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首發現中非蟾蜍扮毒蛇頭避捕獵者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10月21日10:26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1日10:26

成年剛果巨型蟾蜍 (Sclerophrys channingi) 雖然只約有 8 厘米長,但非洲的雀鳥、蜥蜴,與蛇等的很多捕獵者都盡量避免獵食之,因為牠們會偽裝成世上其中一種毒性最強、毒牙最長的蛇加蓬膨蝰 (Bitis gabonica) 的頭部。

Credit: Colin Tilbury
Credit: Colin Tilbury

Credit: Colin Tilbury

最新刊於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的報告指,爬蟲學家用了十年時間,對比博物館剛果巨型蟾蜍、來自 11 個剛果民主共和國位置的活樣本,以及加蓬膨蝰樣本,以了解剛果巨型蟾蜍的防禦機制。

大自然中有不同生物都會扮成其他危險生物保住性命,例如北美無毒的君主蝶 (Limenitis archippus) 身上斑紋跟有毒的女王斑蝶 (Danaus gilippus) 一樣呈橙黑色,但這是首次有學者發現蟾蜍會模仿毒蛇。

從俯瞰角度顯示,蟾蜍的身體呈三角形,類似於加蓬膨蝰頭部。團隊亦發現,蟾蜍身上班紋與顏色亦與加蓬膨蝰頭部非常相似,有兩個深啡色斑點、中間亦有一條淺啡色條紋由眼後位置延伸型尾部。除此之外,當蟾蜍感覺到危險時,會發出嘶嘶聲的鳴叫,類似於加蓬膨蝰在攻擊前發出的警告聲。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Credit: Vaughan, E.R. & et al. (2019).

團隊指這些相似之處表明,蟾蜍近乎完美地模仿加蓬膨蝰,是因為兩者的演化史非常接近,都在 400–500 萬年前開始演化而成。更重要是,剛果巨型蟾蜍僅會出現於加蓬膨蝰棲息地附近,蟾蜍才可與加蓬膨蝰共同演化。

雖然蟾蜍的顏色、形狀與斑紋跟加蓬膨蝰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數捕獵者都盡量避免獵食任何看起來與蛇相似的東西,因為一次誤判足以致命。

來源:
Science, One of these is a deadly viper. The other is a harmless toad.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20 October 2019

報告:
Vaughan, E.R., Teshera, M.S., Kusamba, C. & et al. (2019). A remarkable example of suspected Batesian mimicry of Gaboon Vipers (Reptilia: Viperidae: Bitis gabonica) by Congolese Giant Toads (Amphibia: Bufonidae: Sclerophrys channingi).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53:29-30, pp. 1853-1871. DOI: 10.1080/00222933.2019.1669730

文/Alan Chiu 、審核/Edward Ho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