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民間高手:拍雲海達人施俊峰 捕捉香港風貌 留下集體回憶

明報

更新於 2019年10月21日18:32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1日20:30
珍惜眼前——雲海及星空攝影,提醒了Tony和會員保護環境。很多景物都變成集體回憶,大家應珍惜所有。(受訪者提供)
珍惜眼前——雲海及星空攝影,提醒了Tony和會員保護環境。很多景物都變成集體回憶,大家應珍惜所有。(受訪者提供)
施俊峰(Tony)給香港的話:「攝影可以提醒我們珍惜環境,相片中的很多景物都可能變成集體回憶。世事無常,凡事珍惜!」(蘇智鑫攝)
施俊峰(Tony)給香港的話:「攝影可以提醒我們珍惜環境,相片中的很多景物都可能變成集體回憶。世事無常,凡事珍惜!」(蘇智鑫攝)
黃金芒草——大東山的芒草,是香港美麗的秋色,由初秋至秋末,芒草由金黃漸變灰白,然後穗花隨風飄散。圖為Tony鏡頭下的大東山芒草,他說每次去拍,景色也不同。(受訪者提供)
黃金芒草——大東山的芒草,是香港美麗的秋色,由初秋至秋末,芒草由金黃漸變灰白,然後穗花隨風飄散。圖為Tony鏡頭下的大東山芒草,他說每次去拍,景色也不同。(受訪者提供)
物換「人」移——2018年2月在歌連臣角黑角頭碉堡拍攝日出。Tony說:「大家本身約好了再去影這碉堡,怎料一場山竹,這碉堡已塌了。」(受訪者提供)
物換「人」移——2018年2月在歌連臣角黑角頭碉堡拍攝日出。Tony說:「大家本身約好了再去影這碉堡,怎料一場山竹,這碉堡已塌了。」(受訪者提供)
緣來緣去——Tony說,天災及城市發展都會令一些景觀消失,無緣再見,令他體會世事無常。(受訪者提供)
緣來緣去——Tony說,天災及城市發展都會令一些景觀消失,無緣再見,令他體會世事無常。(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香港近年愈來愈多人拍攝雲海,拍友鏡頭下的雲海有凌晨、半夜及清早的大帽山、盧吉道、大東山及鳳凰山,香港天文台今年更在facebook講解雲海出現的原理,好不熱鬧!

曾幾何時,施俊峰(Tony)的夢想正是影遍全港不同山峰的雲海……如今男人四十這團火小了,卻擁抱另一個夢想,就是以業餘攝影師身分,把香港大自然風貌記錄下來,作為這座變化萬端的城市的集體回憶。

香港的風景攝影,繼霧鎖香江、新界櫻花盛開、香港星空及水口銀河後,近年冒起、特別熱鬧的正是雲海,有別於外國雲海的山中與雲層仙氣,是香港獨有的在山和樓之間飄盪的超現實畫面。

香港也可看到雲海?對,香港小,但游走城市與山野之間的空間卻很大。天文台為了配合市民的熱情,今年也在fb講解雲海如何出現,從天文台網站的「高空氣象觀測」如何看空氣溫度、露點溫度(dew point temperature)、風速和風向的垂直變化,當某一高度的氣溫和露點溫度接近相同時,這些位置便會有雲。

施俊峰(Tony)說,他拍雲海之前,也是看天文台的「高空氣象觀測」,先了解雲層的高度,當山峰高於雲頂的高度,便有機會看到雲海:「這是香港風景的特色,可以在不是很高的山,下望城市,比較有趣。」

「很多時,我們是預測雲海有可能出現,就約會員放工後,帶着背包孭着麵包和水,通常每人都會孭兩支腳架、兩部相機及多個鏡頭,一起上山去拍攝,吖,還有櫈仔。然後第二天早上,我們就各自上班。」聽起來,真有點像機動部隊,不過拍了10多年,Tony逐漸明白這種捕捉雲海的機動法,也常撲空——因為雲海不一定來。

原來雲比星星更難捉摸!曾幾何時,走遍香港山峰拍下雲海,是Tony的夢想,多年拍攝經驗,他講解雲海攝影機遇,好像比天文台更簡潔:「看了雲層高度,再要看風速,風速不要太高,2至3級最佳,濕度較高的天氣,若有雨機會更高。我過往的經驗,雲海就是在這種天氣的雨停後出現。所以春天較易在香港影到雲海。」

Tony和朋友約在6、7年前創立香港風景攝影會,現今約有會員數百人。提起本地的攝影會,港人總會想起「龍友」兩個字,這個對「沙龍友」的簡稱,如今發酵成略帶眨意,不少人習慣把只求靚相趕走蝴蝶飛鳥的不良拍攝習慣推到龍友身上。Tony說:「其實我們成立這個會,不要說得這麼偉大,保護環境什麼什麼,但目標是透過拍攝香港風景,讓人知道香港風景實在是世界級的,不要講雲海,就講四季景色,例如大東山,秋日山上的芒草,在夕陽下一片金黃,山峰一個連一個,峰上有小石屋,景色壯麗。不要說得那麼偉大,透過香港的美麗,可以滲透保護環境的意識,除了攝影,我們也要會員帶走所有垃圾,平時也會搞執垃圾的活動。」

透過拍美景 滲透環保意識

「不要說得那麼偉大!」是Tony的口頭禪,但有意無意間他也改變了社會對龍友的看法。作為香港風景攝影會會長及攝影師,Tony跟攝影的淵源來自大學和工作啟蒙。他在家中排第二,下有弟妹,他說那年代父母都出外搵食,那有時間理你,一家有飯開已很開心,他放學也要照顧細佬妹和教功課,中間子女也影響他性格比較隨和、隨遇而安帶領不同意見和體能的攝影會員上山拍攝。

他人生第一部高性能攝影機在大二時出現。那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念社會學系,大學有一個大型拍友活動,來了約600個學生和沙龍攝影愛好者,他擔任活動義工,贊助商Canon當天就給幫忙的義工一人送上一部相機。

大學二年級他當上攝影學會會長,那時還是用菲林機,學會還有黑房,大學畢業後很多同學已把攝影的熱情放下,但他有機會進一步進修學習。他進入一家電腦雜誌當記者,影相寫稿一腳踢,轉行金融界前他曾在Canon公司任職,他說,這兩個工作都培養了他的攝影技術,他說自己不大愛社交,偏偏愛行山和攝影。

那雙劍合璧造就了雲海攝影師之路?「唏,不要叫我雲海攝影師,今年也少去影雲海了,你叫我風景攝影師吧!」平日從事金融業,這天下班後8時就沒有港鐵,他趕在這之前來到IFC平台花園接受訪問,高大威猛的Tony笑說:「我不僅是大隻,我常穿黑衫,你唔覺眼我好肥!我是真的肥。我成家都是肥的,你聽過飲水都會肥嗎,不信嗎?我就是啦。我阿媽肥,我細佬也是肥佬。我不是愛吃很多飯菜的人,但貪吃零食。」多人一起上山拍攝風景的好處,原來也和零食有關:「好像要捕星流迹,我們叫打星軌,可能在山上等一兩小時,相機放定了沒事做,有會員一起去,就可以交換零食!」

行山攝影作體重調整指標

「還有,好像上大東山影雲海,有時我們會打邊爐,人家問我們是否傻的?又孭器材,又孭營具和食物,還要打邊爐?食什麼沒刻意追求,但追求的是風味和情調!」還有,有伴同行互相鼓勵,才不易放棄。「一個人上山很易行到半路,感到有霧,就會諗算啦返轉頭;但有同行會員,就無得放棄。我也建議,一起上山拍攝安全一些,雖然有人喜歡享受一個人,又或不喜歡在同一山峰拍攝,但當你拗柴、中暑、無食物無水或頭暈身㷫,就會想有人照應和鼓勵,還可比較作品和體力。有些年輕人從未行過山,跟我們去拍攝,第一次上山氣喘腳痛,說以後不再來,但結果來了5、6次,體力愈來愈好。」他也是以行山攝影作為體重調整的指標,他在香港跑過很多山,雖然身形較大,但常被形容為難走的獅子山及彌勒山,他都能背着沉甸的背包走而毫無困難,他笑說:「如果上山感到喘氣,下山就會減肥,但現在不用減了,行山無問題,由它吧,我愛吃零食!」

在香港,去那裏影雲海好呢?「香港的山,很多山峰都可影到雲海,不用去到大東山和鳳凰山。」

想拍攝雲海,最近城市又方便又不懂行山的人,他建議可以去行平路的山頂盧吉道,那裏有攔腰興建的棧道,春天時雲煙瀰漫,黎明上山可以看到晨霧縹緲:「春天時,當雲層高度較低,能在這裏看到壯觀的城市雲海。」

他比很多人早發現香港雲海,但為什麼曾有過的影遍全港山峰雲海的夢想,如今不再熱熾?問題才出口,發現已近8時,催他快點趕港鐵回家,他卻隨和地說:「無乜所謂,坐巴士塞車就塞下囉!現在不是沒有了夢想,而是人大了知道拍攝雲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有時同一個山,上幾次也是行到前面景物都是霧,知道就算有雲海,也是散開的,我現在也40幾歲了,時間和體力,加上遇上高空雲層適合的天氣,都是可遇不可求。」

他把夢想退而到記錄香港風景,因為這城市急速發展,很多景物都會消失:「我希望透過相機記錄下來,不要講得那麼偉大了,起碼也是一種回憶!」他說近年因為發展令很多風景消失,他記得茶果嶺後山是九龍四山之一(曾出產花崗岩和高嶺土,現已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往年在這時間,山上開滿小紫花,美不勝收!他也記得新界曾有過很壯觀的荷花池,現在池塘大都因發展而消失了……

■Profile

施俊峰(Tony)

香港風景攝影會會長、攝影導師、金融從業員。70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大學參加攝影學會及後當上會長,因而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曾任記者及在佳能(Canon)香港有限公司任職,進一步培養攝影技術。特別喜愛捕捉大自然變幻無常的風景,尤愛雲海、星空及四季景色。6、7年前和數名攝影愛好者組成香港風景攝影會。周一至五是上班族,假日則當攝影導師或與會員游走香港實景拍攝。

■後記

香港依然美麗

尋找Tony並不難,但要他回覆你,卻有點難。

Tony會在fb貼相,也常被邀出席一些社區攝影活動,本來不難聯絡,但記者在他fb留言,他不是回應說個人很低調,就是我很平凡,沒什麼故事說。聯絡了數個星期,卻一直未約到出來做訪問。

記者差點放棄時,他才把真正的原因說出來:「啊!是因為社會氣氛不好,納悶,無乜mood講嘢!」

在這非常時期,香港人都很理解這番心情,難得Tony後來還是接受訪問,雖然社會氣氛很灰,但他分享了一些美好的拍攝經驗。

「我覺得大東山真是好靚好靚,山上看到山巒起伏,四季景色不同;快到11月有芒草,我自己影過很多芒草相,我覺得次次芒草的風景都不同,但一樣美……我也和會員多次去彌勒山,這山一邊可以看到正面的大佛, 另一邊則看到港珠澳大橋。大佛每逢初一十五點燈,從彌勒山望過去,非常漂亮。」

文:朱一心

編輯:廖偉龍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