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病徵非典型易被忽略 笑得食得 也可能抑鬱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06月23日18:18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3日20:30
(明報製圖、鍾林枝攝)
(明報製圖、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情緒低落,食慾不振,失眠,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就會懷疑患上抑鬱症。

偏偏有些抑鬱症患者情緒激動,煩躁易怒,甚至會大吃大喝,病情容易被忽略。醫生提醒,當一個人情緒走向負面,或經常投訴身體不適,身邊人就要注意。

■問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曾:曾繁光(精神科專科醫生)

■抑鬱症多屬遺傳?

問:抑鬱症徵狀,一定是不開心?

鄭:經傳媒廣泛報道,大眾對抑鬱症已有較深認識。抑鬱症可通過量表初步評估,量表分為兩部分,首先接受測試者必須持續兩星期以上情緒低落,或對身邊事情失去興趣;其次是食慾改變,經常疲倦,思想動作緩慢,集中力下降,有罪疚感或有自殺傾向等6項徵狀中出現4項,而以上徵狀並非因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失調、思覺失調或服食藥物所引起,並影響日常生活,便符合「1+4」的評估標準,可能患上抑鬱症。不過,當中還有「非典型抑鬱症」,患者未必有齊上述徵狀,所以應交由醫生詳細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曾:大部分抑鬱症都與先天遺傳有關,但長時間面對壓力、酗酒或濫用藥物,也有可能引發抑鬱症。發病年齡為15至60歲,但幾歲小朋友及八九十歲的長者也會患上。

■行為突變要留神?

問:何謂非典型抑鬱症?徵狀有何分別?

鄭:非典型抑鬱症也是抑鬱症的一種,只是患者表現出來的徵狀未符合「1+4」的評估準則。其實非典型抑鬱症,只是在實證醫學下病症分類,方便醫生溝通或研究。臨牀上需要因應病人不同情况擬定治療方案。無論是典型或非典型,骨幹都是指一個人情緒走向負面。

曾:約兩成抑鬱症患者,表現未必是抑鬱徵狀,有些可能會好煩躁成日鬧人,甚至有些看起來很快樂,但實際上可能已在思考如何了結生命。有精神解剖學研究顯示,約五至七成自殺者生前已有證據顯示患有抑鬱症,但因未被發現徵狀,結果得不到治療而輕生。曾有個婆婆常說自己心口翳痛,腸胃不舒服,看了很多專科醫生也找不到問題所在,最後轉介來看精神科;陪同一起來的兒子說,婆婆從來沒有說不快樂,但會經常罵人。經詳細問症,發現原來她每晚失眠,常有便秘,體重在一年內減少了50磅,而且因為心口翳痛,間中會為此落淚,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最後確診患有抑鬱症,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大大減輕了心口翳痛的感覺。由於病人沒有不開心或失去興趣等抑鬱徵狀,所以親友難以察覺。因此,最重要是留意日常行為的轉變,例如最近心情突然很差、暴飲暴食等,都可能是情緒問題。

■躁鬱誤當抑鬱 食錯藥亂買樓?

問:既然是非典型,如何確診?

曾:無論是抑鬱症抑或非典型抑鬱症,都無法用儀器或驗血確診,需要靠醫生臨牀診斷。為何醫生有時會建議患者檢查身體,因為有其他疾病也會出現抑鬱症徵狀,例如曾有一個校長,突然有天拒絕洗澡及吃飯,情緒很低落,服用抗抑鬱藥後情况仍未見改善;便懷疑是大腦前額葉功能出現問題,接受磁力共振後發現腦內有一個4厘米腫瘤。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分泌過高或過低、感冒、肝炎,也可能出現抑鬱徵狀,所以為了排除其他疾病,有時也會建議患者接受檢查。

另外,醫生要分清楚患者是躁鬱症還是抑鬱症,由於兩者初期徵狀相似,醫生也有可能走漏眼。如果是躁鬱症患者,服用抗抑鬱藥後情緒會很亢奮,覺得自己好叻,曾有病人試過胡亂購物,走去買鑽石,甚至買了1個2000萬的物業。由於抗抑鬱藥在服用後4至8星期才出現效果,如患者用藥1星期後已表現異常,就要立即轉治療方向。

■不吃藥可以嗎?

問:治療抑鬱症,一定要食藥?

鄭:自從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出現後,治療方面就簡單得多,因為藥效高,副作用較少,但仍未簡單到只靠一種藥或固定劑量就可治療。抑鬱症是長期病患,治療期一般4至6個月,醫生開藥前要先評估病情,例如是否有高度自殺傾向,如病情嚴重便要考慮院舍治療,同時亦可配合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曾: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依然是抗抑鬱藥,藥物有新舊之分,新藥較少副作用;有研究顯示病人在服用新藥後情緒會好轉,不會感到難過,還會有開心感覺。不過,雖然副作用較少,但在服藥初期會有反胃及作嘔的反應,通常一至兩星期後就會好轉。

此外,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月前批准一種含有艾氯胺酮(esketamine)成分的噴鼻劑,應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不過艾氯胺酮成分與俗稱「K仔」的氯胺酮(ketamine)相近,所以對成癮的爭議仍然很大。除了藥物,心理治療同樣有效,而腦磁力刺激治療或直流電刺激治療,對不適合服用藥物或重度抑鬱症病人亦非常有效。

■運動曬太陽助預防?

問:如何預防抑鬱症?

曾:有病人說,抑鬱症既然是遺傳,沒法預防,好悲哀!但其實醫學界在病理上有新發現,其中有研究指出抑鬱症可能是腦內情緒迴環(Emotional Circuits)出現問題,導致神經單元樹突損毁無法傳遞神經信號。這些研究都有助了解問題所在,所以不用灰心。另外,亦有方法可減少病情復發和預防,例如隔日做中等強度運動,曬太陽,多食含奧米加3的魚類,多吃五色蔬菜等。另外,朋友支持及家人互信,都有助控制病情。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唔使睇醫生?」,可登入health.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