹身伸向路旁,路上綠樹林蔭,細看更是一樹一景致。

 

刺葵 Phoenix hanceana
棕櫚科刺葵屬植物,外來物種。

假蘋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別稱七姐果、雞冠皮,為梧桐科蘋婆屬半 落葉喬木植物,是本地物種。

簕欓花椒 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
蕓香科花椒屬,鮮葉、根皮及果皮均有花椒氣味, 被用作草藥,有祛風去濕、化痰止痛功效。

白楸 Mallotus paniculatus
屬大戟科野桐屬,是本地原生小喬木,成長時可高達五米。

雞屎藤 Paederia foetida
為茜草科雞屎藤屬下的一 個種。具中藥價值,能祛風利濕,止咳止痛。

白桂木
Artocarpus hypargyreus
為桑科波羅蜜屬下的一個本地物種。

蚊母樹 Distylium
金縷梅科下的一個屬,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

短序潤楠 Machilus breviflora
科屬樟科、潤楠屬,耐陰不耐寒,常見於香港低地山坡樹林或溪旁。

白皮黃杞 Engelhardtia fenzelii
黃杞屬,常綠喬木,香港原生植物。

山油柑 Acronychia pedunculata
是本港常見的本土植物,多生長在低地雜木林中,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及山油柑。葉 片油細胞豐滿,在陽光映照下可見一點點黃色的油腺,揉碎會有柑桔香味。

香 港 大 沙 葉
Pavetta Hongkongensis
為茜草科大沙葉屬植物,由於1934年首次發表時的採摘標本來自港島,故命名時加入香港。

鴨腳木
Scheffleraoctophylla
為常綠灌木,分枝多,枝條緊密,掌狀複葉。屬本地物種。

黃背櫟 Quercus pannosa
為殼鬥科櫟屬的植物,常綠 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 背黃色。

蕨類植物 Pteridophyte
葉特稱為蕨葉(frond),常依附於樹幹和樹枝上。

露兜勒 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
一種本地野生的固沙植物,形態奇特,果實像菠蘿。

狗骨柴 Tricalysia
茜草科下的一個屬,本地常見灌木或喬木植物。

蒲葵 Livistona
棕櫚科下的一個屬,外來物種。

福氏臭椿
Ailanthus fordii
臭椿屬,喬木,香港原生植 物。高大樹幹,樹冠恰似很多小傘,受香港法例96章林務規例保護。

山烏桕 Sapium discolor
為大戟科烏桕屬,本土物種。

簇簇紫色小花聚生枝梢,彎彎花莖搖曳生姿, 是為花的美態一種。

苔蘚滿佈岩石上,被人留下愛情印記。

路上植物多樣豐富。岩石的狹縫也生出植物。

印度橡樹拱門

山勢曲曲折折,彎度不一的彎拗一個接一個,景物亦不斷換移。接着,便到達西面雨少霧多的雨影區,這一段是架空路,以鋼筋水泥造成的支柱承托,也就是「棧道」。吳博士打趣道, 他小時候也常行盧吉道,且聽過一個傳說:「棧道下有一石龜,石龜每年會向太平山爬升一吋,當石龜到達山頂時, 香港便會陸沉。」關於這座山,這個海港,從地理角度亦有一個講法,遠在1億7千萬至1億5千萬年前,香港是個火山地帶,間歇爆發的火山熔岩形成地貌雛形,後來地殼運動使地形摺皺,6千萬年前出現風化、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今天的山嶺和谷地。而15,000年前冰河時期結束,海平面上升形成維多利亞港。

在棧道遠眺西面的青山和昂船洲後,再往前走,差不多是樹木徑尾段, 此處有一棵極具氣勢的橡樹王─ 印度橡樹。這榕屬植物曾獲國際獎項及素有「外形最奇特樹木」之稱。它龐大的樹身與茂密的氣根,在路上形成一座拱門,甚具氣勢。吳博士估計, 這印度橡樹大概在早年引入,因山頂濕度較高,氣根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養料,所以生長迅速,生命力強。

邊走邊看,便到達西高山郊遊地點,亦即盧吉道終點路段。按一般步速,通常在一小時內便能走畢全程, 隨後可沿夏力道返回山頂纜車站;或經克頓道到龍虎山郊野公園。這天在路上聽着吳博士細訴植物的故事,卻不經意就走了兩三個多小時,「盧吉道的生態價值十分之高,每一次來都有新發現。」

印度橡樹,盧吉道地標之一,其龐大的樹身與氣根形成一座拱門,讓人通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