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在盧吉道散步】後記 以誰的利益為依歸?

明周文化

更新於 2020年02月26日11:58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6日11:58

某天,老伯伯從沙田的家裏出發,以每程兩元的交通優惠,乘坐港鐵到金鐘, 然後轉駁山頂巴士來到山頂廣場。下車後,他一步一步邁向其目的地 — 盧吉道,並在路上撿拾一枝樹枝,剛好高度粗幼適中,就如這路上早為他準備的御用柺杖一樣。

八十二歲的他,安靜地邊走邊看,與沿路行人擦肩而過。走得累,找到一張長石凳,坐下來,然後從背包取來一個橙子,剖開慢用,又在遠眺前面的雲海。

「人老了,沒有什麼好做,就跑來行行。年紀大無用了,不可能從龍虎山郊野公園走上來,只能坐車到這條路行,行一圈就很好。」他說,他愛行山,「凌波的八仙,覆地的大帽,鎮關的獅子,昂首的飛鵝」,過去都是他和好友喜愛「征服」的山嶺,「不過個個都走了。」伯伯說時淡淡然,隨後休息良久,再獨自上路。

香港的步行徑眾多,更有行山指南把各條路徑的難度評級,並說明所需步行時間、路上應有行裝配備,還提醒步行者要緊記與人隨行。而按盧吉道的難度等級, 它彷彿排除一定難度,以平坦、安全、易走見稱,除了老人家,行動不便者也是路上常見的道路使用者,名副其實是人人都能享用的天然無障礙道路。

當道路作為一個公共建設,應以最多市民享用的利益為依歸時,我們的政府又如何在酒店的經濟效益、行人道路使用權、生態和文化價值中權衡輕重?

路上的人期待着黃昏至入夜間的magic hour,紫藍的天空,山下的大廈燈飾剛亮起,一個藍調的維港。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