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知多啲:大合唱≠音樂治療 有情緒困擾快求診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9月22日18:44 • 發布於 2019年09月22日20:30
鄭寶君(受訪者提供)
鄭寶君(受訪者提供)
找認同感——有不少網民自發在不同場合大合唱,從中找到認同感或同路人。(資料圖片)
找認同感——有不少網民自發在不同場合大合唱,從中找到認同感或同路人。(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近期有網民發起在不同場合大合唱,到底對紓緩情緒有沒有幫助呢?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及註冊社工周雪甄認為,大合唱沒有治療目標,談不上有治療效果,但有紓緩情緒作用。平時看到新聞不開心,可能獨自在家哭泣,但當在外面與其他人大合唱時,亦即所謂的「集氣」,可以紓緩某些情緒。只要覺得這首歌能夠與自己連結,而且可以寄託情感,已經是一首「好歌」。但須留意,處理情緒困擾與紓緩情緒是兩回事,並不是聽音樂便能解決。如有情緒困擾問題,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和跟進。

釋出安多酚多巴胺 紓緩情緒

臨牀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主席鄭寶君補充,有研究指出人類在聽音樂的時候,腦部的回饋反應(reward system)與進食時相似,很多時都會釋出紓緩情緒的物質——安多酚及多巴胺。不論創作、表演等任何形式的音樂,都會在腦部有類似的反應。音樂一方面可以紓緩情緒,另一方面有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簡單而言,即是we connect」。鄭寶君提到有研究發現,一群人一起聽歌或唱歌,特別是一些節拍感較強如戰曲的時候,人與人的距離感會減少,感覺更親密。某些音樂可以激動人心,因為人們在聽同一首歌曲時,從中找到共同的情感,形成凝聚力。

找共同情感 形成凝聚力

在大合唱中,人們找到認同感或「同路人」。鄭寶君從社會行為角度分析,市民覺得自己在集會中有一個角色,所以在集會中參與合唱;同時,他們因為參與了合唱,覺得自己是認同集會背後的理念。面對當前情况,很多人都希望找到在社會上自己可擔任的角色,合唱可能是其中一個方法。她認為這是既和平而且安全,表達自己情緒和個人感受的方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